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奇點網

不久前,河南省教育廳和衛健委聯合發佈通知,要求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高校和中職院校的必修課,每年不得少於4課時[1]。

確實,艾滋病的流行情況並不是很樂觀。雖說目前艾滋病經輸血傳播幾乎被完全阻斷,經注射吸毒傳播大幅下降,母嬰傳播也得到有效控制,但作爲主要傳播途徑的性傳播,其防治形勢卻依然嚴峻。

 然而,這一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或許有望被徹底阻斷。近日,頂級期刊《柳葉刀》上倫敦大學學院Alison Rodger等的一項研究指出[3],在現有的抗逆轉錄治療下有效控制病毒載量的艾滋病患者,即使通過最爲危險的無保護男男性行爲,也不會將艾滋病傳染給他人。

此前,已經有研究證明,有效的抗逆轉錄治療可以阻斷艾滋病經無保護異性性行爲傳播[4]。性傳播這一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終於有望被完全阻斷了!

艾滋病要說可怕,確實目前還無法治癒,但在目前的抗逆轉錄治療下,卻完全可以成爲一種不怎麼影響生活質量的慢性病[5]。

而在醫學問題之外,艾滋病的性傳播屬性,又帶來了歧視、疾病污名化等等社會問題,也阻礙了一些患者接受治療。特別是男同性戀者中,艾滋病更易傳播,這也讓本就受歧視的同性戀者備受歧視。

不過艾滋病的傳播能力,跟患者血液中的病毒載量有很大關係[6]。而經抗逆轉錄治療控制住病毒載量,也已經被證明能有效預防無保護異性性行爲間的艾滋病傳播。但對於更易於傳播艾滋的男男同性性行爲,抗逆轉錄治療是否還能有效的保護未感染HIV的一方呢?

研究人員對972對一方爲HIV感染者的男同夫妻進行了前瞻性觀察研究,共獲得了2072 couple-year的隨訪數據。隨訪過程中,平均每100 couple-year中,有25對夫妻失訪,最主要的失訪原因是兩人分手。最終,研究共納入了來自782對夫妻的1593 couple-year的數據。

這些同性夫妻中,感染HIV一方平均年齡40歲,2%爲雙性戀,接受抗逆轉錄治療的中位時間爲4.3年。他們對治療的依從性也都很好,97%的感染者檢測不到病毒載量(50拷貝/mL以下),99%的病毒載量在200拷貝/mL以下。而未感染HIV的一方平均年齡38歲,4%爲雙性戀。在研究開始前,他們就已經有了中位時間爲1年的無保護性行爲史。

在隨訪中,這些同性夫妻共計進行了76088次無保護性行爲,有185名(24%)HIV陽性者和214名HIV陰性者感染了梅毒、淋病等其它性病。更是有436(56%)的HIV陰性者接受了最容易傳播艾滋的體內射精。

但這些同性夫妻中,HIV陰性的一方卻只有15人在隨訪期間被HIV感染。而且這15人所感染的HIV病毒,也被遺傳學證明與他們的同性配偶無關。

經研究人員計算,病毒載量低於200拷貝/mL的艾滋病患者的配偶,在無保護性行爲中被HIV感染的風險不高於0.23/100 couple-year,即使是接受肛交和體內射精,感染HIV的風險也不高於0.57/100 couple-year,可以認爲幾乎不會傳播。

而在病毒載量不符合要求,高於200拷貝/mL的共19.3 couple-year的隨訪記錄中,共發生了810次無保護性行爲,也沒有發現經遺傳學證實的同性夫妻間的艾滋病傳播。

論文作者Alison Rodger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爲男同性戀者提供了確鑿的證據,證明使用抗逆轉錄病毒抑制療法後傳播艾滋病毒的風險爲零。我們的發現支持國際U=U運動的信息,即無法檢測的病毒載量使艾滋病毒無法傳播。”

“現在必須加大努力,更廣泛地傳播這一強有力的信息,確保所有艾滋病毒陽性患者都能獲得檢測、有效治療、堅持治療以及與護理的聯繫,以幫助維持無法檢測到的病毒載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