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在境內外的奢侈品消費額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1/3,是全球奢侈品第一大國。4月26日,麥肯錫發佈的《2019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人奢侈品消費額7700億元,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1/3,平均每個消費奢侈品的家庭支出近8萬元。

這是財小妹的第282篇原創文章

中國人對奢侈品一直有一種迷之熱愛。

不管是東京的銀座、紐約的第五大道,還是瑞士的因特拉肯,不少中國遊客提着精美紙袋,上面印着各種奢侈品的logo,向全世界展示着不同凡響的購買力。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在境內外的奢侈品消費額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1/3,是全球奢侈品第一大國。

這個數據確實讓我嚇了一跳,我們憑藉全球18.6%的人口占據了33%的奢侈品,成爲全球最愛購買奢侈品的人羣。

中國人的路子果真有點野,但其實更野的,是我們8090後這代人!

國人購買奢侈品成潮

此時此刻,我想起一首神曲的歌詞:我可以抱你嗎Burberry,讓我在你肩膀Gucci,如果明天我們就要Fendi,讓我痛快的哭出Celine,我可以抱你嗎Burberry,容我最後一次這樣Chloé,你也不D&G,我會笑笑的LV去。

這實在是一首昂貴的神曲,但卻是部分中國人的真相寫照。

4月26日,麥肯錫發佈的《2019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人奢侈品消費額7700億元,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1/3,平均每個消費奢侈品的家庭支出近8萬元。

按照上面的數據,可以推算出,2018年有962.5萬戶中國家庭購買了奢侈品

對一個普通家庭而言,8萬元幾乎是一年的絕大部分收入,而有人輕輕鬆鬆光花費在奢侈品上就花了8萬元,實在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報告還顯示,在2012年-2018年這6年時間內,全球奢侈品市場有超過一半的增幅來自中國。

也就是說,這幾年內,中國人對奢侈品的癡迷程度排在全球第一,中國人花費在奢侈品上的金額是越來越大。

這份報告還顯示,到2025年,預計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有望增至1.2萬億元人民幣,對全球奢侈品消費增幅貢獻佔比將達到65%,屆時全球40%的奢侈品消費將由中國消費者承擔。

中國人對奢侈品的癡迷恐怕已經成了全球共識,難怪現在所有奢侈品品牌都很照顧中國人的情緒,很害怕一不小心就“辱華”。

說起來也很有趣,國內消費市場低迷已成定居,不少人因爲揹負債務而過起了苦日子,但有錢人還是過着有錢人的生活,買起奢侈品絲毫不手軟。

這一屆年輕人太敢花錢

中國人喜歡買奢侈品,大家可能多少都是有這種認識的。

但當我仔細看這份《2019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報告》,我發現了一個可怕的事實。

在中國購買奢侈品的人羣中,“80後”和“90後”已成爲了消費主力,佔奢侈品中國買家總量的43%和28%,分別貢獻了中國奢侈品總消費的56%和23%。

在人均支出方面,“80後”奢侈品消費者每年花費4.1萬元人民幣購買奢侈品,“90後”奢侈品消費者爲每年2.5萬元人民幣。

無論從消費者規模還是消費的總額來講,80後都是奢侈品消費主力軍,而年紀尚小的90後緊跟其後。

值得注意的是,80後購買奢侈品主要是因爲有錢,而90後購買奢侈品主要是因爲有膽。

一系列的數據告訴我們,“90後”購置奢侈品的錢主要是來自父母或者超前消費。

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估算,中國中上收入家庭父母每月至少會補貼他們90後子女4000元人民幣,幾乎相當於其個人收入的一半。

2/3的90後受訪者表示,父母會爲其奢侈品消費買單,真是實力坑爹坑媽!

