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工業

  巴西作爲南美的大國,其軍事工業的實力也很強大。尤其現在巴西的也在升級“工業4.0”,同樣作爲後發國家,巴西的工業發展模式曾與中國有着許多類似之處。但與中國工業如今繼續前進不同的是,巴西工業近些年卻逐漸陷入了衰退的境地。

  巴西奇蹟

  近年的巴西工業發展狀況確實不盡如人意。奠定當今巴西工業基礎的是分別於1930年和1964年兩次上臺的巴西軍政府,其提出的“進口替代戰略”曾試圖催動巴西民族工業發展。從當時的整體國際環境來看,歐美等發達國家已進入高增長階段,有大量資本可用於投資巴西。而巴西軍政府就利用吸引外資的方式來引進技術、建立工廠,然後補貼國內中產階層去購買國產工業品,從而成功推動了巴西工業的發展。這一策略當時相當成功,僅從1968年到1973年,巴西經濟的平均增長率就高達11.2%,在1973年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14%,還被西方媒體譽爲是“巴西奇蹟”。

  聖保羅號航母

  這一時期,巴西的各個工業門類開始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以造船業爲例,軍政府管制時期巴西造船企業通過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實現造船產能連續翻番,到70年代時巴西就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造船國,鼎盛時期的年造船產量甚至可達72.9萬噸,僱員也有4萬多人。但80年代軍政府倒臺後,巴西造船業在內失去政府的強力支持,在外又面對中日韓等國造船業的競爭,逐步邁入衰弱階段,到21世紀初時年造船產量已不足萬噸,僱員更是劇減至僅4千多人,連巴西海軍唯一一艘航母“聖保羅”號的維修保障任務都難以完成。

  還想造核武器?

  在航母之外,據英國簡氏今年10月報道稱,巴西核潛艇投入使用的時間表已推遲到了2020年之後。與同樣希望成爲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印度一樣,巴西也曾有過自己的核武大業。巴西核計劃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當時巴西聖保羅大學的科學家就已開始了核裂變研究。70年代巴西軍政府爲了應對鄰國阿根廷的核威脅,決心發展核武器(平行線計劃)和攻擊型核潛艇(馬里尼亞核計劃),並從德國引進了8座核反應堆、1座鈈回收工廠和1座濃縮鈾設施,這項核計劃最終卻因爲軍政府倒臺而夭折。盧拉政府上臺後重提核潛艇研製計劃,這次巴西找的幫手是法國。在2008年底巴西就和法國簽署了第一艘核潛艇“阿爾瓦羅阿爾貝託”號(SN-10)的研發計劃。

  火箭也一樣

  與核工業發展類似的是巴西的火箭工業。2003年,巴西曾試圖從烏克蘭引進火箭技術,並且還在位於巴西東北部馬拉尼昂州的阿爾坎塔拉專門新建了一個發射中心。烏克蘭拿給巴西的是蘇聯時代研製的“旋風”系列火箭,其中經過改進的“旋風-4”火箭可將4噸重的有效載荷送入距地球600至800公里的太空低軌道。不過由於烏克蘭之後陷入政局動盪,遲遲無法向巴西提供火箭成品,最終到2015年時巴西被迫放棄了從烏克蘭引進火箭技術的計劃。巴西在火箭工業發展上所受到的挫折,其實也是巴西工業發展教訓的一個縮影:那就是一味依賴外來技術引進而非立足自主研發,使得巴西工業極易遭受外界環境變化的衝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