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到宁波,不仅为它景色而来,更是为它源远流长的历史而来。纵观宁波历史远瞻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始建句章城、唐代宁波成为最大的港口,与日本、高丽频繁的贸易往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宋代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蜂拥至宁波确立"耕读传家、商儒并生"的传统等等。总之宁波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样一个历史韵味极浓的的地方,有着数不清道不完的故事与传说。在宁波流传这一句话,“一部宁波史,半部在月湖”。在仅0.2平方公里的月湖周边,散落着几十个历史建筑。形成宁波独一无二的历史宝贵遗产。官宦之家一直以来都不为人所知,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也许是很多人的疑问。

银台第(官宅)向我们展示了清中晚期宁波上层官宦人家的生活环境和家居艺术,恢复原址旧貌的保护措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让我们有幸目睹一百年前宁波人生活的场景。

银台第坐落于菊洲上,为什么称为银台第呢?银台第的主人童槐,清朝嘉庆年间曾任“通政司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国家信访局副局长。“通政司”又称“银台”,所以其宅第被称为“银台第”。童槐的儿子童华以“礼部右侍郎”入“南书房行走”,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因此童宅又被称为“帝师故居”。

银台第建于清朝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它坐北朝南,现存前后三进,包括门厅、正厅、正楼、后堂、东西厢房等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是宁波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之一。

银台第的会客厅——绳武堂。它是主人接待宾朋的场所。绳武堂陈设讲究,规格规整。屋子放置的物品,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如花瓶和几案的摆放,就是取其“平”、“安”之音,寓意“平安”。

中堂是整个家族的核心——祭祀厅(现在称之为今白华堂),家中只要有大大小小的红白喜事,按规矩人们都要聚集在这里,举行各种仪式。“福禄寿”三星、大香炉、拜凳等,还有严密的祭祀制度,依稀透出鼎盛时期家族的繁荣。

闺房是官宦小姐的私人活动场所,梳妆台上钗环罗列,梳子、蓖萁等,梳妆台边有一个竹编的小筐,称为发篓,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头发是不能乱丢的。这个发篓就是用来装梳理下来的头发的。女红作为古代女子“闺教”的重要内容不容忽视。绣房里展示的就是宁波特色绣品—金银彩绣,它是用金线、银线、彩线混合绣成,与“蜀绣”、“苏绣”齐名。

古时,人们对大家闺秀的要求特别高,琴棋书画最好样样精通,小姐的书房自然就少不了这几样,古琴、箫、琵琶、挑花笺、羊毫笔,窗外隐约可见几杆修竹,帘内小姐吟诗作画、焚香抚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