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南七旬老人自建五層博物館:收藏上千件日本侵華史料)

河南西平縣有座“復興博物館”,在這座五層1500平方米的私人博物館裏,七旬老人李東海將6萬餘件藏品安奉於此,其中不乏諸多罕見的日本侵華史料。

河南西平縣有座“復興博物館”,這座五層1500平方米的私人博物館是由該縣一名收藏愛好者李東海所建。今年70歲的李東海從上中學收藏一本名著開始至今,數十年如一日的踐行着“收藏夢”。2017年,“復興博物館”建成後,李東海和一些收藏愛好者將整個五層樓展館佈置成“紅色收藏”、“農耕文明”、“古代藝術”三個展廳,包含新石器時期的石刀石斧、秦磚漢瓦、佛像、清代“五彩聖旨”、名人字畫、瓷器、唐卡、歷史資料、報刊等6萬餘件藏品全部安放於三展廳,並免費對外開放。李貴剛 攝

河南西平縣有座“復興博物館”,這座五層1500平方米的私人博物館是由該縣一名收藏愛好者李東海所建。今年70歲的李東海從上中學收藏一本名著開始至今,數十年如一日的踐行着“收藏夢”。2017年,“復興博物館”建成後,李東海和一些收藏愛好者將整個五層樓展館佈置成“紅色收藏”、“農耕文明”、“古代藝術”三個展廳,包含新石器時期的石刀石斧、秦磚漢瓦、佛像、清代“五彩聖旨”、名人字畫、瓷器、唐卡、歷史資料、報刊等6萬餘件藏品全部安放於三展廳,並免費對外開放。李貴剛 攝

從上中學收藏一本名著開始至今,今年70歲的李東海數十年如一日踐行着“收藏夢”。

2017年,“復興博物館”建成後,李東海和一些收藏愛好者將整個五層樓展館佈置成“紅色收藏”“農耕文明”“古代藝術”三個展廳,包含新石器時期的石刀石斧、秦磚漢瓦、清代“五彩聖旨”、名人字畫、唐卡、佛像等6萬餘件藏品全部安放於此,並免費對外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展廳內收藏的抗日戰爭中繳獲的軍刀、日軍榴彈炮殼、日本地圖以及日本畫報等,種類繁多。

 李東海老人收藏的清代“五彩聖旨”。李貴剛 攝

李東海老人收藏的清代“五彩聖旨”。李貴剛 攝

1933年,大阪朝日新聞社特撰的《最新世界大地圖》將海南島以西的海域稱作“東京灣”;1935年,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繪製的非常時國防一覽《東亞太平洋地圖》標註了蘇聯、美國、日本等的兵力、戰艦、飛機;1937年,大阪每日新聞社編纂的《最近東亞形勢圖解》標註了各地資源物產……李東海介紹說:“這些都是日本在抗日戰爭前期繪製的地圖,把東北地區全標註爲‘滿洲國’,充分暴露了日本侵華的野心。”

在“支那事變畫報”和“上海事變寫真畫報”中,記者見到這些由大阪每日新聞社和朝日新聞社出版發行的刊物雖歷時80餘年,但多數保存完好,內容詳實,畫面清晰。其中,在扉頁“南京入城式”中,刊登着“南京大屠殺”主犯松井石根騎着高頭大馬的照片。

李東海老人收藏的清代“五彩聖旨”。李貴剛 攝

李東海老人收藏的清代“五彩聖旨”。

“畫報中照片和文章均爲當年日本隨軍記者拍攝採寫,真實記錄了日軍攻佔南京的戰役和戰況,”李東海介紹說,“這些爲了炫耀日軍的侵華戰績也成爲日本侵略中國罪行的鐵證”。

李東海還展示了兩張中華民國時期泛黃的“妓女請領許可執照申請書”,申請人爲兩名日本籍女子,因貧自願爲娼,在天津“夢春樓”和長春“百花樓”從業。李東海說:“這就是民間所說的‘妓女證’,這也是日本帝國主義對婦女壓迫的佐證。”

中國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陳集倫表示,幾十年來,李東海從天南地北蒐集來這些彌足珍貴的日本侵華史料,每一件都是真實的存在,每一件都控訴着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據知,該博物館收藏的日本侵華相關的實物罪證以及書籍、畫報、地圖等史料共有千餘件,開館至今已免費接待參觀者近10萬人次。(完)

netease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超_NB128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