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的名称,最早诞生在上海的老渔阳里2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赵雪舟致力研究一个人们不太熟知的历史人物——俞秀松,在中国现代人物研究委员会主任、上师大教授苏智良的指导下,近日终于完成了对这位早期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关键创始人之一的年轻革命者足迹的完整追忆,为五四青年节献上了一份厚礼。

图说:俞秀松

曾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称号的赵雪舟是位90后。他说:“作为一名当代的青年学者,有责任去了解、认识我们革命前辈的青春岁月,从而更好地去完成他们未尽的青春梦想。通过研究俞秀松,我越发觉得无论哪一个时代,年轻人追求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心总是相通的。”

赵雪舟着重研究的是俞秀松的教育经历和其在上海创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经历,通过对俞秀松书信、日记的研究,一个活生生的、可爱的年轻人形象呈现了出来,还原了他作为一名普通青年学生因时代浪潮的推动而不断进步,最终成长为党的创始人之一的奋斗历程。赵雪舟说,俞秀松在我党创建初期起到了许多独特作用,有些甚至鲜为人知。1920年4月,维经斯基携夫人库兹涅佐娃和杨明斋等人来到中国,陈望道翻译完的《共产党宣言》,就是由俞秀松交给陈独秀校对的。5月,陈独秀发起组建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月,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施存统、陈公培5人在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编辑部开会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暂定名称“社会共产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最早党组织的产生。8月,陈独秀致信李大钊商讨党的名称,最终定名“共产党”,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正式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后,为培养青年干部和发展后备力量,亟需吸纳大批年轻骨干,同时,很多进步青年也正在积极寻找崭新的发展方向,不少人正是慕名《新青年》《星期评论》等刊物而前往拜访求教的。五四运动之后,青年学生的力量已经不可小觑,但又基本上是依靠热情在行事,没有一个最直接的青年组织。1920年夏,陈独秀指派俞秀松负责筹建青年政治组织。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团机关设在法租界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淮海中路567弄6号),俞秀松任书记,建团一个月内团员就发展到30人。到1921年上半年,上海的团员已发展到200多人,党的许多活动也是以青年团的名义进行。

“俞秀松生于1899年,卒于1939年,也可算是那个时代的90后吧。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革命,特别是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作出了卓越贡献。”赵雪舟说,在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编著的《青年共产国际与中国青年运动》里,把俞秀松称为“中国青年团中最好的一个”,这真的是名副其实。成长在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将俞秀松等前辈开创的五四精神传递下去,这正是他选择研究这位“低调”已久的青年革命领袖的初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