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海軍,你會想到什麼?

是目光堅定、縱橫四海的從容不迫;還是劈波斬浪、走向深藍的壯美航跡?

有這樣一羣海軍老兵,他們日夜與海相伴卻從未出過海,身穿浪花白卻從未馭艦遠航。駐守在大山島礁,他們用智慧爲遠方的戰艦護航。擠在狹小的方艙,他們用電波引導戰鷹翱翔海天。

當海軍這麼久,到了說再見的時刻。這一天,老兵們萬般不捨,卻像第一次穿上軍裝般開心--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的"老機務""老山溝""老觀通"登上戰艦,向着更遠的深海解纜啓航。

海明威說,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不能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

老兵們說,海水五彩斑斕,守着這片海、看到這片海,人生再沒有遺憾。

--編者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在艦艇前合影留念。周演成攝。

當海軍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軍艦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周演成通訊員範賢明

◆愛之深,夢之切

11月10日,駐守擔杆島的海軍某觀通雷達站一級軍士長劉達勇收到了一份邀請函:他將跟隨查干湖艦出海參加遠航訓練,來一次"圓夢藍色航程"。

當日,像劉達勇一樣,19名堅守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的"老觀通""老機務""老山溝",都收到了這樣一份邀請函。

這19名老兵,大多都已入伍22年以上。再過幾天,就是劉達勇和吳清傑、徐朝旭穿上軍裝整整30年、10950天的日子。在即將脫下軍裝的惜別時刻,他們收穫了這份特殊的離別紀念,老兵們驚喜又感動。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在查干湖艦後甲板合影。周演成攝

11月12日,劉達勇即將啓程前往湛江某軍港。一大早,觀通站的戰友們整齊列隊,爲他們的"老班長"劉達勇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送別儀式。

觀通站幾十個兵,每人爲他錄製了一段"離別心語"。緊握着戰友的手,在島上守了30年的劉達勇哭得稀里嘩啦。

擔杆島和家鄉重慶相隔千里,這裏卻是劉達勇的另一個"家"。

守島30年,這裏有他熟悉的裝備、相伴8年的"無言戰友"老黃狗"貝貝",這裏的戰友比家人還要親。儘管登上艦艇出海遠航,一直是劉達勇的夢想,此刻他卻更加留戀這個"家"、這裏的"親人"們。

"生命的黎明是樂園,青春纔是真正的天堂。"1989年,18歲的劉達勇登上擔杆島。"接兵幹部說去南海之濱當兵,我還沒見過海呢,跟着他頭也不回地來了。"說起當年上島時的興奮勁兒,劉達勇的臉上露出爽朗的笑容。

初上島時,島上生活條件遠不比現在,最讓劉達勇頭疼的是淡水緊缺,生活用水基本靠收集雨水。補給船一個月上島一次,一個月才能收到一次家書。但那段日子,他的人生之花綻放得最精彩。

幹活勤快、人也機靈,劉達勇被選派到技術崗位。裝備出了問題,他跟着師傅學,漸漸成了技術骨幹。生活中遇到難事,他就和戰友坐在礁石上聊天。

時至今日,他還會把老兵當年對自己說的話,說給年輕戰友聽:"凡事聊開了,心情就像眼前這片海。心海靜而無邊,人生萬里無雲。"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劉達勇技師觀摩導航雷達屏幕。王柯鰻攝

當一個人對雷達、對大海,比對家鄉還要熟悉、還要親密,心理上就會開始依賴、離不開了。

堅守的日子裏,劉達勇成爲丈夫、成爲父親。讓他愧疚的是,離家千里,家裏的事他想管也管不了。讓他感動的是,再難的事,家人都是最後一個讓他知道。劉達勇常說,是家人的理解,讓他有勇氣在擔杆島堅守下去,一守就是30年。

