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宦官弄权而导致王朝走向覆灭的事例便不少,如秦之赵高,汉末十常侍乱政等等。说到蜀汉的灭亡,一方面是蜀国自身的先天不足,蜀

偏居西南,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蜀主刘禅非贤明之君,并无远志,若有称霸天下之志,效仿当年秦国东出,奇迹也不是不可能发生。所以蜀

无明君,加之先天条件不足,故远不及占据经济文化重心的曹魏,长此以往,只要魏国不出大的动乱,蜀

迟早为魏国所灭。至于说到黄皓的出现到底要不要为蜀汉的灭亡负责呢?这个多少还是有责任的,因为他的出现,加速了蜀汉的灭亡。那么历史上的黄皓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刘禅又为何会宠信于他呢?他又是如何加速蜀汉灭亡的呢?下面我们一一进行细说。

黄皓其人

黄皓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善隐忍,识时务,晓权谋”。黄皓跟随刘禅的时间很早,自

章武三年(

223年

刘禅即位,黄皓便是刘禅的近侍,而黄皓真正“出人头地”是什么时候呢?是在

景耀元年(

258年

,镇军将军陈袛死后,黄皓才开始专秉朝政,整整经过了漫长的三十五年,黄皓才熬出了头。那么在这期间,黄皓是否遇到过危机呢?自然是有的,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劝诫刘禅: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后汉因何倾颓?固然有外戚之祸,然皇帝身边的宦官专权,祸乱朝纲更是一大原因。

诸葛亮的进言虽说没直接点出黄皓,但毫无疑问这阻碍了黄皓自身的发展,不过黄皓这人倒是很识趣,诸葛亮在世期间还算规矩。


黄皓

诸葛亮死后,到董允担任丞相一职时,黄皓仗着有刘禅的宠信,逐渐开始有接触权力的苗头,不过很快便被董允打压了下去。《三国志》记载:

“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

董允曾多番训斥黄皓,对此黄皓还是很识时务,并没有和董允对着干,故在董允死前,黄皓的职位不过黄门丞,只统管宦官,不敢参与朝政。直到

延熙九年(

246年

董允亡故,黄皓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时黄皓乃刘禅近臣,深得刘禅宠信,但要真正走上仕途,他还需借力,而当时的尚书令陈袛与他有同样的需求,故两人一拍即合。陈袛借助黄皓逐渐深得刘禅信任,而有了陈袛的照顾,黄皓也逐渐开始参与朝政。

祸乱朝纲

景耀元年(

258年

,陈袛病逝,时黄皓在朝中已经培植了不少亲信,内政名义上由樊建、董厥、诸葛瞻三人主持,但实际上却是黄皓只手遮天,连大将军姜维对他也无可奈何。黄皓专权期间,大肆排除异己,不少忠臣良将被他挤出朝堂之外,连大将军姜维亦未能幸免。姜维与黄皓素来对立,时黄皓因受刘禅宠信而朝中谄媚之臣皆依附于他,黄皓一面联合众臣打压姜维,一面提拔将军阎宇,欲取而代之,使得姜维无法立足于朝廷,无奈出朝屯田,远离是非。

在黄皓专权政期间,蜀汉朝政一片混乱,终在

炎兴元年(

263年

走向了尽头。话说蜀主刘禅为何会宠信如此一个奸佞小人,并纵容他肆意妄为呢?一方面自然是帝王权术之道,宦官没有背景,一般帝王是不会觉得宦官会对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的,而利用宦官又可以有效制约朝臣,从而达到皇位稳固的目的;另一方面当然也融合了个人情感,宦官是皇帝的近臣,长期相处自然容易产生信任,只可惜刘禅对黄皓过于信任,终究没把握好一个度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