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當家長髮現孩子出現一些戀物行爲的時候,千萬不要隨意懷疑自己的孩子是"戀物癖",因爲可能在讀到這篇文章之前,各位家長還不太清楚"戀物癖"是什麼,就會把這兩個概念弄混淆,在和孩子及其他人交流的時候對孩子有了不正確的"定義"。這個回答讓李雪愣住了,她開始考慮自己是不是讓孩子單獨睡覺的時間太早了,纔會導致孩子因爲想念媽媽而產生了這種"戀物"的舉動。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那就是戀物

有不少發現,不知道從何時起,自家娃就對某樣物品展現出特別的執着。情況輕微一點的,就是在睡覺的時候抱着這件物品不撒手,情況嚴重一點的,可能平時喫飯、出去玩,走到哪兒都要把這件東西帶到哪兒。

這,就是所謂的戀物

4歲寶寶戀物,覺得是"早分牀"的鍋

今年27歲的李雪就覺得,孩子戀物是一種不好的行爲。她的女兒4歲了,自從讓女兒開始一個人睡在自己的臥室裏後,她就發現女兒越來越喜歡穿着自己的裙子睡覺

的這件裙子很長,而且是秋天穿的睡裙,現在已經冬天了,女兒就喜歡把裙子穿在自己的睡衣外面,然後鑽進被窩裏睡覺。

李雪偷偷的觀察過孩子,她發現孩子在睡覺的時候,其實是用兩手抱着裙襬,放在臉上聞啊聞。

一開始誤以爲孩子是喜歡自己的這條裙子,後來再看到孩子喜歡聞裙子的時候,開始覺得這是不是孩子有了戀物癖呢?好好的一個孩子,爲什麼會有這種習慣?

於是決定,幫助孩子戒掉這個"戀物癖",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這個裙子藏起來,不給孩子。

結果,令李雪鬱悶的是,一旦自己把裙子拿走,孩子就會大哭起來,鬧着要媽媽把裙子還給她,甚至還會把自己摔倒在地上,蹬着腿大哭大鬧

實在對這件事無法理解,李雪最後忍不住問孩子:"你爲什麼這麼喜歡這條裙子呢?"而孩子回答說:"這上面有媽媽的味道。"

這個回答讓李雪愣住了,她開始考慮自己是不是讓孩子單獨睡覺的時間太早了,纔會導致孩子因爲想念媽媽而產生了這種"戀物"的舉動。

育兒專家表示:"戀物"和"戀物癖"是兩碼事,家長別亂擔心

1. 普遍存在的"戀物"無需大驚小怪

類似李雪家發生的這件事情,在很多家庭中都有發生,雖然分牀太早對孩子不好,但是很多沒有分牀的孩子也會出現這種行爲,我們不能直接說孩子產生了戀物習慣,就一定是某件事的鍋。

孩子什麼時候有戀物習慣、喜歡的物品又是什麼,這些和孩子的年齡、生活環境、家庭條件統統沒有關係。孩子戀物,完全是一個隨機事件理由也是五花八門

有的孩子可能是因爲特別喜歡動畫片裏的某個角色,而他們又恰好是那種特別"專一"的娃,那麼很有可能會持續好幾年都要抱着這個動畫角色的玩偶睡覺,也非常抗拒任何人動這個玩具;

有的孩子可能對母親過分的依戀,即使上了學還是喜歡粘着媽媽,但是孩子的心理並沒有什麼毛病,只是單純地對母親的崇拜罷了,因此會喜歡在牀上放着母親的一件東西,比如口紅、圍巾之類的;

同樣的,也有孩子對爸爸特別崇拜的,喜歡爸爸高大的形象、力量的強大,於是會想要穿着爸爸的衣服作爲睡衣,這也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2. "戀物癖"這種心理疾病有着自己的定義,不要隨便說孩子"有病"

與孩子在成長時期普通的戀物情結不同,"戀物癖"指的是一種"性偏好障礙",多發於男性青少年性成熟時期,極個別情況起源於兒童時期。

"戀物癖"一般情況下是指孩子成長到青春期時會因爲性心理發展遭遇到挫敗,從而發展出對異性的物品產生特別興趣的行爲,具體表現爲會反覆收集異性使用過的物品以滿足自己的性需求。

因此,當家長髮現孩子出現一些戀物行爲的時候,千萬不要隨意懷疑自己的孩子是"戀物癖",因爲可能在讀到這篇文章之前,各位家長還不太清楚"戀物癖"是什麼,就會把這兩個概念弄混淆,在和孩子及其他人交流的時候對孩子有了不正確的"定義"

這無意之間正是在傷害孩子的感情

簡單、武斷地給孩子下定義,將來孩子長大了自己去獲取了這部分的知識,會覺得自己被家長污衊了,不明白家長爲什麼會用這樣名詞來描述自己甚至產生心理陰影

其實現在網絡發展如此迅速,我們甚至不需要去醫院掛號就能獲取很多基礎的醫學知識,家長們不要太過自信自己的知識儲備,下意識把孩子表現出的情況往自己知道的那些名詞上套,這樣是不負責任的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