入伍第10年,劉達勇成了所在大單位的技術骨幹,上級多次要調他去條件更好的駐地。朋友勸他早點退役,還幫他聯繫好家鄉縣政府的工作,他也不是沒心動過。

每次面對"去留抉擇"的時刻,劉達勇的思路總是"轉了一個圈又轉回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但是島上的日子寧靜而純粹。"

"當你見過滄海橫流、潮起潮落,你也就擁有了一種豁達。"劉達勇的想法很簡單,再難的事堅持下去,把這件事做到極致,都會有收穫。守島30年,心情起伏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去看海,生命的喜怒哀樂就像眼前的風景,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

午飯後,劉達勇將掛滿軍功章的軍裝,小心翼翼地疊好放進行李箱,這位老兵思緒又一次飛回到自己剛穿上軍裝的那一天。

"那一天,好像就在昨天似的,30年過得太快了……"劉達勇說。

◆"你是地地道道的真海軍"

同爲一級軍士長,吳清傑的"職業"是"鑽飛機"。

11月16日,查干湖艦解纜啓航,站在甲板上,吳清傑望着天空劃過的戰鷹,直到它消失在自己的視線……他幽默地說:"要不是幹了海軍航空兵機務兵,天天在狹小的機艙裏鑽來鑽去,我肯定每天多喫幾碗飯,讓自己長得更壯些。"

有人說,機務兵的工作是枯燥的,不見碧海、藍天,只與扳手、鉚釘相伴。

與劉達勇的性格截然不同,吳清傑沒說幾句話就"抖起了包袱",開起了玩笑,讓人難以想象他堅守的崗位到底有多單調。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吳清傑參觀艦艇裝備。王柯鰻攝

日出前而作,日落後不息。伴着每次戰鷹翱翔海天,吳清傑30年的軍旅時光,就在這千萬次的機務工作中倏然而逝。看似簡單枯燥,卻不能有絲毫錯漏,因爲任何疏忽都可能帶來不可預知的險情,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工作的性質'雕琢'了我們嚴謹的性格。做人做事都要'嚴絲合縫',容不得半點差池。"就在啓程前一天,吳清傑還在向戰友傳授從軍心得、技術要點。要走了,他說,放不下他保障的戰機。

"每一次在放飛單上簽字,都有沉甸甸的感覺。"吳清傑說,他手中摸過成千上萬的零件,哪怕只是一顆螺絲,都有千鈞分量。

曾有人問吳清傑,幹機務那麼累心,你還堅持啥嘛?他的眼睛陡然一亮,說:"檢查飛機,就像喫飯,誰讓我就愛這一口呢!"

"我這個人有'強迫症',一件事不說上三遍,我自己都不放心。"與記者面對面,這位老兵說,他的幽默也是不得已,因爲這是緩解緊張情緒的"方法論"。

那天在甲板上,老兵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拍照留念,只有駐守深山的海軍某倉庫四級軍士長王榮亮,獨自一人出神地望着海面。

"除了這身軍裝,我哪裏像海軍呢?"兒子王健傑小時候,王榮亮經常和小傢伙開玩笑說,爸爸是"山頂洞人"。

有一年暑假,妻子帶着小健傑來山裏探親,剛上小學的小健傑臨走前,一臉認真地對他說:"爸爸,我現在知道了,你不是'假海軍',你是地地道道的真海軍!你守護着軍艦的'心臟''鎧甲'……你們保護着軍艦。"

這句話,王榮亮記了許久,也感動了許久。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王榮亮用手機拍攝下海景,記錄美好瞬間。周演成攝

王榮亮的手機裏,珍藏着一張兒子用電腦幫他"P"的照片。那是王榮亮和"大海"的合影。

"水兵愛大海,這張照片上的我老帥了!"王榮亮燦然地笑着,他身後的大海,藍得清亮炫目。

艦艇啓航前,王榮亮在甲板上站了許久,一直捨不得離開。他的手機裏,一下多了好幾百兆的"自拍照"。他說:"我得趕緊發給健傑,他得多高興啊!"

