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影像診斷與介入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爲星標

  這些診斷要點千萬別錯過!

  

  文 | 杜華陽

  來源 | 醫學界影像診斷與介入頻道

  01

  究竟哪是腹膜後間隙?

  

  腹膜後間隙(retropeitoneal space)是一個以腹後壁壁層腹膜(後腹膜)爲前界,腹橫筋膜爲後界,上起橫膈,下達盆腔的立體間隙。分爲腎旁前間隙、腎周間隙和腎旁後間隙。

  腎旁前間隙:是位於後腹膜與腎前筋膜、側錐筋膜之間的區域;間隙內包括升、降結腸,十二指腸和胰腺。

  腎周間隙:是位於腎前筋膜與腎後筋膜之間的區域,包括腎、腎上腺及其周圍脂肪。

  腎旁後間隙:是位於腎後筋膜、側錐筋膜與腹橫筋膜之間的區域,內部爲脂肪組織,無臟器結構。

  腹膜後分爲腎旁前間隙(綠色)、腎周間隙(黃色)、腎旁後間隙(紅色)

  02

  腹膜後有哪些腫瘤?

  

  腹膜後腫瘤或腫瘤樣改變主要有脂肪瘤與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畸胎瘤、神經鞘瘤與神經纖維瘤、副神經節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腹膜後囊腫、腹膜後纖維化、腹膜後淋巴瘤等9類。

  脂肪瘤、畸胎瘤、神經纖維瘤、腹膜後囊腫、腹膜後纖維化幾類疾病,因爲在影像學表現上較爲簡單容易診斷,或其本身不屬於腫瘤性疾病,大家已經多次學習,暫不討論。主要介紹下面5類腫瘤性疾病。

  5類腫瘤性疾病

  腹膜後腫瘤主要在於定位、定性兩方面。定位方面,腹膜後腫瘤大概位置,是否推移胰腺,病變與肝臟、胰腺間的脂肪間隙是否清晰,位於腎旁前間隙、腎周間隙和腎旁後間隙哪個位置。定性方面,通過腫物密度及強化是否均勻,與周圍血管、周圍臟器界限是否清晰,考慮良惡性。

  1.副神經節瘤

  副神經節瘤是起源於副神經節的非上皮性神經內分泌腫瘤,最常見部位爲腹主動脈旁、腎門附近。副神經節瘤分非功能性和功能性,具有功能性的副神經節瘤分泌兒茶酚胺,導致陣發性或持續性高血壓。副神經節瘤的免疫組化,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嗜鉻粒素CgA,突觸素(Syn)、S-100(支持細胞)多爲陽性。

  副神經節瘤的平掃表現,邊緣較清楚,有明顯包膜的混合密度腫塊 ;副神經節瘤爲富血供,增強掃描實性部分常呈中等至明顯強化,中心部位常有囊變 。副神經節瘤多爲良性,惡性發生率2.4%~14%。

  副神經節瘤平掃及強化

  腫瘤明顯強化,常有囊性變

  2.神經鞘瘤

  神經鞘瘤起源於神經組織的sehwann細胞,腫瘤生長緩慢,起初一般無症狀,多數患者在體檢時無意發現。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壓迫神經時,可出現相應症狀。多位於脊柱前外方、骶前等神經組織豐富部位。縱徑大於橫徑,範圍一般在腎門水平上下。直徑多在5cm以內,大的可達12cm,腫塊密度不均勻,易囊變,多數實質性腫瘤或囊性腫瘤的實質部分密度低於肌肉,少部分腫瘤高於肌肉。

  平掃,腫塊密度多不均勻,增強掃描呈均勻或不均勻中等強化。也可出現不均勻的間隔樣強化。有時呈現“靶徵”,中心較邊緣強化顯著,具有特徵性。周圍有一層很完整的包膜。有時呈啞鈴狀向椎體或骨盆骨孔延伸生長而固定。惡性神經鞘瘤也是類似情況,唯包膜不完整。

