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爲了增加武器的的威力,會對武器進行“附魔”,也就是我們常在電視劇中看到的“淬毒”。這主要是由於當時箭弩和近戰武器的攻擊範圍和威力有限,不能有效的解決敵方的有生力量。

因此那時的人會在冷兵器鍛造的過程中,將武器放入毒液中淬火,這樣在刀刃刺傷皮膚的同時也能將毒素帶入人體,這樣敵人即使沒受到致命傷也會因爲毒素髮作而死去。

其實除了這種方式更常見的是在武器上直接塗抹有毒物質。古代士兵作戰前常會將箭矢浸泡在金汁中,由於當時醫療條件差,敵人一旦被這種箭射中,很容易因爲傷口感染死去

古代受限於科學技術的發展,除了金汁這種“化學武器”毒劑通常都來源於自然界中,比如箭毒蛙、蠍子和毒蛇的毒液。但是由於動物毒素獲取起來比較困難,數量有限,時長一長還容易失效。 所以用的更多的還是植物類毒素,這類毒素相比動物毒素較易獲取,可同樣也存在數量有限,不易保存等缺點。

那麼現在的子彈可以“淬毒”嗎?答案是可以,但爲什麼沒有大規模應用呢?

其實近代歷史中在對子彈進行“淬毒”的例子不在少數,例如民國政治家宋教仁在上海北站遭刺,殺手武士英拿勃朗寧左輪手槍將其殺害,據說射入宋教仁體內的彈頭上塗有劇毒的馬錢子鹼,這也導致他在接受急救後仍然因腎臟衰竭死亡。

美蘇冷戰時各種間諜武器,間諜武器爲了便於隱藏不管是槍身和子彈都設計的很小,因此爲了提高刺殺的成功率,往往會在彈頭上塗上劇毒的物質。 比較經典的是保加利亞情報部門刺殺馬爾科夫時使用的雨傘槍,這種槍射出的小圓形子彈內裝蓖麻毒素,馬爾科夫腳背被子彈射中後4天便死在了醫院的病牀上。

英國情報部分暗殺海德里希可以說是二戰中特工使用毒素武器最成功的案例了。爲了達到暗殺的絕對成功,在刺殺海德里希時使用了裝有肉毒桿菌毒素的英制反坦克手榴彈。海德里希當時被手榴彈炸得很狼狽,但是他得到了及時的治療,手術也很成功,可是幾天後還是死於了傷口感染。

“淬毒”的子彈這麼好用爲什麼不用?

在現代戰爭中,子彈作爲最普通的作戰物資消耗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所有子彈都採用進行“淬毒”加工的話,會增高子彈的製造、運輸和維護成本。

電視劇很容易誤導大家,我們經常能看到劇中有人身中數槍,依然活蹦亂跳,甚至最後還能絕地反擊。這種情況現實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步槍子彈威力其實很大,不管是大口徑子彈造成的貫穿傷還是小口徑子彈竄入身體亂蹦,即使沒斷胳膊短腿也非常難治療。中彈後會形成撕裂傷同時伴隨着大失血、傷口感染等。在戰場上使用“淬毒”的子彈,就相當於繼續傷害一個喪失抵抗力的俘虜。

除此之外,相比戰死的士兵,傷兵更消耗敵人的資源,雖然這麼說不太好,但確實如此。士兵受傷後需要將其帶至安全的地方進行治療,這期間就有可能搭上營救人員的小命,所以說傷兵不僅增加敵人的負擔,更打擊敵人士氣。

如果將彈頭淬毒還要考慮己方士兵的安全問題,士兵與這種彈藥長期接觸,如果操作不當很容易對自己造成危險。最致命的是在射擊的時候槍管溫上升的很快很高,帶有毒素的彈頭在高溫的作用下的可能會散失,難以起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在古代時候給刀箭“淬毒”的確是一種不錯的“附魔”方式,直到現在間諜活動中依然存在這類武器。但是對於現代大規模戰爭,使用淬了毒的子彈實屬多此一舉,不僅燒錢,還可能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