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夢·踐行者】超級工程的機械工程師 一招將100多公斤銷釘打入銷孔

南粵模陳永青

文/圖 金羊網記者 彭啓有

本月初,廣東省發佈第十期“南粵楷模”,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羣體榮獲“南粵楷模”稱號,陳永青是其中之一。他是這一批四個“南粵楷模”中唯一的80後。

作爲超級工程的機械工程師,一線施工團隊的管理員,陳永青見證了港珠澳大橋的成長。這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里程碑。

一招將100多公斤的銷釘打入銷孔

陳永青1983年出生於四川南充,2005年畢業於同濟大學,畢業後就職於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先後參與過湛江海灣大橋、佛開高速擴建、肇花高速等重要工程項目的建設。

2011年初,廣東長大公司成立港珠澳大橋試樁工程施工管理團隊,陳永青成爲機械工程師這一重要角色的不二人選。

港珠澳大橋的技術難度在世界建橋史上絕無僅有。爲了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技術難題,陳永青長年住在工棚宿舍,每晚召集施工人員開會,傾聽大家提出的問題,尋找解決辦法。

2013年2月初,港珠澳大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第一臺桅杆吊即將安裝完成,但在安裝後拉桿時,由於風浪太大導致浮吊大幅度晃動,後拉桿上端鉸接處的銷釘無法打入。

陳永青提出,對銷釘的前端進行打磨以減小其倒角角度、增加倒角寬度,用手拉葫蘆將桅杆吊後拉桿和立柱逐步拉緊,用方木將銷釘適當墊高以抬高其重心、改善銷釘受力。

按照陳永青提出的辦法,施工人員將重達100多公斤的銷釘,在40米高的狹窄作業平臺上順利打入銷孔,耗時僅15分鐘。

堅守三晝夜預防桅杆吊險情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位於伶仃洋上,對船舶機械設備依賴程度相當高。船舶設備的安全性直接關係到員工們的生命,而其故障率則是生產效率的絆腳石。

在建設現場,有兩臺120T桅杆吊,由於“年事已高”時有毛病,其中有一臺試吊過程中就出現了溜鉤的現象。經檢查,陳永青發現是控制櫃個別電氣件老化造成。技術人員隨後進行了更換,並經過多次重載試吊,這臺桅杆吊均符合使用要求。

陳永青還是感覺不踏實。爲了徹底解決問題,他對設備管理團隊作出了跟班作業的部署,並針對可能發生的故障制訂了應對策略。他們在平臺上夜以繼日連續堅守了三個晝夜,直到正在施工的一根樁澆注完畢才上岸。

目標實現,團隊創下多個業界“第一”

2017年6月29日凌晨,港珠澳大橋合龍,陳永青嘴角露出一絲笑意:目標實現,一切的艱辛已經不值一提。

港珠澳大橋建設,陳永青帶領他的團隊創下多個業界“第一”:成功完成複雜海域樁基施工,圓滿完成442根鋼管樁施工;成功實踐業內首項柔性止水工法安裝預製墩臺,成功安裝55座預製墩臺;完成國內外首次重量達3100T的大型鋼塔吊裝。

編輯:寶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