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養豬場地的錢都是政府出,我只需繳納一定的保證金並與公司簽訂合同,就能以記賬的形式領取豬苗、飼料及藥物,”據顧卓發告訴記者,他一直想在家鄉搞養殖業,可一直愁於沒錢,如今在巖臘鄉政府的指導下進行“生豬代養”,他省去了投資的風險,在家門就能把錢賺,而且還能帶動近30戶貧困戶脫貧。今年年初,村裏的簡嘎鄉磨上村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華西希望特驅集團簽訂了“生豬代養”協議,他與妻子如今幫助合作社養豬,今年的養豬行業大好,年底,除去日常開支預計可分紅10萬元以上,這不僅將徹底改變韋明勇當前生活的窮困狀況,同時還將帶動磨上村至少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安順:開啓“生豬代養”產業扶貧新模式

“我以前在外打工,賺錢少又不能兼顧家裏,現在到養殖場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掃圈舍、給生豬投料。一年可以掙到10萬元工資,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既照顧了家裏又賺了錢。政府幫我們把能考慮的問題都提前解決好了,我們只要辛勤勞動,一定可以甩掉貧困的帽子。”

日前,鎮寧自治縣簡嘎鄉磨上村脫貧戶韋明勇告訴記者說。

安順:開啓“生豬代養”產業扶貧新模式

簡嘎鄉磨上村生豬代養點

今年37歲的韋明勇,一直靠在外打工維持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在外奔波一年,掙得錢除去車費及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已所剩無幾,日子過得艱難。

今年年初,村裏的簡嘎鄉磨上村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華西希望特驅集團簽訂了“生豬代養”協議,他與妻子如今幫助合作社養豬,今年的養豬行業大好,年底,除去日常開支預計可分紅10萬元以上,這不僅將徹底改變韋明勇當前生活的窮困狀況,同時還將帶動磨上村至少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韋明勇的“養豬脫貧夢”只是我市推行“生豬代養”產業扶貧模式的一個縮影。2016年來,安順市緊緊圍繞決勝脫貧攻堅行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平臺優勢,全面開啓“政府+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生豬託養代管模式,帶動更多的貧困戶通過生豬代養產業走上脫貧致富路。

引進企業 發起代養新模式

“養殖場到年底將達到2000頭養殖規模,計劃出欄1000頭。”韋明勇告訴記者說,村裏的養殖場豬圈由政府統一修建,豬苗、豬飼料及養豬技術都由簽訂合同的公司免費提供,他與妻子每天的工作只負責把豬飼養大,再由公司統一回收。

據簡嘎鄉黨委副書記阮時方介紹,簡嘎鄉主要採取“111”生豬代養模式,即建1個養豬場,飼養1000頭育肥豬,帶動10戶貧困戶脫貧。目前,全鄉在建的生豬代養點有24個,其中磨上村生豬家庭牧場已進場1000頭豬仔,第一期帶動10戶貧困戶參與,除務工收入外,每戶貧困戶年均可分紅4000-6000元。

在紫雲自治縣大營鎮,據鎮黨委書記徐振剛介紹說,目前,大營鎮引進華西希望特驅集團規劃建設生豬家庭牧場21個,其中3個生豬圈舍已投放豬苗1530頭,年底預計投放豬苗4500頭,可帶動135戶貧困戶。

記者從市畜牧獸醫局獲悉,從2016年起,我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華西希望特驅集團,在平壩區、西秀區、紫雲自治縣、鎮寧自治縣4個縣區簽訂總投資15億元70萬頭生豬一體化產業項目合作協議,引進廣東溫氏集團在西秀區投資近8億元建設50萬頭生豬一體化產業項目,兩個項目共建設1200個代養豬場,年出欄120萬頭生豬。

風險企業擔 農民穩賺錢

安順:開啓“生豬代養”產業扶貧新模式

巖臘鄉松林村家庭農場式養豬場

缺少發展資金,幾乎是大多數貧困農村養殖戶遇到的難題,開啓“生豬代養”扶貧模式後,現在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了。

“第一批550頭豬已經出欄,除去成本收入在97000元左右。”在巖臘鄉松林村家庭農場式養豬場,養殖大戶顧卓發充滿信心地說,一年養豬場至少可以代養兩批生豬,收益很客觀。

“建設養豬場地的錢都是政府出,我只需繳納一定的保證金並與公司簽訂合同,就能以記賬的形式領取豬苗、飼料及藥物,”據顧卓發告訴記者,他一直想在家鄉搞養殖業,可一直愁於沒錢,如今在巖臘鄉政府的指導下進行“生豬代養”,他省去了投資的風險,在家門就能把錢賺,而且還能帶動近30戶貧困戶脫貧。

“代養模式不但爲農戶解決了資金難問題,還規避了市場風險,公司對家庭農場的商品豬按保護價格進行收購,並派技術員輔助家庭農場管理豬羣,最大程度降低家庭農場的養殖風險。”廖興國告訴記者說,代養模式好就好在企業與農戶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養殖經驗,進一步提升生產潛能,降低綜合成本。

高標準建場 高效能養豬

安順:開啓“生豬代養”產業扶貧新模式

楊武鄉生豬代養點建設現場

在西秀區楊武鄉石平村家庭農場豬舍建設現場,現代化管理設備讓記者眼前一亮。

據安順溫氏畜牧有限公司服務部主任馬東介紹,該生豬養殖場的供料、供水、控溫等都通過專用設備自動調節,工作人員一鍵式操作整個流程的同時,還可以實時監控整個養殖場。

“每天只需要兩個工人,就可以完成600餘頭豬的餵養等工作。”據西秀區畜牧技術推廣站副站長廖興國告訴記者,現代高標準高效能養豬場建設,大大提高了養殖效率。西秀區今年與溫氏公司簽訂了合同,首次開啓了“代養”模式,規劃預計全區將建設500個“生豬代養”點,到2020年,全區生豬出欄數量將達到50萬頭。

據市畜牧獸醫局初步統計

◆西秀區特驅集團已在巖臘鄉建成6個種豬家庭農場並投入運行,溫氏集團項目已全線鋪開,已發展家庭農場31戶69棟豬舍,已建成家庭農場26戶59棟豬舍,正在平場家庭農場5戶10棟豬舍,預計年底全部建設家庭牧場投產後可投放豬苗7萬頭以上。

◆平壩區37個生豬代養家庭農場經營有序,2017年新增家庭牧場12個,計劃建設的40個存欄1000頭家庭牧場和10個存欄母豬100頭的種豬庭牧場正在選址。

◆普定縣通過“113”模式(即扶持1戶貧困戶,建1個豬舍,養3頭豬)養豬,新增二元母豬和商品豬1.3萬頭,生豬存欄達21萬頭。

◆鎮寧自治縣簡嘎鄉正在建設生豬家庭牧場56個,磨上村首個萬頭生豬家庭牧場正式投產,種豬場規劃設計已結束,正在進行場平。

◆紫雲自治縣大營鎮正在建設生豬家庭牧場21個,現已建成9個,其中3個已投放豬苗1530頭,年底預計投放豬苗4500頭,可帶動135戶貧困戶。

“代養管理養殖模式培養了現代新型職業農民,促進了生豬品種由本地豬種向世界優質肉豬品種的轉變;銷售方式由養殖戶自產自銷向龍頭企業批量、批次規模化銷售轉變,實現了安順生豬產業化的良性發展。”

馬東說。

(安順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伍水清 胡典)

看點不一樣 玩點不一樣

運營人員:小尹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