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兰亭序》真迹后爱不释手,于贞观十年(636年)就命令当时的摹书高手韩政道、冯承素、诸葛贞等人用双钩填廓的方法摹拓了好几本,分赐给皇太子、诸王、近臣。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2012年国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第三件:《神龙本兰亭集序》

传为唐朝冯承素摹写东晋王羲之的版本。纸本,行书,纵24.5cm,横69.9cm,28行,324字。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抄录成集,召集人王羲之写序记录,是为《兰亭集序》。

传唐太宗死后把它带进昭陵做陪葬。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兰亭序》真迹后爱不释手,于贞观十年(636年)就命令当时的摹书高手韩政道、冯承素、诸葛贞等人用双钩填廓的方法摹拓了好几本,分赐给皇太子、诸王、近臣。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兰亭序》唐代临摹墨迹本有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和冯承素的摹本,其中以冯素摹本最为有名,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冯承素摹本”因为是勾摹,所以一般认为它比较接近真迹,较能保持本来的笔墨情趣和神态风貌,因为这摹本的卷首有“神龙”二字,所以又称冯承素摹本为“神龙本”或“神龙兰亭”,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冯承素(617-672),字万寿,长安信都人。贞观时任内府供奉挧书人,直弘文馆。十三年,与赵模、诸葛贞、韩道政、汤普澈等人奉旨勾摹王羲之《兰亭序》数本,太宗以赐皇太子诸王,见于历代记载。时评其书“笔势精妙,萧散朴拙。”据近年出土的《冯承素墓志》所载,他在唐高宗时官至中书主书,至咸亨三年(672)十月在长安通化里家中病逝,卒年56岁,与妻子朱氏合葬于乾封县高阳原(在西安市长安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