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简而言之,若抛开权谋布局不说,《琅琊榜》中,爱得最辛苦,却又爱而不得的可怜人,不是霓凰郡主,而是静妃和宫羽。可是,梅长苏不爱她。

若不爱,纵使你对他再好,他也是没有回应的。

这句话,说的便是宫羽。

古装权谋大剧《琅琊榜》,既为权谋大剧,谋的自然应该是权。可若没有情,没有义相随,这权也是谋不来的。

梅长苏身负重任,再度入京的目的,就是为了还七万赤焰忠魂,还祁王一个清白,扶保靖王萧景琰入主东宫,所以他没有闲情去儿女情长;梅长苏病骨一身,时日已无多,他知道自己早晚会离开,所以他没有时间去爱,也压根不敢去爱谁。

若太爱,即便他离世多年,你也日日看着藏着他名字的树,爱屋及乌。

这句话,说的便是静妃。

林夑,赤焰军主帅,那个一直住在静妃心里,却早已逝去的人。多年前,她还只是个医女,化名为梅石楠的林帅曾救过她的命。至此之后,她爱上了楠树。

只不过,造化弄人。最后,她成了梁帝的妃嫔。而他,葬身梅岭,以天为被,地为席。

《琅琊榜》能受到如此好评,最吸引观众的,莫过于剧中的权谋布局,每走一部棋,让人在心情沉重的同时,又会感觉大快人心:不愧是麒麟才子!不愧是赤焰军少帅!

剧中的感情线,着重点过的自然就是梅长苏和霓凰郡主这一对了。至于其他人的感情线,并没有多少刻意的演绎。毕竟,这是一部男人间的权谋剧,出场次数最多的,自然是那一群有权有势,抑或有谋的男人,女人的感情戏份不算太多。

所以剧中有两个女人,她们的戏份不多,却让许多观众记忆犹新:她们就是宫羽和静妃。

若不爱,纵使他就站在你面前,也是没有回应的

这说的,自然便是妙音坊的宫羽姑娘。她姿色过人,不仅精通音律,且身怀武艺。有那样的条件,按理说,她大可不必屈居在江左盟的羽翼之下。

她对梅长苏言听计从,从明面上看,是因为身为滑族后人,她和梅长苏有共同的敌人,一品军侯谢玉。身为杀手的女儿,宫羽的父母皆是被谢玉所害,她要复仇。但是,这根本构不成她誓死效忠梅长苏的理由。

她甘愿听候梅长苏的差遣,最根本的原因,终究逃不过一个情字:她爱他。

按理说,宫羽那样性情的女子,岂会轻易听人差遣?但是,对于梅宗主的指令,她言听计从,绝不违拗。为了完成任务,她甘愿赴险;为了见他一面,她那么卑微的祈求。

可是,梅长苏不爱她。不是不能爱,而是根本不爱。对于霓凰郡主,梅长苏是不能爱,不敢爱;对于宫羽,梅长苏是压根不爱。正如梅长苏对蔺晨说的一样:

我又何必给她希望。

是的,本就不是心里的那个人,何必给她希望。

若太爱,纵使他离世多年,你也会爱屋及乌

太子妃曾问过静妃:娘娘也喜欢楠树?

她答曰:一直很喜欢。

是的,她一直都喜欢。不过喜欢的却不是楠树,而是因为这树名里,藏着他的化名:梅石楠。

那个人,是她心里的结;那些过往,是她一生都不可能泅渡的河流。但是,她和他,是永远都不可能的。因为,他早已经不在了;因为,她是大梁的静妃。

林夑的妹妹林乐瑶被选入宫为妃,身为医女的她,也被林家一同送入了宫中。她那么温顺的任听差遣,终究不过是因为林夑而已。的确,她与辰妃林乐瑶的关系是不错,但还不至于到为了林乐瑶甘愿让儿子景琰冒险争夺皇位的地步。

她支持儿子去争那个位子,不是她们母子贪恋权势。而是只有得到那个位子,才能有能力为冤死的故人讨一个公道,才能还她念念不忘的人,一个彻彻底底的清白。

这么多年,静妃最放不下的人,就是他,林夑。所以,她经常默对楠树;所以,她爱屋及乌。对于梅长苏,她是打心眼里的疼爱和信任。疼爱,是因为梅长苏是林夑的儿子,她爱屋及乌;信任,也是因为梅长苏是林夑的儿子,她看着他长大,对他们父子有着绝对的信任。

在梅长苏深陷困境,连萧景琰都质疑他的时候,只有静妃,依然对梅长苏深信不疑。她对萧景琰说:

我当然知道,那样的事,他绝对不会做。

不是可能不会做,而是绝对不会做。那么的笃定,那么的不容置疑。

梅长苏掏心掏肺的对待萧景琰,景琰都怀疑过他;但是静妃,时隔这么多年才见梅长苏,依然无条件的相信他、支持他。

这份绝对的信任,既来源于她看着梅长苏长大,深知他的为人;也来源于她对林夑毫无保留的信任。究竟要有多爱,才能做到如静妃这般的爱屋及乌,全身心的信任?

简而言之,若抛开权谋布局不说,《琅琊榜》中,爱得最辛苦,却又爱而不得的可怜人,不是霓凰郡主,而是静妃和宫羽。霓凰郡主虽然没能陪梅长苏走到最后,但她却得到了他的爱,得到了他至死都放不下的牵挂。而静妃和宫羽,爱得那么辛苦,爱了那么多年,终究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

不爱就是不爱,纵使你日日陪在他身边,他也不会爱你;不爱就是不爱,纵使你日日看着藏有他名字的树,纵使你如何的爱屋及乌,他也不会爱你。即使到死,他也不会爱你。

爱比死更冷,不爱,当然比爱更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