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數學之神歐拉,那自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凡是上過九年義務教育的孩子們都應該在數學課本中反覆看到這個名字,歐拉偉大的數學成就雖然不能說空前絕後,但也絕對是人類科學史上璀璨的明珠。


歐拉

然而,如此偉大的數學家,卻有一個終身不能解答的數學遺憾,這道數學題或者說理論猜想,成爲了包括高斯在內的,一衆數學宗師的“噩夢”,但造化弄人的是,這麼艱深的數學題,卻是由一個業餘數學家或者說“民科”人員提出的,它就是傳說中的費馬猜想。


費馬

費馬猜想的提出者是法國著名的“業餘數學家”費爾馬(簡稱費馬),他雖然有着驚人的數學天賦,但是費馬從小到大都沒有把數學當成自己的事業,更沒有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數學研究中。

他出身於富商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大學學習的是法律專業,離開大學以後也沒有從事任何數學研究,而是專營政治當上了地方政府的議員,雖然費馬的一生並沒有哪個階段系統性的研究和學習數學,但是他本人極高的數學天賦讓他在業餘時間裏始終堅持自己的數學思考。


分行數學

費馬在世的時候被歐洲許多數學家當成“頭號敵人”,這是因爲費馬在和很多知名數學家通信或者交流的時候,經常洋洋得意的說自己已經求證了某某理論,或者自己新發現了數學上的某某理論,可是當人們要求他出示證據或者推導步驟的時候,他卻總是含糊其辭,有時候僅僅給出一半的推導過程,剩下的就不寫了,這着實氣壞了很多人,許多數學家在報紙上公開“羞辱”費馬,就連笛卡爾都罵他是“牛皮大王”。


笛卡爾

但是這些善意的“嘲弄”並不代表人們不知道費馬真正的才華,正是因爲大家都知道費馬具備這樣的能力,纔會對他總喜歡故作神祕的“學風”感到憤慨,而費馬則很喜歡這種感覺。

他在圖書館閱讀數學著作《算數》的時候,針對數學定理“一個平方數分成兩個平方數”提出一個自己的延伸問題,並且在書上備註了這個問題的解答,按照費馬一貫的“淘氣”,他自然不會全盤寫出推導的過程,而是說:“雖然我已經證明出來了,但是書上空白的地方太少,寫不下了”,這個難倒人類數學界的“費馬大定理”就這樣問世了。


分行數學

1665年,費馬在家鄉辭世,他生前並沒有獲得數學界的認可,這與他一貫“故作神祕”的風格離不開關係,很多人只是把他當成一個專業的數學愛好者,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典型的“民科”。

不過萬幸的是費馬的兒子賽廖爾並不這樣想,他明白父親在數學上不爲人知的成就和貢獻,於是用了好多年的事件整理出版了費馬記錄在書籍或者筆記本上的很多數學猜想,人們這才明白,費馬曾經提出的那些莫名其妙的理論,僅僅是他發現的一小部分。


分行數學

費馬猜想成爲了十七世紀以後,人類數學家的噩夢,任何一個想要在數學上尋求突破的人都不可避免的陷入到費馬猜想的“詛咒”中,有的數學家用盡一生心血發現了某條數學定理,卻被費馬猜想搶佔了先機,更可恨的是費馬從來都只提一個框架,任由後人補磚,等後人證明完以後,費馬纔在第二頁寫到:“其實我已經找到證明方法,但是我不說”, 多少偉大的數學家花費畢生心血,就是爲了鞏固費馬的榮譽,難怪費馬在數學界的名聲這麼“臭”。


費馬受害者懷爾斯

詩韻說:人類文明的發展或者說人類文明進步的高度,和數學科學離不開關係,很少有哪一門學科能夠被全世界如此公認的評定爲最重要的知識,數學是宇宙的語言,人類從來都不是數學的發明者,人類只是數學規律的發現者,在一個個數學天才光輝的身影背後,還有許多類似於費馬這樣的“民科”愛好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推動人類進步的,又何嘗不是圈內於圈外力量共同協作的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