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來不及盡孝!女工程師辭職全天候照顧重病老父

趙曉勤無微不至地照顧老父親,圖爲她在給老父親餵飯。 受訪者供圖

“爸爸83歲了,病又這麼重,真的擔心哪一天睜開眼睛,就看不到爸爸親切的眼神了。陪伴爸爸哪能等,我怕來不及,只能辭職照顧他!”12月17日下午,揚州市中醫院四病區心血管科病房51牀牀頭,52歲的趙曉勤看着在病牀上昏睡的父親趙世瑜,含着淚花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說。

趙曉勤本有一份優越的工作,在揚州一傢俬營企業當工程師,收入不菲。因爲家庭情況比較特殊,她經過慎重考慮,一個多月前辭去工作,“專職”陪護老父。

女兒這樣說

正是盡孝時,不想這輩子留遺憾

趙世瑜老人,退休前是揚州市江都區邵伯鎮高級中學的數學老師。此次因腦梗塞和低血象住院治療,病情較重,意識時有時無。

“爸爸本來身體還算硬朗,但最近幾年每年都要住院兩次,主要是保養,每次10天。今年情況不一樣了,來醫院5次了,每次時間都比較長。這次是上月中旬住院的,我也正是那個時候正式辭職的。”趙曉勤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爸爸媽媽育有她們姐妹二人,自己居住在揚州,妹妹在杭州。

丈夫在北京工作,女兒在青島讀研三。爸爸和79歲的媽媽符美倩本來在養老院生活,媽媽身體也不太好,乘車還暈車,之前還隔三岔五來陪爸爸,自己不放心,經過考慮決定辭職,專職照顧爸爸,也讓媽媽安心。

趙曉勤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考入無錫輕工業學院(江南大學前身)。畢業後在揚州國有企業大華棉織廠工作。企業改制後,趙曉勤被揚州一傢俬營企業聘爲工程師,辭職前年收入十多萬元。趙曉勤說,自己今年52歲,距離55歲退休還有3年,現在辭職,會有不小的經濟損失,但跟親情的守護和自己“心安”相比,這不算什麼。

也有人勸她不如花錢請護工,但這樣做無法讓自己心安。而且,護工照顧父親和自己照顧肯定有區別,再說,父親對於外人是“抗拒”的,目前只“認”自己,雖然他的腦子並不是很清醒。

“真的很心疼爸爸,他年輕的時候,爲我們姐妹操碎了心,現在年老了,時間不多了,我就想把這輩子欠他的親情償還給他。經常有人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我不想這輩子留遺憾。只有全身心地照顧父親,才能心安。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父親能舒適地躺在這裏,讓我守在他的身旁。”說着說着,趙曉勤的眼眶又潮溼了。

回憶年少時父親對自己的呵護,如今的苦和累都不算什麼

趙曉勤的家在揚州城南荷花池,離中醫院很近,走路大約20分鐘,但爲了專心照顧父親,她已好多天不回家了。這一個月來,她沒睡過一個完整的覺。

父親夜裏每兩個小時要翻一次身,她合衣躺在病牀前的躺椅上,經常是剛剛睡着就要醒來,父親一有動靜,她就立刻起身察看。睡眠不足,只能白天抽空打個盹兒。白天,要給父親餵飯菜和溫水,最少五六次;隔一段時間,要爲父親換一次尿不溼;要爲父親擦拭身體,要陪父親“說話”,不停地說,說父親年輕時候的事情,說父親的工作,說他一輩子喜歡的數學課,多數時候父親沒有任何反應,偶爾“嗯啊”幾聲或者進行最簡單的回答,要讓趙曉勤歡喜好一陣子。

“有這麼近的家卻不能回,有舒服的大牀卻不能去睡,當然也苦也累,但一想到爸爸從前對我的照顧,對我的好,苦和累一下子就沒有了,有的只是內心的舒坦。”趙曉勤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父親和她的感情很深,從小到大,在自己人生的每一個路口,父親都對她呵護備至、關愛有加,也是她人生重大選擇的支持者,無論是學業還是擇偶。父親一直教育她們姐妹要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這兩句話影響了自己一輩子。

“我一直心存感恩,總覺得這輩子沒有報答完爸爸,爸爸善良、寬厚、樂於助人影響了我一生。怎麼樣對待工作,夫妻之間如何相處,和同事怎麼交往,他都是言傳身教。現在爸爸的神志不是很清楚,連我是誰都不知道了,但他潛意識裏還是和我親近。因爲他醒着的時候,連護士都抗拒,但只要我一過來,他就安靜下來了。雖然他不知道我是誰,但知道這個人對他好,值得信賴。”

“和爸爸說話的時候,或者我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過去幾十年發生的事情,一件件、一幕幕,就像放電影一樣,出現在我的眼前。無法忘記,20歲不到離開家去無錫上大學,爸爸堅持要送我,經過鎮江,他還領着我去金山寺遊玩。記得我當時差點被一輛自行車撞到,爸爸心疼了半天。上初中的時候,在同學家寫作業,作業多,很晚了都沒有回家。當時沒有電話,天黑了,父親找了半個小鎮,嗓子都叫啞了。失望地回家,看到我已經回來,那個歡喜的眼神,一輩子都忘不掉!”說着說着,趙曉勤又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但和紫牛新聞記者的眼光一對視,她迅速擦了擦眼淚:“爸爸現在這個情況,要求我要打持久戰,要把自己強大起來,健壯起來。飲食上經常在食堂買些小炒,在網上買些可口的營養品。另外,每天擠時間做一些運動,丈夫和女兒每天發微信給我鼓勁打氣。”

護士長很感慨

辭職孝順長輩

工作25年,頭一次遇到

“我們當護士的,看到老人躺在醫院,兒女不來照顧,或者就算來了,也是應付一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的情況見得太多了。像趙曉勤這樣每天24小時守在父親身邊,真是太難得了,我們所有護士都要爲她點贊。”揚州市中醫院四病區心血管科病房護士長崇雲紅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說。

說句不好聽的話,趙世瑜老人的病已經很重了,有些家庭,看到長輩這個狀況,早就爲患者穿好衣服,帶回家等待老人歸天準備後事了。有一些做得比較好的子女,花錢請保姆護工照顧老人,自己再隔三岔五地來到醫院看看,就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像趙曉勤這樣爲了更好地照顧服侍老父親,竟然把自己的一份很不錯的工作給辭了,“我從事護士工作25個年頭了,像這種情況,還是頭一次見到。”

崇雲紅說,俗話說,久病牀前無孝子。對於子女來說,長時間照顧老人,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病牀面前,最能檢驗出人的本性,“我和我的同事們都發現,趙曉勤照顧老人非常有耐心,可以說,真的做到了把老人當成小寶寶對待,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病友很感動

很善良,很辛苦

很孝順,很感人

89歲的嚴瑞朗老人,是一位參加過新四軍的離休幹部。上週,嚴老因病住進揚州市中醫院四病區病房,和趙世瑜老人同在一間病房。他常常看到鄰牀年過半百的女兒細心照顧八旬老父親。得知這個有着不錯工作的女兒辭職照顧父親,十分感動。

“隔壁牀的老趙,他這個大女兒不簡單,天天日夜在醫院陪護,很善良,很辛苦,很孝順,很感人,我們老人,就希望能看到這樣的孝順子女。”嚴瑞朗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一連用了4個“很”來評價趙曉勤。(記者 陳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