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2常被父母情绪勒索的孩子,会怎么样。若父母有情绪勒索的倾向,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影响人格形成甚至生活的所有细节。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我家那小子》?节目一播出,当时朱雨辰的妈妈就被推上了热搜,她的行事方式让很多网友直呼接受不了。

节目的主要内容,就是妈妈们操心儿子的终身大事。

朱雨辰的妈妈认为男女分工不同,女生就应该做贤妻良母,既然嫁进来就应该担起责任。

此话一出,立刻引发激烈反响,很多人都说,现在是男女平等的社会了,早就应该丢弃原来那一套旧思想了。

可朱妈妈却不认为她是错的,朱雨辰的姐姐也很恐婚,她害怕自己做不到像妈妈那样。

在照顾孩子方面,朱妈妈是真的无微不至,把朱雨辰的生活各个方面都安排好,甚至朱雨辰拍戏时她也要跟到剧组去做饭。

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给儿子煮梨汁,几乎无间断,把照顾好儿子当成了毕生事业。

要知道,今年朱雨辰已经41岁了,但朱妈妈不仅全面包揽他的生活起居,就连恋爱对象的选择也要管。

朱雨辰觉得妈妈给他带来了很大压力,网友们也都觉得这样的爱太沉重了。不可否认,朱妈妈为孩子失去了自我,付出了全部,但这样对孩子反倒是种伤害。

好在节目最后,朱妈妈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做法可能有些不妥,表示以后会努力改变。

其实,朱妈妈对儿子的这种爱,属于情绪勒索,生活中很多人都在遭遇,只是没有这么极端。

01关于“情绪勒索”

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医师苏珊·福沃德博士,在著作《情绪勒索》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一概念。

生活中,你总能听到这样的话:“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好”、“为了你我付出了这么多”、“你长大了翅膀硬了,就不管我了”……

类似这样的话总在耳边出现,你想做好自己,可它们却总是让你充满了负罪感,于是逼着自己满足别人的要求,可他们却看不到这种付出和妥协。

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上演这样的情况,而用这种手段勒索我们的,往往是亲密的父母、子女、夫妻或者上司,让你不知所措。

而被情绪勒索的人,通常都会有巨大的心理负担,时刻告诉自己:不要让人失望。

若父母有情绪勒索的倾向,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影响人格形成甚至生活的所有细节。

02常被父母情绪勒索的孩子,会怎么样?

1)深陷于恐惧中

习惯于情绪勒索的父母,会经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

“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要是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我可怎么办啊”、“你不乖乖吃饭,妈妈以后都不爱你了”……

父母总是这样,明知道孩子离不开自己,还要用这些话来恐吓他们,让他们因恐惧感而不得不乖乖听话。

2)被责任深深束缚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对家庭、对父母充满责任感的人,因此更容易被情绪勒索。

父母会用“我把你养大,你就应该按我说的来做,做不到就是没有尽到子女的责任”达成目的。

通常责任感强的人会主动反省自己,从而给心灵加上沉重的枷锁。

3)总活在内疚中

习惯于情绪勒索的父母,还会时不时上演一场“苦肉计”。

比如因工作或其他事情不开心,孩子担心妈妈,可能会问为什么,妈妈却说“还不是因为你不听话,让我这么伤心”。

这时孩子就会又自责又害怕,把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

妈妈的一句“都因为你”,把所有问题都归结给了孩子,这种内疚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压力。

03看看你有没有“情绪勒索”

1)情绪转移,对孩子造成勒索

生活中,父母会经常因一些琐事争吵,结果就是爸爸出门冷静,妈妈留在家里独自伤心。

这时一看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屋子里乱七八糟的,又要开始收拾房间,妈妈的情绪就更加失控了,对着孩子大吼大叫。

孩子想安慰,可妈妈正在气头上,一边哭一边骂“都是因为你,没有你的话,我就没有那么累了”。

也许你只是因为生气才说了这话,可对孩子来说这就是妈妈的真心话,这是最常见的“情绪勒索”场景。

2)强控制欲,勒索孩子的理想

不知道大家当初高考填志愿时,有没有受到过父母的干涉?

一个朋友从小开始就生活在父母的操控中,小时候,她的妈妈觉得女孩子弹琵琶会很有气质,于是不管她是否喜欢就报兴趣班让她学,即使不喜欢、不情愿,也要每周练习。

平时一点休息时间都没有,放假除了楼下散散步,其余时间都被监督着学习,毕业晚会不到八点就要回家。

她喜欢数学,一心想报考数学专业,可父母觉得女生学什么数学,还是当医生更好。

她想要反抗,可妈妈却哭着说:我含辛茹苦地把你养大,你就是这么报答我的吗?我还能害了你吗?爸爸也在一旁怒斥道: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面对父母的苛求,她只好同意改了志愿,学了医。

后来的我们都实现了父母的期待,可都放弃了当初的自己,一日复一日机械般地活着。

04父母勒索的动机虽善意,但剥夺了孩子做自己的机会

一辈子很短,可大部分人都没有好好活过。

从小父母为了让我们能好好吃饭、乖乖听话,“恐吓”的话语经常经常环绕在耳边。

长大后父母会说“为了你好”,让孩子听从他们的安排,不然就是不孝顺,没有尽到作为子女的责任。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一切都好,可有些父母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过吗?

小时候害怕因为不听话会被妈妈抛弃,所以做什么都小心翼翼;长大后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伤心,只能选择顺从,抛弃梦想满足父母的期待。

05被勒索的孩子,应该如何摆脱困境?

1)告诉自己“我没有伤害她”

面对父母的情绪勒索时,我们首先要找出原因。

比如前文的例子,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改变志愿,我们应该明确告诉自己:即使我没有顺从,我也没有伤害到他们,这不是我的错,我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不必害怕和内疚,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由的,精神独立才能涅槃。

2)非防御性沟通

面对情感勒索时,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大多数进行情感勒索的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勒索”别人。

因此,双方必须做到及时和深度沟通,才能把事情说开。

沟通过程中,我们要坚定立场,维护自己的决定,正面表达想法,不要被对方情绪所感染,冷静处理。

3)逃避虽无能但有用

有时适当逃避也是一种解决方法,《情感勒索》一书中,提到了‘SOS’策略:

停下来(stop)、冷静观察(observe)和制定策略(strategize)。

面对来自他人的情感勒索时,我们首先用“我再想一想之后答复你”、“我现在还不能做决定”等拖延话术为自己争取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再冷静思考对策,明确自己的想法。

尽管逃避不能解决问题,但能让我们获得暂时的空间,能不受情绪的影响,寻找更完美的解决方法。

孩子的世界单纯善良,所做的决定不一定全是错的,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和人生,强加到孩子身上。

同样,我们也不能对身边的人进行情绪勒索,不要将压力与焦虑转嫁给他人。

学会情绪管理,自我放松,变得佛系,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真我活一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