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设计师在刚开始设计舰载机时,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由于舰载机是在航母上起飞的,起跑距离并不如想象中那样悠长,一旦安装金属网,舰载机起飞时发动机不能吸入足够的空气来保证燃料冲锋燃烧,就将面临不能起飞的问题,这样看来,这个想法是十分不切合实际的。维修人员在对航母上舰载机的一次常规检查时,不知怎么的,舰载机飞行员启动了舰载机,使得维修员意外地被吸入了发动机中,当场丧命,同时,这艘价值千万元的舰载机不得不面临彻底报废的局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纷纷注重军事领域的发展,不惜耗费大量的资金去研发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被研发制造完成后,必然少不了后期的维护工作。后期维护工作任务虽然没有制造时难度系数大,但工作人员为此丧命的案例并不少见。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案例发生在美国,检修员维护航母上的舰载机时,不幸被吸入了进气口,导致命丧黄泉,尸骨无存。同时上千万的发动机也当场成为废铁,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军事强国,无论是军事领域还是科技水平都遥遥领先于世界,不过即使是在如此强大的国家,仍然存在维修战机丧命的现象。维修人员在对航母上舰载机的一次常规检查时,不知怎么的,舰载机飞行员启动了舰载机,使得维修员意外地被吸入了发动机中,当场丧命,同时,这艘价值千万元的舰载机不得不面临彻底报废的局面。


不少人都认为如果在舰载机的进气口,安装可以阻拦的金属网,那么维修人员被吸入进气口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这个想法不错,但其实可操作性不强。设计师在刚开始设计舰载机时,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由于舰载机是在航母上起飞的,起跑距离并不如想象中那样悠长,一旦安装金属网,舰载机起飞时发动机不能吸入足够的空气来保证燃料冲锋燃烧,就将面临不能起飞的问题,这样看来,这个想法是十分不切合实际的。


面对这样事件的发生,其实更多的还是应该依靠当事人,如果起飞时,舰载机飞行员可以认真的检查是否维修员仍在维修,这样的惨案将会有效地避免发生。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也会损失大量的财富,尽可能细心的避免这种状况才是最好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