◆還沒脫下軍裝,已經開始想念

次日清晨,查干湖艦警鈴乍響,"艦艇官兵"們從戰鬥警報聲中醒來。

查干湖艦航行海上,艦上的訓練生活與以往沒有不同。19名老兵被安排到艦上各個專業班組,零距離體驗艦艇官兵的工作生活。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叢楠在賀卡上寫下對自己和對人民海軍的期望,併合影留念。周演成攝

由於對艙室通道還不熟悉,四級軍士長叢楠衝到駕駛室時,官兵們已經各就各位。

90後操舵女兵劉宸熙,口令鏗鏘有力,操作嫺熟迅捷,萬噸鉅艦在她的操縱下破浪前行。

正午,查干湖艦行駛在廣袤的南海海域。已經學了一上午駕駛的叢楠,在劉宸熙"手把手"的指導下,試着駕馭這艘鋼筋鐵骨的龐然大物。"舵在你手上,海面一望無際,內心緊張卻不能有絲毫畏懼……原來駕馭戰艦的滋味是這樣的。"叢楠連連感慨。

午休時,戰鬥警報聲再次響起,四級軍士長陳偉跳起來穿戴防護服,曾經在部隊穿戴防護服比武屢拿名次的他,這次沒能比得過艦上的小夥子們。"倒不是動作比他們慢,只是海上不比陸上,任務情況都得重新適應。"他說。

陳偉不服輸,卻也不得不爲艇上官兵點贊,"眼前是一片開闊的水域,危險隨時可能出現。雖然崗位不同,堅守的職責不同,但緊張的戰鬥意識,哪裏都一樣。"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正在認真向艦上官兵學習旗語。範賢明攝

"直升機起降部署!"聽到警報聲後,吳清傑連忙趕到起降平臺,隨航空班戰友一起參加直升機起降部署演練。

天已經完全黑了,夜幕中星光點點。

在起降平臺信號燈引導下,年輕的飛行員們將戰鷹停在晃動的甲板上,戰鷹一架架穩健起飛,消失在茫茫夜空中……星空下,這幅戰鷹騰躍海天的畫卷,吳清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夜幕低垂,浪濤卷着月光湧上船舷。

在機電艙室中,老兵馬春陽正隨電工班一起進行夜間設備巡查。作爲電氣技師,馬春陽決心當好艦艇上的"電工"。

多年前,馬春陽剛到海軍某部當兵,他沒想到自己會被分到陸勤部隊,更不情願當個"電工"。馬春陽中學時候成績不錯,如果不是高考"敗北",他也許已經到了哪個公司"賺大錢"。

後來馬春陽當了班長、帶了"徒弟",他的"直性子"經常"得罪人"。上艦這幾天,上等兵王睿一直跟着馬班長檢修裝備,小夥子笑說:"真幸運,我沒捱過馬班長罵。"說完,他調皮地吐了吐舌頭。

馬春陽說,這些年總有"涉世未深"的新戰士被他罵哭,而有些戰友罵着罵着卻成了一輩子的哥們兒。

窗外,無垠月光灑滿海面,馬春陽低頭不語。他說他特別擔心,擔心自己還沒脫下軍裝,就已經開始想念戰友了。

◆海軍老兵的人生哲理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把這片朝思暮想的海水裝瓶。周演成攝

出海最後一天,老兵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瓶來自祖國南海的海水。

"海水的滋味,不只是鹹的。"

端起裝滿海水的小瓶子,老兵劉向明輕抿一口,奇特的味道刺激着味蕾,瞬間在他腦海翻騰,他試着描述這種滋味……

"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畫的不是皮,畫的是骨。當你經歷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歲月,你已經很難用一個形容詞、一個感嘆詞來描述這段歲月。"劉向明望着大海,眼神柔和而晶亮。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徐朝旭第一次品嚐海水周演成攝

有些滋味,會隨着歲月、心情的更迭而失真,但澎湃的激情熱血、堅守的信念和拼搏的毅力,會勾勒出人生的另一種特殊輪廓--那種滋味令人何時咀嚼,何時都有回甘。

陽光灑在海面上,反射出粼粼金光。老兵們對着湛藍的海水,在祝福卡片上寫下對年輕艦員的心裏話。

"請記住水兵的責任。"老兵彭晏鵬的寄語,飽含期望。

一位年輕戰士問彭老兵:"您回家後想做什麼?"

