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呈祥

對於書法學習,臨習古人經典法帖是唯一的選擇或者說是最好的選擇,只有從古人字帖中才能找到出路,也就是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藉助他們的力量。關於爲何要學習古人、借力他人的問題,歷代先賢都有說明,只是我們沒有注意。

臨帖

兩千多年以前,荀子就對於借力的問題作了說明,他在《勸學》中說:“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什麼意思?就是說有才能的人和常人沒有不同,只是他們善於藉助其他力量。書法學習不也是這樣嗎?王羲之借力衛夫人和鍾繇成就了千古“書聖”;顏真卿借力張旭成就了“顏體”;米芾借力二王成就了“宋四家”之一,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米芾書法

唐代爲什麼是中國書法的一次高峯,就是因爲這個時期的書法家善於借鑑古人,善於借巨人的力量成就自己。《孫子兵法》中說:“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更是清楚的說明了取法的重要性,李世民也曾說:“取法於上,僅得爲中,取法於中,故爲其下。”不也是這個道理嘛!因此,可見臨帖對於書法學習是多麼的重要。

唐代書法

在我看來書法臨帖就是尋找根源,爲自己將來的創作打基礎,如果不臨帖寫出來的字,就如同無根之水一樣,是沒有源頭的,說到這不僅有人會說《西遊記》孫悟空是石頭蹦出來的,他就是沒有根源,怎麼解釋?哈哈!石頭不就是他的根源,在這本名著中多次提到“石猴”不就是這個道理嘛!雖說孫悟空是作家虛構的,但是依然還是說了他的根源。

孫悟空

照你這麼說,是不是我們都要寫的和古人一樣呢?其實不然,書法臨帖是孫武說的“求其上”,是李世民說的“取法乎上”,而不是一味追求和古人一樣,歷代很多例子都能說明,比方說王獻之師從其父王羲之,但是他的書法就和他爸爸不一樣,歐陽通師從其父歐陽詢,他們父子倆的書法也不一樣,當然臨帖追求“像”也是初學書法的一個階段。

王羲之對比王獻之

還有就是我們不可能與古人寫的一模一樣,因爲每個人性格、審美、知識等等都不一樣,同樣是學一本字帖的兩個人,最終得到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因爲兩個人注重點不同。非要說有寫的一模一樣,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複印機,但是如果這樣能成爲書法家,我們也沒必要長期挑燈夜戰臨帖了。

臨帖

回過頭我們在說臨帖的“求其上”,在學習書法共性技法的同時,我們還要仔細觀察細節,觀察每一筆的走向、觀察筆畫的銜接、觀察字的處理、觀察筆法的不同等等等,總結出來這些東西以後,我們還要知道取捨,有些技法是不是可以放大或者縮小,在這一點上宋代米芾絕對是高手,如果你實在搞不明白,那就好好讀一讀孫過庭的《書譜》。

米芾書法

並不是說我多麼懂書法,但是通過這些年的書法學習,我個人得出一個結論,所有的書法高手都在談“筆法”,只論寫得好不好看的人,一定是外行或者說對書法一知半解。然而“筆法”只有從古人字帖中來,不臨帖你寫出來的就沒有筆法,所以我認爲書法必須要臨帖。

本文由二小書法原創,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瞭解更多

抵制醜書惡札,弘揚傳統書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