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有老外說道:竹筍原來可以喫,其實這裏也體現了中餐烹飪物有所值的文化。從中餐烹飪文化上來看,喫竹筍這的確也算得上是一種偉大發明瞭。

說起中國菜我們往往會想到豐盛菜餚,多種烹飪方式,悠久歷史等等,實際上我們不能忘中餐化腐朽爲神奇的力量。但在米其林紅色寶典有一項食物點評標準“食物是否物有所值”,我們中國菜卻往往不佔優勢。


我們能將老外認爲食物邊角料的東西烹飪成美味,將他們不會喫的東西製作食物,成爲人體能吸收的營養物質,這恰恰是最好的物有所值。

在國外問答論壇就有這樣一個提問“你喫中國菜最大的發現是什麼?”就有老外說道:竹筍原來可以喫,其實這裏也體現了中餐烹飪物有所值的文化。

我們可以從竹牀上醒來,穿上竹子做的鞋,用竹盆洗臉,推開竹門,用竹竿釣魚,回家燉一碗竹筍魚頭湯。竹子可以說已經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不僅使用竹子還用竹筍做菜,竹子在中國文化中已經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從中餐烹飪文化上來看,喫竹筍這的確也算得上是一種偉大發明瞭。很難想象第一位喫竹筍的人經歷了什麼,在什麼絕境下依然認爲竹筍可以喫。但我們要感謝他們正是這種勇於嘗試的精神,在中餐裏有多了很多美味的竹筍菜。

像每一種食物一樣,能廣泛獲得才能成爲食物,竹子的生長很符合我們的生存環境,這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再者和我們的烹飪方式也分不開,首先竹筍不能生喫,因爲它自身有一種苦澀味,而且味道也不好。這時候中餐多種烹飪方式就閃閃發光了,我們可以通過焯水這一關鍵步驟去掉苦澀味(顯然焯水這也是中餐獨特的烹飪技巧)。


我們不妨也來分析外國網民爲什麼會感嘆:竹筍原來可以喫。首先從環境上來講,早期在歐洲是不存在竹子的,這可能限制了他們對這種食物的發現。但這難以說明在美洲大陸被發現之後,爲什麼不喫竹筍(在北美南部也有竹子生長,很多西方人將竹子認爲是一種除之不盡的野草)。

從烹飪上來看,西方烹飪要喫竹筍是存在很多問題的,首先沒有很好的烹飪方式烹飪竹筍,剛纔我們說道竹筍自身有苦澀味,不能生喫。再者如果用西方人擅長的烹飪方式燒、烤來烹飪竹筍(畫面有待腦補)。


從文上來看,西方人在飲食方面非常保守,那些在自己文化之外的食物令他們困惑,可能最好的文化接受是對香料文化的接受。當然這也容易理解,歐洲因爲環境氣候的原因並不產生大量香料。但人們都知道生喫,或者喫沒味的食物難以下嚥,比如在歐洲因蔗糖開啓的“三角貿易”等。

再回到竹筍這個問題,其實它只是西方人喫中國菜最大發現之一。我們還有很多偉大發明,比如筷子、菜刀、炒鍋、海帶、白菜、炒、蒸、燉等等,它們都是中餐偉大的發明,所以這裏我們又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和他們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讓我們現在依然享受這些美味食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