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盤有稱羅經、量天尺、也叫明瑞。有傳說,羅盤創始於九天玄女,最早在江西得以發明。羅盤按製造方法有機器製造的羅盤和手工羅盤兩種。

是用於風水探測的工具,羅盤主要由位於盤中央的磁針和一系列同心圓圈組成,每一個圓圈都代表着中國古人對於宇宙大系統中某一個層次信息的理解。

人的氣場受宇宙的氣場控制,人與宇宙和諧就是吉,人與宇宙不和諧就是兇。於是,古人憑着經驗把宇宙中各個層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爲代表的萬事萬物、天干地支等,全部放在羅盤上。風水師則通過磁針的轉動,尋找最適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時間。儘管風水學中沒有提到"磁場"的概念,但是羅盤上各圈層之間所講究的方向、方位、間隔的配合,卻暗含了"磁場"的規律。

一、選材方面:傳統上懂得做羅盤的先生做羅盤一般只選用柚木、明開夜合木(絲棉木)、白果木(銀杏木)或者楊梅木來做。以白果木和柚木最佳,白果木俗稱公孫樹,半夜子時開花,有通陰陽的意義,而柚木則有辟邪的作用和蟲蛇不侵的意義。

二、製作方面:手工盤的盤面是手工書寫,其中紅字部分是用硃砂和着雄雞血寫成的,外面用的是天然的植物油漆。機制羅盤則是用銅板壓制或印刷而成,再用膠水粘合到面板上。

三、好的手工羅盤完全遵循古法制作,講究庚日子時裝針,庚日上針在制煞辟邪方面能量最強,並且在子時裝針最有靈氣,因爲子時是陰陽分界點。有傳承的風水師傅在給東家做風水使用羅盤的時候,一般會用大米做墊,也跟這個原因有關。因生產大米的水稻是午時開花,也叫午稻。用子時開花的銀杏木,加上午時開花的水稻,這樣分金立向的話纔會真正形成子午相對,是取陰陽平衡之理。用大米做墊也易於調整,讓羅盤易於放平。

羅盤的構造

羅盤的底盤正方形,代表地,中間圓形,代表天,稱爲天圓地方。

放置指南針的地方稱爲天池,指南針的其中一端好象一對小牛角,那個方向是北方。另一端所指的是南方。天池的底盤有兩個小紅點,將小牛角移至兩點中央,那便是正北方。

一、天池:也叫海底, 亦就是指南針。 羅盤的天池由頂針、磁針、海底線、園柱形外盒、玻璃蓋組成,固定在內盤中央。圓盒底面印中央有一個尖頭的頂針,磁針的底面中央有一凹孔,磁針置放在頂針上。指南針有箭頭的那端所指的方位是南,另一端指向北方。

天池的底面上(海底)繪有一條紅線,稱爲海底線,在北端兩側有兩個紅點,使用時要使磁針的指北端與海底線重合。

現代羅盤的海底繪有十字線,十字線頂部分別印有東南西北,使用時應使磁針的指北端指向海底十字線的北端,並使磁針與海底的南北線重合。

二、內盤:就是緊鄰指南針外面那個可以轉動的圓盤。內盤面上印有許多同心的圓圈,一個圈就叫一層。各層劃分爲不同的等份,有的層格子多,有的層格子少,最少的只分成八格,格子最多的一層有三百八十四格。每個格子上印有不同的字符。羅盤有很多種類,層數有的多,有的少,最多的有五十二層,最少的只有五層。

羅盤的各種內容分別印刻在內盤的不同盤圈(層)上,是羅盤的主要構成部分。各派風水術都將本派的主要內容列入羅盤上,使中國的羅盤成了中國術數的大百科全書。

三、外盤:外盤爲正方形,是內盤的托盤,在四邊外側中點各有一小孔,穿入紅線成爲天心十道,用於讀取內盤盤面上的內容。天心十道要求相互垂直,剛買的新羅盤使用前都要對外盤進行校準才能使用。

指南針是測量地球表面的磁方位角的基本工具,廣泛用於軍事、航海、測繪、林業、勘探、建築等各個領域。

羅盤實際上就是利用指南針定位原理用於測量地平方位的工具,羅盤在風水上用於格龍、消砂、納水和確定建築物的坐向。

在指南針發明以前,古人是用天星來辨別方位的,晚上通過觀察北極星定方位,白天通過日影來分辯方位。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指南車和日圭用來分辨地平方位。日圭就是最早的羅盤。

