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叶嘉莹的一生不仅没有过爱情,她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至亲离世、婚姻不顺、中年时更是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但岁月和命运从来没有打败她,如今已是96岁高龄的叶嘉莹依旧活跃在教书育人的前线上,继续为我国古典诗词的事业做贡献。这种现象直到第二个女儿出生也没有改善,本就生活艰苦,婚姻又如此不顺,叶嘉莹曾想过自杀,但是她又想到两个女儿和最爱的古典诗词,便放弃了这种想法。

如果大家看过《朗读者》这个节目, 那么一定知道叶嘉莹先生,她气质高雅,端庄大方,虽已年过九旬,但依然精神矍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叶嘉莹是我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她曾荣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与2018年最美教师称号。
叶嘉莹从教70余年,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嘉莹深爱古典文化与其从小生活的家庭有关。她出生于书香世家,曾祖父是光绪年间进士,其父叶廷元熟读古籍,曾就读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其母李玉洁也是一名饱读诗书的教员。
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叶嘉莹从3、4岁就开始背诵古诗,认识汉字。叶嘉莹本该有一个快乐的青少年时光,但是却不幸遇到战乱,父亲常年漂泊在外,杳无音信,而母亲后来也因病去世。
母亲的离世对叶嘉莹的打击是巨大的,叶嘉莹连写八首《哭母诗》,以此悼念母亲。
母亲去世后,叶嘉莹便与伯父、伯母及两个幼弟一同生活。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苦,幸好叶嘉莹的伯父一家很重视教育,所以叶嘉莹在读书方面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1941年,17岁的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 专攻古典文学专业。
叶嘉莹十分好学,她总能把老师讲的东西一字不落地抄写下来,因此就有了“录音机”的外号。
老师顾随很欣赏叶嘉莹的才华,在叶嘉莹毕业时,顾随给她写了一封信,其中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不佞之望于足下者,在于不佞法外,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而不愿足下成为孔门之曾参也。
可见,顾随先生对叶嘉莹是寄予厚望的,他希望叶嘉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中国的古典诗词发扬光大。

年轻时的叶嘉莹长相清秀,是很多男生追逐的对象,但是面对异性的追求,叶嘉莹都予以拒绝,她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业上。
她的表哥曾这样评论她“自赏孤芳,我行我素”。面对表哥的不理解,叶嘉莹是这样回应的:“孤芳自赏就自赏吧,反正我只跟诗词谈恋爱,心满意足。
在感情上叶嘉莹一向慎重,如果遇不到自己的真爱,她宁愿一辈子独身,因为在她的内心里,诗词就是她的全部,不仅能让她忘却烦恼,更能摆脱寂寞。
在追求叶嘉莹的众多男士中,有一个叫赵钟荪的人打动了叶嘉莹。他苦追叶嘉莹数年,终于叶嘉莹接受了赵钟荪,两人走在了一起。

1948年,叶嘉莹与赵钟荪结为夫妻。婚后,由于丈夫赵钟荪的身份原因,所以叶嘉莹不得不跟着他一起迁居台湾,不久两人的长女言言诞生,让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充满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但是幸福的时光都是短暂的,后来赵钟荪入狱,作为妻子的叶嘉莹也受到丈夫的连累,就这样叶嘉莹抱着襁褓中的女儿一同入狱。
这是一段坎坷的经历,但是叶嘉莹挺了过来,出狱后的叶嘉莹失去了教学的工作,为了生活,她只能投奔亲戚,开始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因为亲戚家的公寓很狭小,叶嘉莹只能带着女儿睡在房间的过道上,白天的时候,叶嘉莹担心女儿的哭声会影响亲戚一家的休息,便抱着孩子在室外徘徊。
叶嘉莹曾那段生活经历写进诗里:“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就这样过了三年,终于等到丈夫出狱,叶嘉莹本以为至此苦尽甘来,但万万没想到丈夫在狱中染上了脾气粗暴的恶习,经常对叶嘉莹家暴。
这种现象直到第二个女儿出生也没有改善,本就生活艰苦,婚姻又如此不顺,叶嘉莹曾想过自杀,但是她又想到两个女儿和最爱的古典诗词,便放弃了这种想法。
事业不顺,爱情不顺,这时期的叶嘉莹对于未来是迷茫的,但是她没有悲叹命运的不公,她继续教书为生,并坚持学习古典诗词。虽然生活困苦,但是她善于苦中作乐,正是靠着乐观的精神,叶嘉莹闯过了一关又一关。

正是靠着这种执着,她终于得到了回报,因为叶嘉莹课讲的太好,很快便有了名气,常常被邀请到其他学校授课。
20世纪60年代之后,叶嘉莹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她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了国外。后来叶嘉莹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叶嘉莹的人生终于开始了新的阶段,但是命运仿佛故意在捉弄她,正当她享受天伦之乐时,1976年,52岁的叶嘉莹有一次接到了噩耗,大女儿夫妇因车祸遇难。
丧女之痛,这对已到中年的叶嘉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在料理了女儿女婿的后事后,她写下了十首哭女诗。

两年后,已经在外漂泊近三十年的叶嘉莹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回到了祖国。当自己要回国讲学的申请被批准时,叶嘉莹难掩喜悦之情,写下2700多字的长诗《祖国行》。
此后叶嘉莹的身影出现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课堂上。
叶嘉莹说:“我的先生不是我的选择,我去台湾不是我的选择,我去美国、去加拿大都是迫不得已。我一生中做过的唯一一次主动选择,就是回国教书。
除了教学,叶嘉莹还以捐款的方式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晚年的叶嘉莹为研究所捐出退休金的半数(10万美金),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活动基金”
2018年,叶嘉莹先生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截止目前她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
她一生从没有想过自己要有多大的名气,有多大的财富,金钱对于她来说从来都是身为之物,她一生最重要的财富就是她喜爱的古典诗词。

晚年的叶嘉莹回顾自己的一生,她感慨的说道:“我一生,70年从事教学,我觉得这真是我愿意去投入的一个工作。如果人有来生,我就还做一个教师,我仍然要教古典诗词……
在《朗读者》节目中主持人董卿曾说,叶先生“一生颠沛流离,却度人无数”。
关于爱情,有人曾问叶嘉莹:“您从未体会过爱情的滋味吗?”叶嘉莹摇头回答说:“从没有过。”她的女儿赵言慧却说:“我母亲一辈子都在和古诗词谈恋爱。”
叶嘉莹的一生不仅没有过爱情,她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至亲离世、婚姻不顺、中年时更是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但岁月和命运从来没有打败她,如今已是96岁高龄的叶嘉莹依旧活跃在教书育人的前线上,继续为我国古典诗词的事业做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