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于谦作为贴有代宗标签的人,自然得到清算,而计算英宗不杀于谦,于谦也难逃石亨、曹吉祥的毒手,毕竟英宗刚当上皇帝,需要稳定这些人,自然会迎合石亨等人的做法。由于于谦为官清廉,不与奸邪同流合污,因此遭到了宦官王振的嫉恨,王振多次向时任皇帝的英宗告状,英宗是个耳朵根子比较软的皇帝,时间长了就听信了王振的谗言,于是关押了于谦,但是因为山西百姓纷纷为其请愿,迫于压力,王振一党谎称抓错了人,就放了于谦。

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中,又出现了一位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那就是挽救大明朝与危难之际的救世主于谦,而演员苏克更是将于谦刻画的很不错,让人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的早期于谦。不过纵观历史,于谦的下场可以说是十分悲哀的,人们都说明英宗错杀于谦,是昏君之举,但其实英宗虽然做法令人不齿,但是于谦的死是必然的,就算英宗没有杀他,于谦也难逃一死。

首先于谦在朱棣时期就高中进士,那一年他才24岁,可以说年少有为,意气风发,照着这样发展下去,未来必定位居高官。而于谦也确实很有才华,在为官初期,一直将自己的官职做的井井有条,在宣宗时期才华终于被发现,成为了御史,在皇帝左右听候问答,


之后宣宗朱瞻基平叛汉王朱高煦之后,命令于谦去列举朱高煦的罪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环节,于谦给宣宗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其实就是因为于谦当着朱高煦的面数落的时候,丝毫没有惧色,相反还义正言辞,声音慷慨激昂,直骂的朱高煦趴在地上浑身发抖,大呼万死,由此可见明朝第一“喷子”非于谦莫属,竟然可以将一个人骂成这样。


在这件事之后,于谦有升任为兵部侍郎兼都御使,但是山西出现了旱灾,朝廷派于谦前去解决民生问题,于谦在晋期间不仅上报朝廷免除山西近年的赋税,还安抚流民,设立施药局,受到百姓的爱戴,但是也因为长期的工作,于谦身上也落下了很多疾病。


由于于谦为官清廉,不与奸邪同流合污,因此遭到了宦官王振的嫉恨,王振多次向时任皇帝的英宗告状,英宗是个耳朵根子比较软的皇帝,时间长了就听信了王振的谗言,于是关押了于谦,但是因为山西百姓纷纷为其请愿,迫于压力,王振一党谎称抓错了人,就放了于谦。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被俘,明朝精锐部队几乎消耗殆尽,很多大将也都战死沙场,也先率领军队直逼北京城,大明岌岌可危,很多大臣建议迁都南京,孙太后无奈身为女流之辈,扛不住众多大臣的上书,这时于谦站了出来,义正言辞的将众多官员批评了一遍,还说出了那句“京师乃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让众位大臣羞愧。


于是于谦成为了孙皇后大力推举的人,在于谦的建议下,立朱祁钰为帝,稳固了明朝的心,虽然在于谦的眼里,明朝是朱家的天下,谁当都无所谓,只要能救明朝就行,但是在一些思想迂腐的人眼里,于谦被贴上了代宗的标签。之后于谦指挥了北京保卫战,明朝终于得以延续。在这之后,经历了英宗还朝,夺门之变后,英宗在石亨、曹吉祥等人的扶持下坐上了皇位。

而于谦作为贴有代宗标签的人,自然得到清算,而计算英宗不杀于谦,于谦也难逃石亨、曹吉祥的毒手,毕竟英宗刚当上皇帝,需要稳定这些人,自然会迎合石亨等人的做法。而对于石亨等人来说,只有杀了于谦,自己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顺的功臣,不是投机倒把的小人。所以为了维护皇权至高无上,于谦的死是必然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