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是令人羨慕的,自己付出百倍的努力,卻未必能有天才隨意而爲達到的效果。

對於天才的未來,人們也是持比較樂觀的態度的,畢竟聰明人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只要肯用力奔跑,總歸會跑在別人前面。

但有時候,天才在奔跑時,卻往往疏忽了一些重要的東西。

天才少年張炘煬,2歲半就能認識上千漢字,一時間被稱爲神童,10歲時他考上了大學,16歲時就讀博士,當時很多媒體都拿他當成光輝事例來分析。

然而,這位天才終究還是隕落了:被諸多媒體追捧的他,頭腦發熱,要求收入很少的父母給自己在北京買房,還以不買房就放棄讀書相威脅。

北京一套房,張炘煬的父母也不過是普通人,哪是說買就買得起的?可孩子又拿退學相逼,難道真看着他博士不讀了?

迫於無奈,父母騙他說買了房子,實際上是租的,而張炘煬長期受到別人吹捧,心思漸漸放不到學習上,直到24歲都還沒能畢業拿到博士學位。

張炘煬的經歷令人惋惜,16歲就讀博士,任誰也無法否認他的才智,可惜卻因爲性格而走上了歧路,成了現代版的“方仲永”。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性格上的問題,究其本質,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父母教育上的問題。

1、對孩子過度溺愛

二胎政策開放沒幾年,大多數家庭還是獨生子女,家裏只有一個孩子,自然是加倍的寵愛,也就難免轉化爲過度溺愛。

父母幫孩子處理所有麻煩,孩子遇到點困難就去幫助,想要什麼都去滿足,久而久之,孩子產生了種理所當然的態度,小時候耍賴覺得小孩子可愛,長大了那可就是撒潑了。

2、對孩子過度包容

小孩子犯些錯誤也是在所難免的,而父母們的處理方式卻截然不同,有人嚴加管教,卻也有人過度包容。

如果孩子總是被過度包容,就容易產生一種誤解,覺得自己就應該被原諒,做錯事別人也不能懲罰自己,甚至不該提出異議。

3、給孩子樹立糟糕榜樣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家長自身就沒有個好性格,養出來的孩子往往也會受其影響,變成父母的翻版。

我們能看到,那些性格惡劣的熊孩子,其父母往往也不會是什麼良善之輩,給孩子樹立了糟糕的榜樣。

對於張炘煬的經歷,大家怎麼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