文|丝丝细雨
对于中国人来说,百岁年为首,因此这跨旧迎新之际的一顿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要丰盛,更要能体现出美好的寓意。大约从两千年前的先秦时期,年夜饭就已经出现在这个吃货聚集的国家的餐桌上了。
不过,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生产技术的落后带来的是食品加工的粗糙。小麦割下来后只简单的脱一下壳,煮一碗麦饭就是极好的了。什么,你说饺子?孔夫子表示没听过。
别小看这碗朴实的麦饭。《周礼·天官·膳夫》中有言:“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品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麦饭的地位可比肉要高!虽然在牙齿普遍不好的先秦可能贵族们更青睐炙烤得肥嫩的小猪羊肉。
在这里要着重声明:珍爱生命,远离楚菜。楚人为了让食物变得更加松软,不惜用动物的胆汁来乳化肉类脂肪,使得很多楚菜都呈现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酸爽的苦味。这么一来看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行为,好像也不算什么了。
到了秦汉时期,尤其是汉代,人们很喜欢饮椒柏酒。这是先秦楚国(没错还是这个伟大的国家)用来祭神的酒,不知怎么又和汉人信奉的寿神北斗星神扯上了关系。因此人们认为在元旦(春节)中饮此酒可得长寿。
但喝这种酒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定。晋人董勋曾记载:“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从小到大喝过去,年龄再也不是秘密。
魏晋人民则坚持着他们的嗑药成瘾、追求长生之风,过年也不懈怠。单单喝椒柏酒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屠苏酒应运而生。这里的屠苏并不是《古剑奇谭》中的小鲜肉,而是一种药剂:大黄、花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半两,白术、虎杖各一两,乌头半分。切细,装入深红色的口袋里,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搞不懂这个操作是集天地灵气吗?)
初一早上,拿出来连口袋浸在酒里。还是小的先喝长辈垫后,来一口,神清气爽一整年(华佗说不定就是这样在曹操那里失业的)。喝完酒后,就可以吃硬的咬不动的胶牙饧,和由大蒜、小蒜、韭菜、云台、胡荽组成的疏经通络、发汗健气五辛盘,并“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感谢环境优美的古代农业社会没有禽流感,因为鸡子(鸡蛋)大多是生“喝”下去。
我知道在看了这么多古代版黑暗料理后,你可能会对隋唐的宫廷年夜饭充满兴趣。的确,隋唐的君主们很是喜欢在年夜饭上搞一点形式主义。比如说花钱从来不心疼的隋炀帝,曾经一度为他的臣子展示了什么是有钱任性——他命人用名贵的香料在宫中堆起几十座小山,让它们在一夜内同时烧完,为“香飘十里”这个成语的可操作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虽然他的帝国也跟他的“火山宴”一样就那么烧没了。
显然,唐太宗李世民的心中,对于隋炀帝一直有种既羡又妒想模仿更想超越的复杂心理。你有“火山宴”,那我就摆“烛光宴”,而且排场要比你大!
然而在我等吃货看来,这有啥值得炫耀的吗?满桌子的魏晋风味真的没关系?可能唯一挽尊的机会就是太宗喜欢的野猪肉盖饭,浇的还不是浓郁的酱汁而是茱萸水。
所幸我们的历史还有宋朝。这个吃货的理想时代,为之前一千多年中,历朝历代的贵族和平民展示了什么叫真正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大年夜一家人围坐在暖炉前,可以选择吃有“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之美誉的“拨霞供”(野兔肉火锅),但有人不喜欢吃火锅啊,那么水点心也是极好的。
对,没错,水点心就是饺子。古人赞其“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但那个时候的饺子却更像水饺,还要带汤一起喝,甚至都不叫饺子,叫混沌。
饺子界的乱账我们就不多说了,让我们回到年夜饭。
不管是火锅还是饺子,吃到最后都要留一点肚子,喝一碗“博饪”(捏成猫耳朵形状的面片汤),毕竟是时下最流行的主食嘛。
?吃饱喝足可以进入唠嗑模式了,来点零嘴啊!扭头看桌子旁边,肯定少不了必备果盘“百事吉”——以时令的柿子和橘子堆成,柿在上,橘在下,呈金字塔形。这还不算完,金字塔中还要插入一支柏枝。这样一来,柏枝、柿子、橘子凑成柏、柿、橘,谐音即“百事吉”,除旧迎新,万事大吉。
但这个不能就大刺刺上手拿着吃(特指熊孩子),破坏了整体美感多不好。不要急,这边还有更受欢迎的爆米花。嗯,我没写错,就是爆米花。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每逢春节,只要在街上听到嘭嘭的声音,走过去准能买到“孛娄(bei lou)”,类似于我们小时候吃过的爆米花。买回家一大捧,就是孩子们除夕守岁的最大动力。
可能宋朝人对甜食的确是真爱。女人孩子们喜欢爆米花就算了,全体家庭成员在除旧迎新时还要一起吃脆饧。这是什么东西呢?饴糖。《石湖词》有言:“就中脆饧专节物,四座齿颊锵冰霜”。除夕吃颗糖,甜蜜一整年。
但这个习惯到清代就没有了。明清时候,北方的饺子,南方的汤圆,终于迎来了它们的“绝对支配期”。北方年夜饭里面没有什么都不能缺了饺子,明朝皇帝要吃“扁食”(饺子)配上椒柏酒,以温身去寒。甚至入关的满族皇帝也无法免俗,大年夜荤的素的不论,总之要来一盘。会玩的还要在馅里包入铜钱、豆子、糖果等,取个招财进宝、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不过清朝人可不是简单粗暴的饺子就酒就能满足的。在正食之前,要先搞点封建迷信:年夜饭的第一道菜必须是以鱼,肉,瓜茄组成的“杂果盘”,一边吃还要一边绞尽脑汁的说吉利话。而南方一些地区则喜欢吃由风干的茄蒂和其他果蔬做成的“安乐菜”。可以看出,到了清代,年夜饭终于形成了它独有的规模和流程——有菜有肉有主食,搭配合理又吉利。
总之一句话,新年,就是要快乐。
参考文献
《春节吃食的由来》
《汉唐节日饮食礼俗素的形成》
《春节吃食的由来》
《荆楚岁时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