彭晏鵬淡淡地說:"快樂地生活。"

"尋找快樂,堅守快樂。安妥地完成人生的堅守,以前守着海,以後守着家。"彭晏鵬這樣解釋。這是守護高山海島的海軍老兵的人生哲學。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林立徵開心地向衆人展示自己剛學會打的繩結成果。王柯鰻攝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胡長庚等老兵在前甲板站泊,體驗艦艇離港。王柯鰻攝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們在查干湖艦後甲板一起等待日出,觀看海上日出的美景。周演成攝

說起海軍,你會想到什麼?

是目光堅定、縱橫四海的從容不迫;還是劈波斬浪、走向深藍的壯美航跡?

有這樣一羣海軍老兵,他們日夜與海相伴卻從未出過海,身穿浪花白卻從未馭艦遠航。駐守在大山島礁,他們用智慧爲遠方的戰艦護航。擠在狹小的方艙,他們用電波引導戰鷹翱翔海天。

當海軍這麼久,到了說再見的時刻。這一天,老兵們萬般不捨,卻像第一次穿上軍裝般開心--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的"老機務""老山溝""老觀通"登上戰艦,向着更遠的深海解纜啓航。

海明威說,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不能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

老兵們說,海水五彩斑斕,守着這片海、看到這片海,人生再沒有遺憾。

--編者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在艦艇前合影留念。周演成攝。

當海軍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軍艦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周演成通訊員範賢明

◆愛之深,夢之切

11月10日,駐守擔杆島的海軍某觀通雷達站一級軍士長劉達勇收到了一份邀請函:他將跟隨查干湖艦出海參加遠航訓練,來一次"圓夢藍色航程"。

當日,像劉達勇一樣,19名堅守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的"老觀通""老機務""老山溝",都收到了這樣一份邀請函。

這19名老兵,大多都已入伍22年以上。再過幾天,就是劉達勇和吳清傑、徐朝旭穿上軍裝整整30年、10950天的日子。在即將脫下軍裝的惜別時刻,他們收穫了這份特殊的離別紀念,老兵們驚喜又感動。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在查干湖艦後甲板合影。周演成攝

11月12日,劉達勇即將啓程前往湛江某軍港。一大早,觀通站的戰友們整齊列隊,爲他們的"老班長"劉達勇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送別儀式。

觀通站幾十個兵,每人爲他錄製了一段"離別心語"。緊握着戰友的手,在島上守了30年的劉達勇哭得稀里嘩啦。

擔杆島和家鄉重慶相隔千里,這裏卻是劉達勇的另一個"家"。

守島30年,這裏有他熟悉的裝備、相伴8年的"無言戰友"老黃狗"貝貝",這裏的戰友比家人還要親。儘管登上艦艇出海遠航,一直是劉達勇的夢想,此刻他卻更加留戀這個"家"、這裏的"親人"們。

"生命的黎明是樂園,青春纔是真正的天堂。"1989年,18歲的劉達勇登上擔杆島。"接兵幹部說去南海之濱當兵,我還沒見過海呢,跟着他頭也不回地來了。"說起當年上島時的興奮勁兒,劉達勇的臉上露出爽朗的笑容。

初上島時,島上生活條件遠不比現在,最讓劉達勇頭疼的是淡水緊缺,生活用水基本靠收集雨水。補給船一個月上島一次,一個月才能收到一次家書。但那段日子,他的人生之花綻放得最精彩。

