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脫氮沒有精準的工藝控制,對生物脫氮的管理是很難的,特別是一些地區存在進水中的高濃度總氮的情況,更需要進行對工藝的細緻控制和管理。在實際的運行當中,一些污水廠的管理不到位,往往會對整個工藝控制帶來一定的制約,會使生物脫氮的難度增大。比如下面說的幾個方面,就會從不同程度上影響生物脫氮,最終造成總氮出水水質異常

「污水」關於生物脫氮遇到的問題總結

問題一:等待心態

很多污水廠都存在着這種心理,沒有嚴查,或者沒有罰款,這件事就再拖一拖,等等看。首先來說,現階段運行的污水廠的出水水質標準最低標準都是一級A的國標標準,這個標準裏面,對出水的總磷總氮都是有嚴格要求的,但是很多污水廠,其實總磷,總氮在之前日常運行中是很難達標的。隨着國家在污水廠中全面安裝總磷總氮在線監控設備,污水廠的出水總磷總氮數據開始上傳,部分污水廠還在等,認爲還不處罰,還可以再拖一拖,不想採取任何措施來進行工藝調整或者管理,或者想可能到了數據罰款的時候,一調整就達標了,和COD氨氮一樣。這種思想在很多污水廠中都存在,但是這種想法從工藝角度來看是不對的。

生物脫氮是需要很多因素進行細緻的控制的,包括好氧的硝化反應,缺氧的反硝化反應,供氧環境的控制,硝化液內迴流量的控制,反硝化段的碳源的計算和補充,生物脫氮的溫度,生物脫氮的污泥齡控制。。。。等等一系列的工藝操作才能完成一個完整的生物脫氮的過程。這種過程在廠內的調整時間和調整週期都是比較漫長的,工藝人員需要非常認真細緻的對廠內工藝進行摸索才能得出良好的控制模式。這個是需要時間來完成的,管理人員如果忽視生物脫氮的工藝需求,在適當的時間沒有進行合理的工作安排,到了數據上傳受到處罰,又要求幾天內達標。這種方式下的管理,只能造成總氮的超標,生產的運行管理混亂。所以在污水廠的管理上,不能等,要積極應對,在國家環保的大形勢下,要儘快採取工藝管理措施,進行廠內的生物脫氮的管理。

「污水」關於生物脫氮遇到的問題總結

問題二:盲目管理

在一些地區,污水廠的總氮超標,被先行的環保部門處以罰款之後,管理人員又會陷入盲目的管理中。盲目的聽從各種不明來路的意見,在廠內肆意的加以實施,不去理解和學習生物脫氮的基本原理,而是病急亂投醫,常常把“不管花多少錢,把指標達到標準就行”,這樣也催生了一批趁此風頭推銷各種產品的商家。這些產品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總氮的問題,有些產品甚至違背最基本的物質不滅定理。但是管理者受到方方面面的壓力,經歷過拖的慘痛教訓以後,不再拖了,只要可能就上,缺少足夠的判斷能力,在經濟和物質進行了大量的支出,但是收效甚微,甚至在工藝上還開倒車。

管理上的盲目,從根本上來說,是管理者對污水處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論不瞭解,同時廠內也沒有具有足夠污水處理知識的工藝管理人員,在遇到現在嚴格的環保壓力下,自亂陣腳,胡亂相信各種外來的意見。活性污泥(生物膜)法發展一百餘年,不論怎樣的變化,基本的活性污泥法理論還在支撐着各個污水廠的穩定運行,我們人類只是在不斷的發現活性污泥法中的各種細節,並通過工程手段把這些細節放大,變成可操控的工藝。而任何脫離基本的活性污泥法的奇談怪論,如果確實經濟有效,應該早就取代了活性污泥法,成爲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污水廠的主流了,但是在100年之間沒有任何一種工藝,能取代活性污泥成爲污水廠的主流。所以污水廠的管理者,在外界壓力重重的時候,仍然要記得不能盲目取信任何不切實際的方法,真正的生物脫氮的作用發揮,是要依靠廠內的工藝路線的調整,工藝環境的調整來實現,不是盲目的聽從各種意見能夠解決的。

「污水」關於生物脫氮遇到的問題總結

問題三:浮於管理

生物脫氮其實是考量一個污水廠的真實的管理水平的一把標尺,對廠內的工藝人員的污水處理水平是有一個很深入的評判的。很多污水廠的管理者還停留在污水廠沒什麼技術內容,就是看泵,倒渣,曝氣,脫泥就好了,甚至一些技術人員也是這山看着那山高,總覺得自身廠內什麼技術也沒有,就是每天的按部就班。這些錯誤認識是從污水廠的這麼多年來的粗放的管理上積累來的,總覺得污水廠也不用怎麼管,隨便過過水就可以了,不達標不達標吧,也許過幾天就達標了。造成大家一直這樣的浮於管理,不去深究廠內的工藝特點,路線,不去深挖生物池內的微生物的工藝特點,只是簡單的修修設備,做做記錄。

生物脫氮的工藝路線長,涉及的理論多,把這些理論轉化成運行管理上去,也有很多工藝細節在污水廠內實施。這些內容都需要管理者和工藝運行人員認真的學習和研究,每個水廠都有其自身的特點,獨有的工藝管線,有針對性的工藝設計,這些內容是通過書籍或者別人的意見學不到的,一定是需要我們污水廠內的工藝人員深入的扎入現場,認認真真把污水廠的基本情況瞭然於心,然後結合生物脫氮的理論,進行深入的工藝管控,才能實現生物脫氮的目標。克服浮於事態表面,簡單把不達標歸結到工藝設計,或者其他方面都是消極的應對,應該深入的研究工藝運行,從微生物的角度,結合廠內的工藝運行來深入的探索生物脫氮的運行。

「污水」關於生物脫氮遇到的問題總結

問題四:管理無深度

在一個污水廠的生物脫氮調整中,其實是一個污水廠整體的調聯動調整和工作協調。一些污水廠會把這種工藝指標的達標,簡單的歸結在工藝管理部門,而忽略了整個污水廠的聯動配合。這種管理在很多污水廠是一直存在的,其實污水廠的主營業務是污水處理,污水廠內的部門都是圍繞污水處理工作進行設立的,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很多污水廠忘記了自己的主營業務,在污水處理部門需要全方位協調的時候,主次不分,造成工藝運行的不穩定。

比如在工藝上,反硝化區的碳源補充,有些污水廠由於進水中比例不合理,是需要在反硝化區進行碳源投加的,這個碳源投加的工藝路線有原水的直接投加,外加碳源的投加等等模式。這些模式不是工藝部門能左右的,往往需要各個部門的統一協調,不扯皮,全力配合。特別是碳源的保證,由於反硝化的碳源不是像化學處理一樣,作爲化學反應的藥劑投加的,它是爲了滿足反硝化細菌的生物脫氮的反應的參與進行的,要想得到穩定的生物脫氮反應,就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加碳源,把反硝化細菌逐步培養成熟,如果出現碳源採購不及時,斷續的供給,會使硝化菌的成長不能連續,造成反硝化反應一直難以持續進行,總氮難以達標。而碳源的採購,又涉及到廠內的經濟管理,採購管理,庫存管理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這些管理最終形成一個全面化的管理,因此說生物脫氮的穩定運行,其實是對廠內管理要求全面化整體化的一個新的高度。

「污水」關於生物脫氮遇到的問題總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