除此之外,利用信貸分期等方式來購買奢侈品也是90後的主要資金來源。

滙豐銀行《90後負債數據調查》顯示,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經工作的90後,人均負債12萬+。

看到這裏,恐怕有一些人會反駁說,那是因爲90後購房所以推高負債額,人均負債12萬不算高。

但事實卻是,近幾年國內信貸消費崛起,年輕一代確實已習慣並且鍾愛提前消費,信貸消費從以往的“低頻偶發性消費”,轉向“高頻經常性消費”。

分期樂(消費分期平臺)的數據顯示,2015年人均信貸次數爲7.15次;2016年平均爲10.59次;2017年平均爲11.19次。其中,20-30歲人羣是分期消費主力,90後佔比86%。

《2018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顯示,我國消費金融規模已超 8.45 萬億元。

這些期限通常不超過一年的信貸產品,主要用以購買日常消耗品、衣服、電子產品,而使用人羣主體就是熱衷於超前消費的年輕羣體。

90後這種消費方式被戲稱爲“自殺式消費”,因爲這一屆年輕人月薪不過5000卻分期供着上萬元奢侈品,日子似乎過得十分愜意,實則負債累累。

確實,當下很多人年輕人,每個月發工資後第一件事就是還信用卡、花唄等消費金融產品的賬,然後第二件事就是繼續靠着提前借貸繼續買買買。

我給他們一個大寫的“服”字!

超前消費背後的債務雪球

奢侈品行業上一次出現這樣的熱潮,還是在90年代的日本。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經濟虛假繁榮,超前消費的規模可謂是空前絕後。

彼時,日本社會曾陷入一種“標誌迷戀”,窮得叮噹響的年輕人靠借貸消費富人才消費得起的奢侈品。

結果,90年代初,泡沫經濟破滅,儘管不少日本的消費主力全部變成了負翁,但因爲日元開始升值,國外的奢侈品顯得更便宜,那羣年輕人起初似乎沒有收斂的意思,依然熱衷購買奢侈品。

根據高盛與Euromonitor數據顯示,1995年,日本以4900萬消費羣體(幾乎是全體國民的一半)包辦了全世界68%的奢侈品市場份額,人均消費達到了1996美元

但蒼天從來沒饒過誰,日本經濟一直陷入迷失狀態,大量日本年輕人開始入不敷出,無法支付之前的債務,不少日本年輕人陷入債務危機之中。

漸漸地,整個日本社會開始變得低慾望,消費習慣開始告別奢侈品,轉向廉價商品。當年的日本優衣庫,就是這樣的起家的,靠着售賣廉價服裝!

到了2018年,日本人佔到全球奢侈品消費的比例已經降到10%,可以說,日本人的消費觀在某種程度上迴歸了理性。

但今天的中國年輕人的瘋狂纔剛剛開始,和過去的日本年輕人有點像。

近5年來,在消費升級的鼓吹下,讓很多年輕人開始出現一種“金錢崇拜”,盲目地攀比、跟風,用各種“昂貴”的商品給自己貼標籤,試圖讓自己看起來更“有錢”。

在這樣的誘惑下,讓很多人有了第一次夠買奢侈品的經驗,結果往往很快就會有第二次。

可能不少人認爲自己現在超前消費,以後工資也會上漲,一定能夠還款。

其實現在瘋狂借貸消費,一旦宏觀經濟出現衰退,你的工資不但不會再增長,反而會下降。

到那時,債務會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直到最後你的個人信用破產,猶如當年日本年輕人一般。

在我看來,超前消費是一件不可持續的事情,現在不少年輕人已經過上“拆東牆補西牆”,但這只是將借貸的鏈條拉長,延緩債務危機的爆發。

一旦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場超前消費的盛宴,到那時只要宏觀經濟出現一點問題,這個潛在的危機就可能隨時被引爆,最後傷害到的就是這些瀟灑的年輕人。

希望本文能給那些超前消費的年輕人一個警醒,要明白,只有做到理性消費,才能過上舒服的日子。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衆號:小妹讀財 (ID:xmducai)。

小妹讀財的主筆財小妹,將用她最專業的金融知識和經驗,教大家解讀經濟形勢,形成自己的理財觀念,跑贏通貨膨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