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由芥末堆舉辦的教育行業年度盛會GET2018教育科技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本屆大會以“碰撞·演變”爲主題,攜手來自全球39個國家的商界、學界以及政府優秀教育實踐者,與近萬名教育行業從業者,深度探討、剖析全球教育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當下最新教育科技產品,推動教育的創新和發展。

據悉,本次大會共劃分爲K12、少兒編程、素質教育、少兒英語、早幼教、AI+教育、教育政策、產教融合等十多場教育科技論壇,新增了全球名家大師課、教育技術、培訓機構突圍之路、知識付費等多個教育科技論壇,包括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中心體制室相關負責人、騰訊集團、“雙巨頭”新東方和好未來高管等300多名嘉賓登臺演講。

芥末堆創始人梅初九發表了開場演講。她分享了自己對教育生態、包括政府和企業在內的多個教育主體的看法,以及對共建教育生態的期冀。 

精選演講實錄:

芥末堆梅初九:建設更完整的教育動力系統

在和嘉賓準備PPT的過程中,我發現今年的嘉賓演講有兩個關健詞:第一是理論,大家會去講教育的動力系統、講教育的演化;第二是愛,大家在講科技如何促進教育、如何讓愛延續。

我今天的發言主題是“碰撞與演變:教育的動力學系統”。我依然會嚮往年那樣分享一些觀點和思考,還是那句話,它們也許是對的,也許是錯的,但並不存在絕對的正確和錯誤,供大家參考而已。

教育並不存在行業“內”“外”

我還是想從回望和總結2018年開始。對於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無論你是來自政府、產業、公益還是其他板塊,2018年都是非常特別、非常跌宕起伏的一年。這是我的第一個觀點。在試圖談論未來之前,讓我們先看一看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

首先,我們來說說行業“內”。“行業‘內’”在這裏特指的是培訓機構和各類民辦學校。我們會看到兩個重要的變化。第一,培訓機構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監管;第二,《民促法》的推進和落實。這兩個變化帶來的結果是顯著的。2018年,至少有30%的培訓機構被關停,數十家準備上市的公司也中止了IPO計劃。

然後再來看看行業“外”。這裏的“行業‘外’”是相對於“行業‘內’”來說的,包括政府、消費者、大互聯網生態等。大家會看到,我給“內”“外”兩個字都加上了引號,爲什麼呢?

去年GET大會上我曾說過,我們都在同一個生態裏。無論是行業“內”還是行業“外”,我們都共享同一個生態系統。但後來我開始思考,這真的是一個肯定句嗎?真的存在行業“內”“外”嗎?如何定義行業“內”、行業“外”?

當我們從教育本身、從教育理念出發時,我們會發現,NO,並不存在行業“內”和行業“外”之分。以前大家認爲要區分行業“內”和行業“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教育產業或者教育界都認爲只有自己做的纔是教育。這是個很重要的命題,這個命題背後蘊含着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教育要不要產業化、教育要不要“分而治之”。

隨着時間的推進,很多東西必然會發生演進、演繹、演化。我想我們不如談論另外一個更有建設性的議題,那就是我們如何去建設一個更完整的教育體系,以及這個體系是如何驅動、發展的。這也是我今天想分享的又一個觀點:教育的動力學系統。

動力學是在分析一個系統裏多個物體的運動規律,我們基於這些規律可以去設計一個更好的、更可預測的系統。我們今天談論的是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一個系統。相應地,政府、產業、學校、學術、第三方、社會教育資源、公益社會創新這些主體就是在系統中運動的物體。

我希望把大家都拉入到這個話語體系裏,我們共同來討論一個可能性,並且我認爲這個可能性是必然會發生的。我們也期待系統可以在演化和碰撞中走向更好的教育。

讓更多的神性進入教育產品

在剛剛提到的七個主體裏,我想主要談談政府和產業。政府和產業是教育動力學系統的兩大社會資源集中器。

無論是從全球地域上來講,還是從時間的歷史維度來講,教育一直都是以政府爲主導且以政府爲支撐的國計民生產業。教育產業小則與我們每個人有關,大則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生存和發展。政府需要承擔非常大的責任,包括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教育平等、教育發展等方方面面,還要讓一個國家變得強大、讓一個人成爲更好的人。但這就意味着政府應當爲教育系統承擔“無限責任”嗎?

