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車市或陷20年來最大危機,銷量連續五月走低,10月同比下滑13.2%

11月8日,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佈了2018年10月份全國乘用車銷量數據,從數據中不難發現,整體情況不容樂觀!

10月份我國乘用車產量達到了2,023,305輛,環比增長了0.6%,今年累計產量已經接近兩千萬輛,不過同比下滑1.2%。而10月份廣義乘用車銷量達到了1,981,581輛,同比下滑13.2%,環比增長2.4%,幅度有所增加,並出現了連續五個月的銷量下滑。

另外,10月份的狹義乘用車產量爲1,993,686輛,同比下滑8.7%,環比增長0.8%;而狹義乘用車銷量爲1,950,342輛,同比下滑13.2%,環比增長2.4%。總體形勢比較嚴峻,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趨勢,各大車企庫存量比9月下降2.6萬臺,但經銷商庫存壓力仍舊較大,庫存量增長了3.4萬臺。

據數據顯示,10月份轎車銷量達到962,102輛,同比下降11.6%,環比下滑0.8%;MPV銷量爲131,885輛,同比下降23.3%,環比下滑0.7%。而SUV和微型客車出現了環比增長,但漲幅並不明顯,其中SUV的銷量爲856,355輛,同比下滑13.2%,環比增長6.9%;微型客車銷量爲31,239輛,同比下降12.6,環比增長0.7%。

國內車市“萎靡不振”,新能源成希望

總體來看,今年10月的銷量較比9月有所增長,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明顯下跌,嚴格來說這是二十多年來首次出現車市年度銷量下降。2018年的汽車銷量註定呈現負增長的態勢,這對各大車企和經銷商來說都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考驗。不過,對於新興電動汽車企業來說,這或許是一個突圍的機會。今年1-9月份,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了120萬輛,同比增長57%。對於正處在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中國來說,其銷量達到了62.5萬輛,同比增長60%,佔據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50%,成爲新能源汽車的集中地和試驗田。

當然,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之所以有所增長,並非完全是消費者對環保觀念的提高,我們在街頭(廣州)採訪中,有58%的市民表示:買新能源汽車只是爲了避開搖號和限行的困擾。大多數消費者在買了插電混動或純電動汽車後,都出現了“電量焦慮”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爲充電樁數量不多,二是續航虛標問題。國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中國車市爲何變得如此尷尬?

今年汽車銷量之所以出現下滑的趨勢,主要是還是受到政策和經濟形勢的影響:

1)2018年1月1日起,對1.6升以下排量的車輛收取10%的購置稅,這也表明了在國內購買小排量汽車需要花費更多的金錢,這無疑減緩了消費者的購車熱情;

2)從今年中旬開始部分省市頒佈公告稱:要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這讓打算買車的消費者出現了持幣觀望的局面,並且社會輿論不斷激化;

3)從2016年起,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在逐漸減少,近日有消息指出,從明年開始將對新能源汽車整體減少40%的補貼,同時取消各類油電混動(HEV)的補貼;4)目前,國內房價受限、股票出現“跳水”等情況,加上國際經濟會間接影響我國經濟,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成品油價格,雖然國際油價出現了連續下跌的情況,但國內油價受到物價和戰略因素卻出現了上漲。

汽車賣不動=老百姓買車變理性

消費者對於買車的訴求依舊很大,畢竟這也是財富的象徵之一,不過比起十年前“家家戶戶都要有臺車”的思想卻有所改觀。

目前的消費主力已經轉移至85、90後身上,這些年輕的消費羣體對於買車的渴望並沒有前輩大,況且如今的汽車價格非常低廉,只需10萬就能買到不錯的產品。加之生活壓力的不斷變大,這些年輕人的更願意買房或是一些“享受資料消費”和“發展資料消費”。隨着,共享汽車和租賃汽車的興起,這也受到了年輕一代的歡迎。所以,汽車銷量趨於平緩顯得尤爲正常。

未來車市是否再無起色?

2018年汽車銷量已成定局,剩下的年末兩月將是所有車企衝刺的最佳時期,廠家補充購置稅、廣州國際車展、油價“重回7元”時代、汽車年末優惠大、國六新車不斷湧現......這一系列事件或許將推動汽車銷量的增長,並將延續至2019年。據“乘聯會”預測2019年乘用車市場預計增速1.2%,目前國內及國際經濟並沒有迎來“雪崩式”下降,總體局勢趨於緩和,加上中美貿易摩擦有所舒緩,這也將增加在美生產的德系進口車和美系車的銷量。

寫在最後

對於國內車企來說,201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汽車銷量的同比下跌也反映出國內車市出現負增長的趨勢,同時也表明了國內車企必須通過產品和技術升級才能穩住自有的汽車銷量,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加速部分三、四線品牌的“退網”或“合併”。至於中國車市是否會重演之前的輝煌,或許機率將越來越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