幹活勤快、人也機靈,劉達勇被選派到技術崗位。裝備出了問題,他跟着師傅學,漸漸成了技術骨幹。生活中遇到難事,他就和戰友坐在礁石上聊天。

時至今日,他還會把老兵當年對自己說的話,說給年輕戰友聽:"凡事聊開了,心情就像眼前這片海。心海靜而無邊,人生萬里無雲。"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劉達勇技師觀摩導航雷達屏幕。王柯鰻攝

當一個人對雷達、對大海,比對家鄉還要熟悉、還要親密,心理上就會開始依賴、離不開了。

堅守的日子裏,劉達勇成爲丈夫、成爲父親。讓他愧疚的是,離家千里,家裏的事他想管也管不了。讓他感動的是,再難的事,家人都是最後一個讓他知道。劉達勇常說,是家人的理解,讓他有勇氣在擔杆島堅守下去,一守就是30年。

入伍第10年,劉達勇成了所在大單位的技術骨幹,上級多次要調他去條件更好的駐地。朋友勸他早點退役,還幫他聯繫好家鄉縣政府的工作,他也不是沒心動過。

每次面對"去留抉擇"的時刻,劉達勇的思路總是"轉了一個圈又轉回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但是島上的日子寧靜而純粹。"

"當你見過滄海橫流、潮起潮落,你也就擁有了一種豁達。"劉達勇的想法很簡單,再難的事堅持下去,把這件事做到極致,都會有收穫。守島30年,心情起伏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去看海,生命的喜怒哀樂就像眼前的風景,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

午飯後,劉達勇將掛滿軍功章的軍裝,小心翼翼地疊好放進行李箱,這位老兵思緒又一次飛回到自己剛穿上軍裝的那一天。

"那一天,好像就在昨天似的,30年過得太快了……"劉達勇說。

◆"你是地地道道的真海軍"

同爲一級軍士長,吳清傑的"職業"是"鑽飛機"。

11月16日,查干湖艦解纜啓航,站在甲板上,吳清傑望着天空劃過的戰鷹,直到它消失在自己的視線……他幽默地說:"要不是幹了海軍航空兵機務兵,天天在狹小的機艙裏鑽來鑽去,我肯定每天多喫幾碗飯,讓自己長得更壯些。"

有人說,機務兵的工作是枯燥的,不見碧海、藍天,只與扳手、鉚釘相伴。

與劉達勇的性格截然不同,吳清傑沒說幾句話就"抖起了包袱",開起了玩笑,讓人難以想象他堅守的崗位到底有多單調。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吳清傑參觀艦艇裝備。王柯鰻攝

日出前而作,日落後不息。伴着每次戰鷹翱翔海天,吳清傑30年的軍旅時光,就在這千萬次的機務工作中倏然而逝。看似簡單枯燥,卻不能有絲毫錯漏,因爲任何疏忽都可能帶來不可預知的險情,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工作的性質'雕琢'了我們嚴謹的性格。做人做事都要'嚴絲合縫',容不得半點差池。"就在啓程前一天,吳清傑還在向戰友傳授從軍心得、技術要點。要走了,他說,放不下他保障的戰機。

"每一次在放飛單上簽字,都有沉甸甸的感覺。"吳清傑說,他手中摸過成千上萬的零件,哪怕只是一顆螺絲,都有千鈞分量。

曾有人問吳清傑,幹機務那麼累心,你還堅持啥嘛?他的眼睛陡然一亮,說:"檢查飛機,就像喫飯,誰讓我就愛這一口呢!"

