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居住国公证机构或者有权机关出具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证明,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出具的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证明。婚姻法颁布之后,法律承认传统的婚礼仪式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对于婚姻法的修改以及婚姻登记条件的实行,中国不再承认事实婚姻。

印度电影总是欢乐的。

最近几年聪明的印度导演拍起电影来除了会讲好玩的故事外,也对印度社会某些现象进行了反讽。

《同居物语》就是这样一本电影。

电影中的男女主角因为婚前试婚,结果被家人误解已结婚。为了避免家人知道他们是同居关系,只能假戏真做。但是女主角一直心有愧疚,所以他们一直在找各种机会想要把结婚仪式给补上,成为真正的夫妻。

电影的笑料就在他们寻找的每一次结婚机会的现场都会出现状况,让婚礼完成不了,于是这婚就一直没有结成。

电影的主旨讨论了婚姻与爱情的话题。婚前同居作为如今中国青年司空见惯的现象,在传统落后的印度小城市里仍然是一个需要遮掩的禁忌。

不过印度人结婚程序让人大吃一惊。

信奉印度教的男女,像婆罗门这样的种姓,必须到神庙里找祭祀主持仪式,吟诵经文并完成了一系列特定的程序才能成为夫妻。影片的中间其实有一段类似我国女家送别、男家迎娶的活动,但貌似不能在男女之间成立夫妻关系。

世界上有不少国家都和印度一样承认通过宗教完成婚礼仪式并成立法律上的夫妻关系。欧美国家一直都有这样的传统。雪白的婚纱、教堂的钟声、在牧师前面的誓言,这一些不仅是男孩、女孩的爱情证明,同时也是国家对于神圣婚姻的承认。

当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自有一整套完整的婚俗文化。古时的"六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 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 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 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 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喜气

婚姻法颁布之后,法律承认传统的婚礼仪式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对于婚姻法的修改以及婚姻登记条件的实行,中国不再承认事实婚姻。之前存在的不论,新生一代男女要成为合法夫妻,均要通过婚姻登记机关的登记并颁发结婚证,法律上的夫妻关系才能成立。

婚姻登记条例第五条规定:

办理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一)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二)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办理结婚登记的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一)本人的有效通行证、身份证;(二)经居住地公证机构公证的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声明。

办理结婚登记的华侨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一)本人的有效护照;(二)居住国公证机构或者有权机关出具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证明,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出具的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证明。

办理结婚登记的外国人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一)本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的国际旅行证件;(二)所在国公证机构或者有权机关出具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该国驻华使(领)馆认证的本人无配偶的证明,或者所在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本人无配偶的证明。

现在中国民间热闹的婚礼只是宣示新人结婚的消息以及亲友们对新人予以祝福的仪式,具备的象征意义,而再没有了法律意义。

想要结婚的年青人,千万不要以为办了酒就成了夫妻哦。喜庆的大红本子还是要领的!

大红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