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封山期間收錢放行,塞罕壩做“防火生意”的只是個案?

“五一”假期剛結束,就有網友反映自駕遊被強收“買路錢”的遭遇。據中國之聲報道,有北京市民前往內蒙古赤峯市的烏蘭布統旅遊,河北承德的塞罕壩是必經之路。在塞罕壩附近,身穿“森林消防”服裝的人攔住去路。正值防火封山期,一切旅遊車輛不得進山——除非向“森林消防”繳納100元到200元不等的費用。

在五一假期裏,微博上有多位網友反映同樣的遭遇。

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在塞罕壩被強收“買路錢”的網友,彼時在頭腦中浮現的,沒準兒就是這句話吧。

5日晚上,塞罕壩防火辦負責人接受採訪時,承認網友的反映屬實,是“一名撲火員私自收受遊客錢款的事情”,目前已經停職,聽候處理。

以森林防火之名,公然強收“買路錢”,性質實在惡劣。

近段時間,多地發生森林火災,涼山森林大火30名消防員犧牲,更是舉國哀痛。預防森林火災,必須警鐘長鳴,五一假日期間,出遊者衆多,當然更得高度警惕。據悉,塞罕壩之前已經發布封山防火公告:從4月1日到5月31日,林場全場封山,禁止一切旅遊、踏青、採挖野菜人員和車輛進入塞罕壩林區,各檢查站必須對以上人員進行勸返。

既然已經發布公告,因爲森林防火而禁止通行,公衆當然有支持配合的義務。這點大家也都能理解。問題是,防火封山在落實中不能變味。本來是勸返的義務,卻落實成了斂財的手段。

這不僅會讓防火封山名不副實,火災危險隱患隨之大增,更會讓人質疑防火封山目的純潔性,引發外界藉機斂財的猜測。

收錢好辦事,想讓誰進就讓誰進,自由裁量權如此之大,如此模樣的“防火封山”,也容易引來形式主義的質疑。

另外,當地有關方面從網友記錄的視頻中找到責任人,認定是“一名撲火員”所爲,可反映類似事件的網友並非一個,當地農家樂和酒店員工也已經見怪不怪,強收“買路錢”顯然並非個案。記者調查發現,五一期間,身穿“森林消防”制服、承擔勸返職責的工作人員收取一定費用後私自放行的現象不是個案。把責任全部推給“被視頻拍下的撲火隊員”,當地似有避重就輕之嫌。

前段時間的涼山大火至今仍讓人心有餘悸,英勇犧牲的30名撲火隊員則更令人痛惜。我們相信,絕大多數的撲火隊員都秉持着一顆竭誠爲民的心,新聞中提到的情況是極個別的例外。可也正由於森林寶貴、生命寶貴,請別因爲暫時的一己私利,給村民、同事、戰友帶來額外的安全隱患,也別因“收錢放行”的徇私之舉抹黑撲火員羣體的聲譽。

森林防火警鐘長鳴,必須紮紮實實做到位,杜絕形式主義,防患於未然。地方相關部門基於某個意圖制定政策,更得全面考慮到可能引發的聯動效果,儘可能讓政策制定更爲合理高效,避免反倒讓個別貪腐之徒覓得尋租空間。

□舒聖祥(媒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