"我這個人有'強迫症',一件事不說上三遍,我自己都不放心。"與記者面對面,這位老兵說,他的幽默也是不得已,因爲這是緩解緊張情緒的"方法論"。

那天在甲板上,老兵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拍照留念,只有駐守深山的海軍某倉庫四級軍士長王榮亮,獨自一人出神地望着海面。

"除了這身軍裝,我哪裏像海軍呢?"兒子王健傑小時候,王榮亮經常和小傢伙開玩笑說,爸爸是"山頂洞人"。

有一年暑假,妻子帶着小健傑來山裏探親,剛上小學的小健傑臨走前,一臉認真地對他說:"爸爸,我現在知道了,你不是'假海軍',你是地地道道的真海軍!你守護着軍艦的'心臟''鎧甲'……你們保護着軍艦。"

這句話,王榮亮記了許久,也感動了許久。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王榮亮用手機拍攝下海景,記錄美好瞬間。周演成攝

王榮亮的手機裏,珍藏着一張兒子用電腦幫他"P"的照片。那是王榮亮和"大海"的合影。

"水兵愛大海,這張照片上的我老帥了!"王榮亮燦然地笑着,他身後的大海,藍得清亮炫目。

艦艇啓航前,王榮亮在甲板上站了許久,一直捨不得離開。他的手機裏,一下多了好幾百兆的"自拍照"。他說:"我得趕緊發給健傑,他得多高興啊!"

◆還沒脫下軍裝,已經開始想念

次日清晨,查干湖艦警鈴乍響,"艦艇官兵"們從戰鬥警報聲中醒來。

查干湖艦航行海上,艦上的訓練生活與以往沒有不同。19名老兵被安排到艦上各個專業班組,零距離體驗艦艇官兵的工作生活。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叢楠在賀卡上寫下對自己和對人民海軍的期望,併合影留念。周演成攝

由於對艙室通道還不熟悉,四級軍士長叢楠衝到駕駛室時,官兵們已經各就各位。

90後操舵女兵劉宸熙,口令鏗鏘有力,操作嫺熟迅捷,萬噸鉅艦在她的操縱下破浪前行。

正午,查干湖艦行駛在廣袤的南海海域。已經學了一上午駕駛的叢楠,在劉宸熙"手把手"的指導下,試着駕馭這艘鋼筋鐵骨的龐然大物。"舵在你手上,海面一望無際,內心緊張卻不能有絲毫畏懼……原來駕馭戰艦的滋味是這樣的。"叢楠連連感慨。

午休時,戰鬥警報聲再次響起,四級軍士長陳偉跳起來穿戴防護服,曾經在部隊穿戴防護服比武屢拿名次的他,這次沒能比得過艦上的小夥子們。"倒不是動作比他們慢,只是海上不比陸上,任務情況都得重新適應。"他說。

陳偉不服輸,卻也不得不爲艇上官兵點贊,"眼前是一片開闊的水域,危險隨時可能出現。雖然崗位不同,堅守的職責不同,但緊張的戰鬥意識,哪裏都一樣。"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正在認真向艦上官兵學習旗語。範賢明攝

"直升機起降部署!"聽到警報聲後,吳清傑連忙趕到起降平臺,隨航空班戰友一起參加直升機起降部署演練。

天已經完全黑了,夜幕中星光點點。

在起降平臺信號燈引導下,年輕的飛行員們將戰鷹停在晃動的甲板上,戰鷹一架架穩健起飛,消失在茫茫夜空中……星空下,這幅戰鷹騰躍海天的畫卷,吳清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夜幕低垂,浪濤卷着月光湧上船舷。

在機電艙室中,老兵馬春陽正隨電工班一起進行夜間設備巡查。作爲電氣技師,馬春陽決心當好艦艇上的"電工"。

多年前,馬春陽剛到海軍某部當兵,他沒想到自己會被分到陸勤部隊,更不情願當個"電工"。馬春陽中學時候成績不錯,如果不是高考"敗北",他也許已經到了哪個公司"賺大錢"。

後來馬春陽當了班長、帶了"徒弟",他的"直性子"經常"得罪人"。上艦這幾天,上等兵王睿一直跟着馬班長檢修裝備,小夥子笑說:"真幸運,我沒捱過馬班長罵。"說完,他調皮地吐了吐舌頭。

