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聲門裏有種令同行藝人深以爲恥的行爲,這就是行話常說的“捋活",也叫“捋葉子”。簡單來說就是赤裸裸的剽竊抄襲。看見別人某個包袱使得好,在沒經過本人同意的情況下,就強行照搬照抄用在自己的表演中。在過去,這就如同是搶了人家的飯門。現在的說法叫侵犯版權。從古至今,捋活在相聲界屢見不鮮且屢禁不止。
遠的不說,此前在《相聲有新人》馬騰翔和搭檔表演了一段傳統活《報菜名》。到底該使背貫口的時候,他並沒按照傳統貫口的表演形式,而是換成時下流行的鬼畜風格,配上魔性音樂以及怪異的聲音讓現場觀耳目一新。不過節目播出後不久,很快就有人舉報馬騰翔的鬼畜版《報菜名》抄襲了B站上一位知名up主剪輯的鬼畜《報菜名》內容。因爲證據確鑿,馬騰翔也在微博公開道歉,並表示願意購買這段鬼畜《報菜名》的版權。
有意思的是作爲《相聲有新人》召喚師的郭德綱也曾身陷“抄襲門”。在2012年9月12日的“鋼絲節”上,郭德綱和于謙搭檔帶來的新作品《屌絲青年》也被發現段子的包袱素材幾乎全部來源於網絡。抄襲風波很快升級成一場網絡口水戰。直到原創作者找上門,郭德綱才發出了這封遲來的道歉信。16日,郭德綱宣稱《屌絲青年》已經升級到2.0版本,並把原先涉及侵權的包袱全部刪除。同時承諾:“如有侵權歡迎要錢。”
無獨有偶,德雲社的張鶴倫參加第五季《歡樂喜劇人》競演時,演過一段創編作品《追夢人》。張鶴倫鋪綱時講述自己北漂的辛苦歷程,其中有這麼一段:“我在北京租房子那會兒,地下室有四層,我最後選擇住地下一層,因爲自己比較喜歡住在高層。”節目播出後不久“笑果工廠”的演員王勉隨即公開發聲稱:這個段子是自己原創的,張鶴倫剽竊自己的創意。
諸如此類的抄襲剽竊舉不勝舉,雖然每次都以道歉收場,但爲什麼仍有少數演員不顧道義、不知廉恥的肆意捋活呢?其一,沒有藝術道德底線。在他們眼裏,只要是在網絡上公之於衆的內容都可以“信手拈來”,爲我所用也是理所當然;其二,懶得創新。在別人包袱基礎之上進行二度加工創作,顯然不如“拿來主義”用的省時省力。就像蘇朱的《美名遠洋》所說,這哪是“抄近兒”,那是抄襲;其三,演員創作水平直線下降,靈感枯竭。他們再也寫出讓人拍案叫絕的好包袱。當然還有一部分根本就不具備創作相聲的能力。
話又說回來了,正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說相聲的同樣也能“抄”,當然不是指照搬照抄。觀摩同行表演時發現有好的包袱,可以結合自身表演特點對包袱進行深度加工創作。靈感是別人給的,包袱還得是自己構思出來的。這樣的“抄”,對相聲的傳承發展有益無害。既沒有侵犯他人的創作成果,又帶動了相聲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相聲這行能傳承一百六十餘年,靠的不是死守着傳統活不放。喫老本的結果只能讓整個行業逐漸消亡。所有的傳統活也是相聲藝人在創新思維下創作而成的。拿着別人智慧結晶去給自己創造財富,也很難在這個行業長久立足。總而言之,相聲不能靠彼此捋活來代代相傳。除了不斷創新發展,給相聲門置產業外,其他所謂的“拯救相聲”都是死路一條!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相聲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