  起源骶孔、骨質膨脹性缺損,瘤內有囊變區

  3.腹膜後淋巴瘤

  腹膜後淋巴瘤多爲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侵犯腹膜後器官者較霍奇金淋巴瘤多見,且首先累及主動脈旁淋巴結,如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未被侵及,則肝、脾、腸繫膜淋巴結和骨髓受侵犯的可能性低,反之亦然。另外,瀰漫性與結節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現亦不同,前者僅25%累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後者則70%累及上述淋巴結。

  全身多發淋巴結大,以縱隔及腹膜後多見,腫大淋巴結推移、包繞鄰近血管,腫大淋巴結可越過中線,融合成團塊,呈典型的血管淹沒徵,主動脈、腔靜脈後脂肪間隙消失,周圍組織、器官受壓及轉移徵象,遠離脊柱。此稱爲“主動脈漂浮徵”。增強掃描後病竈多呈均勻強化,壞死、囊變及出血少見。

  主動脈漂浮徵

  4.脂肪肉瘤

  腹膜後惡性腫瘤中以脂肪肉瘤最多,由於腹膜後空間大,早期常沒有症狀,只有在腫瘤長到相當大並推壓或侵犯周圍臟器時,纔出現相應的臨牀表現,脂肪肉瘤的臨牀表現主要爲腹部包塊和腹痛。高發年齡在40-70歲中老年人,男性多見。

  根據脂肪細胞分化程度以及纖維和粘液組織成分多少分爲三類

  以脂肪成分有多到少排列:脂肪肉瘤>粘液樣脂肪肉瘤>混合型脂肪肉瘤;

  按分化由高到低排列:脂肪肉瘤>粘液樣脂肪肉瘤>混合型脂肪肉瘤。

  CT表現可呈囊樣分隔狀改變,邊緣清楚,也可爲可低密度團塊,內部可有較厚的分隔;部分有脂肪密度或信號,輕度不均勻強化。分化程度影響CT表現,分化程度越差,越不均勻,邊界越不清楚,強化越明顯。

  脂肪肉瘤

  粘液樣脂肪肉瘤

  混合型脂肪肉瘤

  5.腹膜後平滑肌肉瘤

  主要起源於腹膜後血管壁的平滑肌組織,胚胎殘餘平滑肌及腹膜後潛在間隙平滑肌等。以中老年人好發,2/3發生於女性,腫瘤生長迅速,70%首要症狀爲腹脹。

  腫瘤生長方式有三種:

  ①完全長在血管外,最常見(62%);

  ②完全長在血管內,最少見(5% );

  ③同時長在血管內外 (33%)。

  腹膜後平滑肌肉瘤常與主動脈及下腔靜脈分界不清,容易侵犯腹膜後大血管,此徵像較有特徵。腫瘤單發多見,多發少見,體積一般較大,有包膜,形態一般呈橢圓形或分葉狀,密度不均勻,腫瘤內壞死常見,出血及鈣化少見,增強掃描一般呈輕度漸進性強化。腫塊常與下腔靜脈或其它大靜脈分界不清。一般沒有淋巴結轉移。

  增強掃描動脈期與增強掃描靜脈期

  冠狀位與矢狀位影像

  從上面圖像中可以看到腹膜後單發腫瘤,體積較大,邊緣規則的軟組織腫塊,有包膜,內密度不均勻,多發低密度竈;增強掃描,不均勻輕中度強化,內有不強化中心壞死竈與囊變區,門脈期較動脈期強化明顯。增強掃描呈輕度漸進性強化,沒有明顯鈣化竈,周圍無明顯腫大淋巴結。病理證實爲平滑肌肉瘤。

  

腹膜後常見腫瘤不止這5種,在此只是例舉這幾種,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能引起大家對腹膜後腫瘤的重視。

  做腹部CT掃描時爲什麼要喝那麼多水?

  超強MRI誕生,人腦極致細節圖來了!

  支擴竟然能變成這個樣子,快來學學火眼金睛!

  徵 稿

  歡迎投稿到小編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註明:【投稿】醫院+科室+姓名

  來稿以word文檔形式,其他不予考慮

  - 完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