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柔弱的舞者朱潔靜,似乎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放棄。膝蓋曾經嚴重骨折,痊癒的希望非常渺茫,連醫生都勸她轉行,但她咬牙堅持過來,奇蹟般地重返舞臺。辛麗麗也是一樣,爲了不辜負一個來之不易的角色,爲了國際芭蕾比賽的領獎臺上能有一張中國人的面孔,曾在右腿膝蓋半月板手術三個月後就登上舞臺。

  每個舞者的職業生涯難免被傷痛困擾,要想成名成角,就是在別人跳不動的時候,咬着牙忍着痛繼續起舞。身上再多傷,大幕一開、燈光一亮,就要在舞臺上展現最美的自己。

  任正非也一樣。1987年,他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之時,以2.4萬元資本註冊了華爲技術有限公司。初創時期,他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自己沒有房子,喫住都在辦公室,從沒享受過節假日和週末的閒暇。《約翰·克利斯朵夫》裏有一句話:“人們總是崇尚偉大,但當他們真的看到偉大的面目時,卻卻步了。”華爲的廣告語裏將這句話簡化爲:“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

  苦難才能理解苦難,奮鬥者最懂奮鬥的價值。藝術也好,科技也好,創作者也好,企業家也罷,一切不凡的事業,都有奮鬥的支撐。要攀登頂峯,就要心中憧憬着偉大,不屈服於苦難,在逆境中尋找不斷向上的力量。

  正是這種攀登精神,讓上海歌舞團登上紐約林肯中心的舞臺,讓上海芭蕾舞團將中國故事、中國情感通過西洋芭蕾的形式講給全世界聽。同樣心懷世界的華爲,面對通信行業激烈的國際競爭迎難而上,在海外努力開拓,不斷縮短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提升產品的領先地位。即使屢屢受挫,華爲仍未磨滅一顆雄心。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華爲轉發上芭的視頻在網上激發廣大網友頂帖支持,說明社會對於奮鬥精神的普遍認可、真心尊崇與強烈共鳴,尤其在當下的抗“疫”語境中,更能品讀出一番特別的意味和信心。我們欣賞美麗的臺上一分鐘,我們更致敬堅定的臺下十年功。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