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一些恋物行为的时候,千万不要随意怀疑自己的孩子是"恋物癖",因为可能在读到这篇文章之前,各位家长还不太清楚"恋物癖"是什么,就会把这两个概念弄混淆,在和孩子及其他人交流的时候对孩子有了不正确的"定义"。这个回答让李雪愣住了,她开始考虑自己是不是让孩子单独睡觉的时间太早了,才会导致孩子因为想念妈妈而产生了这种"恋物"的举动。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恋物

有不少发现,不知道从何时起,自家娃就对某样物品展现出特别的执着。情况轻微一点的,就是在睡觉的时候抱着这件物品不撒手,情况严重一点的,可能平时吃饭、出去玩,走到哪儿都要把这件东西带到哪儿。

这,就是所谓的恋物

4岁宝宝恋物,觉得是"早分床"的锅

今年27岁的李雪就觉得,孩子恋物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她的女儿4岁了,自从让女儿开始一个人睡在自己的卧室里后,她就发现女儿越来越喜欢穿着自己的裙子睡觉

的这件裙子很长,而且是秋天穿的睡裙,现在已经冬天了,女儿就喜欢把裙子穿在自己的睡衣外面,然后钻进被窝里睡觉。

李雪偷偷的观察过孩子,她发现孩子在睡觉的时候,其实是用两手抱着裙摆,放在脸上闻啊闻。

一开始误以为孩子是喜欢自己的这条裙子,后来再看到孩子喜欢闻裙子的时候,开始觉得这是不是孩子有了恋物癖呢?好好的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习惯?

于是决定,帮助孩子戒掉这个"恋物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个裙子藏起来,不给孩子。

结果,令李雪郁闷的是,一旦自己把裙子拿走,孩子就会大哭起来,闹着要妈妈把裙子还给她,甚至还会把自己摔倒在地上,蹬着腿大哭大闹

实在对这件事无法理解,李雪最后忍不住问孩子:"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这条裙子呢?"而孩子回答说:"这上面有妈妈的味道。"

这个回答让李雪愣住了,她开始考虑自己是不是让孩子单独睡觉的时间太早了,才会导致孩子因为想念妈妈而产生了这种"恋物"的举动。

育儿专家表示:"恋物"和"恋物癖"是两码事,家长别乱担心

1. 普遍存在的"恋物"无需大惊小怪

类似李雪家发生的这件事情,在很多家庭中都有发生,虽然分床太早对孩子不好,但是很多没有分床的孩子也会出现这种行为,我们不能直接说孩子产生了恋物习惯,就一定是某件事的锅。

孩子什么时候有恋物习惯、喜欢的物品又是什么,这些和孩子的年龄、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统统没有关系。孩子恋物,完全是一个随机事件理由也是五花八门

有的孩子可能是因为特别喜欢动画片里的某个角色,而他们又恰好是那种特别"专一"的娃,那么很有可能会持续好几年都要抱着这个动画角色的玩偶睡觉,也非常抗拒任何人动这个玩具;

有的孩子可能对母亲过分的依恋,即使上了学还是喜欢粘着妈妈,但是孩子的心理并没有什么毛病,只是单纯地对母亲的崇拜罢了,因此会喜欢在床上放着母亲的一件东西,比如口红、围巾之类的;

同样的,也有孩子对爸爸特别崇拜的,喜欢爸爸高大的形象、力量的强大,于是会想要穿着爸爸的衣服作为睡衣,这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2. "恋物癖"这种心理疾病有着自己的定义,不要随便说孩子"有病"

与孩子在成长时期普通的恋物情结不同,"恋物癖"指的是一种"性偏好障碍",多发于男性青少年性成熟时期,极个别情况起源于儿童时期。

"恋物癖"一般情况下是指孩子成长到青春期时会因为性心理发展遭遇到挫败,从而发展出对异性的物品产生特别兴趣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会反复收集异性使用过的物品以满足自己的性需求。

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一些恋物行为的时候,千万不要随意怀疑自己的孩子是"恋物癖",因为可能在读到这篇文章之前,各位家长还不太清楚"恋物癖"是什么,就会把这两个概念弄混淆,在和孩子及其他人交流的时候对孩子有了不正确的"定义"

这无意之间正是在伤害孩子的感情

简单、武断地给孩子下定义,将来孩子长大了自己去获取了这部分的知识,会觉得自己被家长污蔑了,不明白家长为什么会用这样名词来描述自己甚至产生心理阴影

其实现在网络发展如此迅速,我们甚至不需要去医院挂号就能获取很多基础的医学知识,家长们不要太过自信自己的知识储备,下意识把孩子表现出的情况往自己知道的那些名词上套,这样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