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是這世界最純真的存在,每一個人都是從孩童時期過來,所以當老人和孫子在一起的時候,也會感覺到自己又回到了年輕的時候,能夠獲得一定的心理安慰。很多老人都會和孫子產生一種“掌控關係”,因爲他們和孩子有着親密的關係,所以和孩子的父母也能關係親近,所以便能夠輕而易舉的掌握整個家庭。

文/陪寶兒長大

老一輩的人對於孫子、孫女那都是疼愛至極的,畢竟“隔輩親”,爺爺奶奶對於孫兒那都是捧在手裏怕燙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甚至誇張的時候,老人的眼裏面只有自己的孫兒,都開始“嫌棄”自己的兒女了。

爸爸帶娃去車站接奶奶,卻被“區別對待”,網友:對比太扎心了

爸爸帶娃去車站接奶奶,卻被“區別對待”,網友:對比太扎心了。

最近就有一位奶爸帶着自己的寶寶去車站接奶奶,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奶奶非常年輕,而且穿衣服也很時髦,根本就不像個奶奶,反而像一個年輕的姐姐。

奶奶見到孫子之後變得眉開眼笑,立馬就從奶爸的手裏面搶過孫子,孫子和奶奶別提有多開心了。可是奶奶完全沒注意到自己的兒子,只顧着和孫子聊天,把兒子給冷落了。奶爸的醋罈子都打翻了,小眼神太哀怨了。

爸爸帶娃去車站接奶奶,卻被“區別對待”,網友:對比太扎心了

爲什麼會產生“隔輩親”?

1. 基因認同感。

很多老人對於孫子疼愛的原因,都是因爲對基因的認同感。畢竟孫子是他們的傳承人,所以自然而然是會對孩子產生親近感,這種感覺絕對不是後天培養,而且先天形成的。

無論是對人來說,還是對動物來說,都是一種本能,可能這就是“愛屋及烏”。

2. 掌控感。

很多老人都會和孫子產生一種“掌控關係”,因爲他們和孩子有着親密的關係,所以和孩子的父母也能關係親近,所以便能夠輕而易舉的掌握整個家庭。

爸爸帶娃去車站接奶奶,卻被“區別對待”,網友:對比太扎心了

雖然這種心理不值得提倡,但是我們無可否認,這種“掌控感”是真實存在的。

3. 心理安慰。

孩子是這世界最純真的存在,每一個人都是從孩童時期過來,所以當老人和孫子在一起的時候,也會感覺到自己又回到了年輕的時候,能夠獲得一定的心理安慰。

爸爸帶娃去車站接奶奶,卻被“區別對待”,網友:對比太扎心了

4. 責任。

這是最普通的一個因素了,很多老人對孫子親近都是因爲一種責任。

在教育孩子上來說,父母是第一責任,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會對孩子非常嚴厲。

但是老人就不會了,他們會對孩子非常寵溺,彌補父母的不足,也許這纔是真正的“天倫之樂”吧!

但是有一些“隔輩親”只是溺愛孩子,這樣是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的。

1)讓孩子變得嬌縱。

經常和老人在一起的孩子,總是會選擇聽爺爺奶奶的,對於親生父母的話反而不會認真去聽。其實這屬於正常現象。很多老人都是會非常溺愛孩子的,通常老人都會幫助孩子去怒懟父母。

所以基於老人經常護着孩子,他們對於老人的話,是會言聽計從的。

2)讓孩子不懂尊重。

有很多孩子,在家裏面都被老人稱爲“小祖宗”。這足以證明他們在家裏面的地位了,絕對是比任何人都要高的。

所以孩子長時間在這種環境下,會養成養尊處優、唯我獨尊的習慣,孩子進入到社會之後,會被他人討厭的。

爸爸帶娃去車站接奶奶,卻被“區別對待”,網友:對比太扎心了

3)讓孩子變得懶惰。

很多不懂事的孩子,都會對老人的寵愛絕對理所當然。長時間以往,孩子就會懶惰的心理,覺得自己就算不努力,也會有人幫他完成一切,所以長輩不要一味的慣着孩子。

你對於老人和孩子的“隔輩親”怎麼看呢?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說出你的想法。


爸爸帶娃去車站接奶奶,卻被“區別對待”,網友:對比太扎心了

“隔輩親”可以說是中國的一種國情。老人疼愛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過分的疼愛會變成溺愛,過分的關心也會變成袒護,老人也會變成孩子學習規矩路上的最大“障礙”。

教育講求一致性,規矩也是如此。不能立了破,破了立。如此反覆,不僅規矩沒了約束力,孩子根本不當一回事,就連立規矩者也會失去權威,所以家長和老人一定要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一定要統一戰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