做媒體出身的視角讓芥末堆和我可以有機會去思考不同主體所應承擔的責任、所應扮演的角色。去年,芥末堆在追蹤報道紅黃藍事件的時候,發現很多人都責備政府監管不利。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教育是全民的事情,人人都在其中。就紅黃藍事件來說,主要原因是紅黃藍在創造商業價值的時候,沒有堅守他們對社會價值的責任。所以,我們認爲政府不應當承擔無限責任,

教育產業要意識到,商業價值是我們社會價值的一部分。整個產業的一個核心使命就是在一個以政府爲主的系統裏,在實現商業價值的同時,也完成教育產業所具有的更大的社會價值。

我們都知道帕累託效應、魯棒性,我們也能理解複雜性。我們要擁有更多維的視角、更好地各司其職,不該伸的手就別伸,不該做的事就別做,最終指向達成共識與完成共建,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

如果說教育動力學系統是個小宇宙的話,那麼教育產品就是這個宇宙裏的以太。教育產品本來就應該是有神性的,讓人傳承美、知識和智慧。但是我們生活在人性的世界裏,當人性無法控制野蠻和貪婪時,這個產業也會出現獸性的暴力生長、扭曲與野蠻。

我們不是沒有見過校長性侵女童、老師虐待兒童、培訓機構跑路,這些都是獸性。我知道世界不會完美,但是我希望大家在做教育產品的時候能真誠地面對自己的任性,讓更多的神性進入我們的產品,來抵禦和對抗必然會出現的獸性。

因爲我們都在同一個動力學系統裏面碰撞和演化,所以,一個追求美和神性的基本法則就能讓由個體與羣體形成的這個有機體持續、永恆地發展下去。這是我在2018年最想和大家分享的觀點。

活得長,健康、規範、迴歸教育本質和技術是關鍵詞

對於2019年,我想來想去就三個字,特別簡單:活得長。一定要活得長,這是大家在之前四年都未曾面臨過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在一個經濟週期裏、在很多變動裏、在一個生態裏、在一個動力系統裏面,一個物體最重要的一個使命就是活得長。

怎麼才能活得長?第一,請保持健康;第二,請必須規範;第三,請遵從教育規律;最後請堅持科技的應用。無論商業多麼迅猛、科技多麼迅猛、世界多麼迅猛,但是教育就是教育,教育的本質還是教育的本質。科技在教育行業的應用目前還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不要輕易慫,不要輕易妥協。

當然,以上四條都是知易行難的。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本身也並不讓人完全愉悅。但是,我們知道碰撞是一個既定事實、演變是一個既定事實。相比起這些既定事實,挑戰與困難更是一個永恆的事實。爬山不止,We know we should ,must have to!

下面公佈幾個信息。第一個好消息是中國和美國的教育科技媒體聯手了。芥末堆完成了對Edsurge的戰略投資,Edsurge是美國最大的教育科技媒體。我們之後將在內容共享、開拓海外關係、探索中美教育科技市場方面有更深入的合作。

第二個消息是接下來我們會和微博、黑貓聯合推出“放心學”計劃,黑貓是全網最大的消費者維權平臺。我們都知道教育產品目前依然良莠不齊、教育質量得不到保障,我們想讓消費者有一個地方發聲,但我們不會一味去做所謂的企業紅榜和黑榜,我們更關注事情爲什麼會發生、怎麼會發生。

芥末堆會與微博、黑貓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每月發佈教育消費者維權月報,共同爲創建更好的教育生態系統而努力。月報內容會包括教育消費維權典型案例、紅黑版企業、教育維權知識等內容。

第三,我想隆重介紹一下芥末堆的新產品——“校魚”。校魚對於我而言是芥末堆媒體屬性的延續。我們希望回應行業信息差以及連接效率低的問題。校魚剛剛三個月,第一波用戶還不多,但我們相信有一件事只有芥末堆能夠做到:中國教育行業的第一份知識圖譜和database。

在這份知識圖譜和database裏,我們把整個中國教育行業的供需關係拆解出來,並讓你可以知道這些從業者都是誰、在哪裏、做什麼、做得怎麼樣,我們還可以知道他們想要什麼、想買什麼、有什麼需求。

改變教育,從這裏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聯繫我們加QQ:2636915649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查看歷史消息”輕鬆閱讀更多文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