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現代教育報”即可關注我們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立德樹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學校育人功能的實現,除了依靠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以外,校園的一樓一宇、一草一木其實都可以發揮作用,如果能夠精心設計甚至可以體現學校辦學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正是基於上述考慮,我們在首都師大附中(北校區)建築佈局、文化設計上有意識地凸顯環境的育人功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都師大附中(北校區)注重挖掘建築的文化內涵,建築設計融山水之趣。北校區面積不大,而且規劃用地也不規則,如果按照常規設計,校園會很侷促、呆板,土地利用率也不高,很多功能需求也得不到滿足,更重要的是作爲百年老校的新校區缺少歷史的厚重、人文的底蘊。如何爲建築設計注入文化內涵成了新校區建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爲此,我們首先明確了需要注入的文化內涵——成德達才——首都師大附中秉承百年、歷久彌新的育人理念,而文化內涵作爲“神”必須通過建築的“形”來體現,怎樣才能做到妙和無垠呢?

於是,我們仔細研究規劃用地的“形”,新校區所在區域之“形”,北校區地處百望山,不僅可近觀百望,還可以遠眺西山,百望山因“百里見其峯”而聞名,騰蛟起蟒的西山素有“太行山之首” 的美譽,仁者樂山,如果借景百望山和西山,學生所要成之“德”便有了極爲形象的闡釋。

按照這樣的思路設計,我們很快發現學校規劃用地雖然及不規則,有五條邊,但酷似一塊巨石,這塊“巨石”與不遠處的百望山簡直是最完美的契合。摹形磐石,讓“形”與“神”妙和無垠:五座塔樓形態各異,如同五塊巨石從一個共有的平臺上升起,“巨石” 的轉折與錯動,構成了一個生動的校園中心空間。

拾級而上,移步換景,別有洞天,行至最前端,近處的百望山和遠處的西山即可映入眼簾。摹形磐石與丘壑,意在培養學生仁厚的品德、堅毅的品格和寬廣的胸懷,心中有理想,胸中有丘壑,像“百里見其峯”的百望山一樣,四海聞其名,成爲祖國建設地棟樑之才。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首都師大附中北校區文化景觀設計融入了“水”的元素,意在培養學生靈動的思維、創新的活力和創造的激情,像“利萬物而不爭”的流水一樣,澤潤四方,在新的時代繼續書寫附中的百年輝煌。

首都師大附中(北校區)除了在整體規劃凸顯育人功能外,在校園文化景觀設計上也別具匠心,力求讓整個校園空間處處發揮育人作用。

在學校報告廳一側,是集山水意趣、天地意識爲一體的三山五嶽文化牆,充分體現了學校獨特的校園文化設計構思,也傳達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特殊寓意。位於學校主入口的採光天井,遠看像是一塊五彩石,近看是圓形的底座上託舉一個着印有首都師大附中首字母的正方體。

如此設計,意在讓附中學子知規矩、成方圓,將來堪當大任,成爲社會中堅、祖國棟樑。三山五嶽牆與五彩石採光天井相呼應,正所謂“三山五嶽開天地,煉石五彩立世間”。

此外,我們還在保留建築實用功能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增加教育功能。出於消防安全需要,教學樓每一層都有一圈擋煙垂壁,爲了讓同學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附中悠久的歷史,我們把附中百年的歷史“搬到” 擋煙垂壁上,五十四塊玻璃印刻着附中百年的歷史,同學們順時針瀏覽,可以瞭解到銳意進取的附中人在一百餘年的辦學歷程中,抓住了一次次難得的歷史機遇,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人成績;逆時針瀏覽,可以體會到附中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底蘊,進一步增強北校區全體師生站在高起點創新創優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首師大附中(北校區)的規劃設計也許不夠靚,不夠炫,但絕對發揮育人功能上花了心思、下了功夫,建築外形別具一格,文化內涵注入別具匠心,得到了師生的喜愛與認可,因此,環境育人的作用不可小覷,甚至可以說不可替代。

作者:劉明,首都師大附中(北校區)執行校長

圖片:作者提供

編輯:現教君

推薦閱讀

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一個好教師就是一種好教育

日本將建首個公立12年一貫學校,初二開始第二外語成必修課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別讓自己追悔莫及)

孩子犯錯,不用批評,只需講這8句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