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武器的研發可以說是領跑世界,但卻在一種炮彈——埋頭彈的研製上栽了跟頭。美國空軍實驗室早在1954年便提出了埋頭彈這一概念,80年代霍爾尼韋公司也對埋頭彈系統進行了研發,但直到本世紀初,美軍仍沒有服役任何一款埋頭彈系統,在研發中投入的大量資金也都白白浪費,在國會的壓力下,美國政府最終放棄了埋頭彈系統的研製。


埋頭彈,顧名思義,其彈頭是裝在彈筒裏面,包裹於發射藥之中,因此又被稱爲嵌入式彈藥或套筒式彈藥。這種炮彈從外觀上來看,就是一個簡單的圓柱體,與普通炮彈相比少了一個尖彈頭。埋頭彈的體型更加規整,易於擺放,並且簡化了供彈系統,其體積較小,使得在固定空間內能夠儲備的炮彈更多。對於空間大的倉庫來說,多存放一些炮彈或許不算什麼,但要是對於空間極度有限的步兵戰車來說,能多攜帶幾枚炮彈,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美軍是最早提出埋頭彈的國家,起初美國空軍想要讓航炮的炮彈能夠更小,於是提出了這種炮彈的概念,但出於種種原因,美國的埋頭彈研製幾乎陷入停滯,並最終在2000年宣佈停止。但歐洲卻在這方面開始了大踏步的前進,英法兩國在1994年成立了埋頭彈國際公司,簡稱:CTAI。英法兩國的研究機構立足於實際,認爲要想使埋頭彈更好的發揮威力,其口徑應該處於40-45mm之間,於是該公司提出了七種方案,在此基礎上篩選出兩種最合適的方案,最終開發出了CT-2000式埋頭彈火炮系統。

儘管CT-2000火炮系統已經是一款十分實用的火炮,並且45mm的口徑也被認爲是對付輕型裝甲車的最佳口徑,但CTAI公司仍然認爲45mm的口徑似乎不太合適,於是在此基礎上開發了CT-2000式40mm口徑埋頭彈系統。毫無疑問,後者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就連美國也從該公司引進了一批CT-2000裝備到了自己的布萊德利步兵戰車上面,英國陸軍在2015年簽訂了一份合同,其內容爲:購買515套該系統裝備武士和彎刀步兵戰車。

雖然美軍是埋頭彈概念的提出者,但最終卻被英法後來居上,並且埋頭彈最終也沒有裝備於航炮上面,而是被陸軍廣泛利用。中國在埋頭彈的研製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16年的航展上出現了40mm埋頭彈的模型,其代號爲CS-AA5,與其共同展示的還有被該炮彈擊穿的鋼板,從破碎的鋼板上能夠清晰地看出炮彈擊中鋼板時的軌跡。


埋頭彈雖然縮小了體積,節省了儲存空間,簡化了供彈機構,但卻並沒有降低威力。俄羅斯有一款通用普通炮彈,與口徑相對較小的美國布萊德利埋頭彈的威力相差無幾,甚至於後者要更強一些。在研製埋頭彈的時候,世界上主流的裝甲車就已經裝備上了爆炸反應裝甲,能夠對這些裝甲造成破壞是埋頭彈研製的指標之一。


結構緊湊能夠縮小儲存空間的埋頭彈,在一些空間有限的老舊裝備的升級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使其擁有威力更強的火力。此外,現如今的步兵裝甲車越來越向着輕型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埋頭彈顯然能夠助力於裝甲車的新發展。

雖然埋頭彈有着諸多的好處,但其也存在固有的弊端。首先,相比較於普通炮彈,埋頭彈的生產程序更加複雜,生產技術要求較高,這也就導致炮彈的造價較高。因此,對於這種炮彈的使用,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