在指南針發明以前,地平方位不可能劃分得很細。只能用北、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八個大方位來描述方向和方位。

風水術上用八卦來表示:坎卦代表北方,艮卦代表東北方,震卦代表東方,巽卦代表東南方,離卦代表南方,坤卦代表西南方,兌卦代表西方,乾卦代表西北方。

日圭定位則將地平面均分爲十二個等份,用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表示方位。

隨着加工業的發展,磁針由原來的匙行轉變爲針形,並由水浮磁針轉變爲用頂針,使指南針的測量精度發生了質的變化。唐代,楊筠松將八卦和十二地支兩大定位體系合而爲一,並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除了表示中宮位置的戊、己二幹外,全部加入地平方位系統,用於表示方位。於是, 地平面周天三百六十度均分爲二十四個等份,叫二十四山,每山佔一十五度,三山爲一卦,每卦佔四十五度。二十四山從唐代創制後,一直保留到現在。所以,地盤二十四山是楊盤的主要層次之一。

北方三山壬、子、癸,後天屬坎卦,先天屬坤卦; 東北三山醜、艮、寅,後天屬艮卦,先天屬震卦;

東方三山甲、卯、乙,後天屬震卦,先天屬離卦; 東南三山辰、巽、巳,後天屬巽卦,先天屬兌卦;

南方三山丙、午、丁,後天屬離卦,先天屬乾卦; 西南三山未、坤、申,後天屬坤卦,先天屬巽卦;

西方三山庚、酉、辛,後天屬兌卦,先天屬坎卦; 西北三山戌、乾、亥,後天屬乾卦,先天屬艮卦。

三、羅盤上的哪些層次屬於楊盤??漢代羅盤

楊公作爲贛南楊公風水術的祖師,不但創造了完整的風水理論,對風水術的工具羅盤也進行了合理的改造。地盤二十四山盤是楊公創制的,楊公之前沒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盤,只有八卦盤和十二地支盤。漢代的羅盤最然也有、八卦、地支和天干的標記,但不是均分度數,而是將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層,所佔度數不一致。楊公將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是一個劃時代的創造。

地盤二十四山的挨星盤,即七十二龍盤,是楊公晚年創制的。楊公通過長期的堪輿實踐發現:陰陽五行普遍存在於四面八方,陰陽五行的分佈按照八卦五行屬性來確定與實際情況不符,用陰陽龍來格龍過於粗糙,通過反覆研究,爲十二地支配上天干,用納音五行來表達龍的五行屬性,稱爲“顛顛倒”五行。《青囊奧語》中“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珠寶;倒倒顛,二十四山有火坑”中所說的“顛顛倒”就是指七十二龍的納音五行。

天盤也是楊公創制的。楊公在堪輿實踐中發現用地盤納水有較大的誤差,根據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原理,創制了天盤雙山用於消砂納水。羅盤中只有天盤是雙山,其他盤是沒有雙山的。古人認爲,龍是從天上來的,屬於天系統,爲陽。水在地中流,屬於地系統,爲陰。由於天地左右旋的相對運動而產生的位移影響,所以用於納水的天盤理應右移,故楊公將其在地盤的方位上向右旋轉移位7.5 °。

雙山五行是三合五行,天盤壬子同宮,癸丑同宮,艮寅同宮,甲卯同宮,乙辰同宮,巽巳同宮,丙午同宮,丁未同宮,坤申同宮,庚酉同宮,辛戌同宮,乾亥同宮。雙山正中正對地盤的十二地支中央。十二地支按照生旺墓三合成局,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亥卯未三合木局。辰戌醜未分別是水、火、金、木的墓庫,是龍水陰陽交媾的重要場所,稱爲四大水口。

所以,地盤、天盤和七十二龍盤三者合在一起被俗稱爲“楊盤”。

後來宋代賴布衣引進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設了人盤,專用與消砂出煞。人盤的二十四山比地盤二十四山逆時針旋轉了7.5度。

人盤又叫做“賴盤”。

曾凡林先生介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