馬春陽說,這些年總有"涉世未深"的新戰士被他罵哭,而有些戰友罵着罵着卻成了一輩子的哥們兒。

窗外,無垠月光灑滿海面,馬春陽低頭不語。他說他特別擔心,擔心自己還沒脫下軍裝,就已經開始想念戰友了。

◆海軍老兵的人生哲理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把這片朝思暮想的海水裝瓶。周演成攝

出海最後一天,老兵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瓶來自祖國南海的海水。

"海水的滋味,不只是鹹的。"

端起裝滿海水的小瓶子,老兵劉向明輕抿一口,奇特的味道刺激着味蕾,瞬間在他腦海翻騰,他試着描述這種滋味……

"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畫的不是皮,畫的是骨。當你經歷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歲月,你已經很難用一個形容詞、一個感嘆詞來描述這段歲月。"劉向明望着大海,眼神柔和而晶亮。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徐朝旭第一次品嚐海水周演成攝

有些滋味,會隨着歲月、心情的更迭而失真,但澎湃的激情熱血、堅守的信念和拼搏的毅力,會勾勒出人生的另一種特殊輪廓--那種滋味令人何時咀嚼,何時都有回甘。

陽光灑在海面上,反射出粼粼金光。老兵們對着湛藍的海水,在祝福卡片上寫下對年輕艦員的心裏話。

"請記住水兵的責任。"老兵彭晏鵬的寄語,飽含期望。

一位年輕戰士問彭老兵:"您回家後想做什麼?"

彭晏鵬淡淡地說:"快樂地生活。"

"尋找快樂,堅守快樂。安妥地完成人生的堅守,以前守着海,以後守着家。"彭晏鵬這樣解釋。這是守護高山海島的海軍老兵的人生哲學。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林立徵開心地向衆人展示自己剛學會打的繩結成果。王柯鰻攝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胡長庚等老兵在前甲板站泊,體驗艦艇離港。王柯鰻攝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們在查干湖艦後甲板一起等待日出,觀看海上日出的美景。周演成攝

說起海軍,你會想到什麼?

是目光堅定、縱橫四海的從容不迫;還是劈波斬浪、走向深藍的壯美航跡?

有這樣一羣海軍老兵,他們日夜與海相伴卻從未出過海,身穿浪花白卻從未馭艦遠航。駐守在大山島礁,他們用智慧爲遠方的戰艦護航。擠在狹小的方艙,他們用電波引導戰鷹翱翔海天。

當海軍這麼久,到了說再見的時刻。這一天,老兵們萬般不捨,卻像第一次穿上軍裝般開心--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的"老機務""老山溝""老觀通"登上戰艦,向着更遠的深海解纜啓航。

海明威說,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不能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

老兵們說,海水五彩斑斕,守着這片海、看到這片海,人生再沒有遺憾。

--編者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在艦艇前合影留念。周演成攝。

當海軍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軍艦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周演成通訊員範賢明

◆愛之深,夢之切

11月10日,駐守擔杆島的海軍某觀通雷達站一級軍士長劉達勇收到了一份邀請函:他將跟隨查干湖艦出海參加遠航訓練,來一次"圓夢藍色航程"。

當日,像劉達勇一樣,19名堅守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的"老觀通""老機務""老山溝",都收到了這樣一份邀請函。

這19名老兵,大多都已入伍22年以上。再過幾天,就是劉達勇和吳清傑、徐朝旭穿上軍裝整整30年、10950天的日子。在即將脫下軍裝的惜別時刻,他們收穫了這份特殊的離別紀念,老兵們驚喜又感動。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在查干湖艦後甲板合影。周演成攝

11月12日,劉達勇即將啓程前往湛江某軍港。一大早,觀通站的戰友們整齊列隊,爲他們的"老班長"劉達勇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送別儀式。

觀通站幾十個兵,每人爲他錄製了一段"離別心語"。緊握着戰友的手,在島上守了30年的劉達勇哭得稀里嘩啦。

擔杆島和家鄉重慶相隔千里,這裏卻是劉達勇的另一個"家"。

守島30年,這裏有他熟悉的裝備、相伴8年的"無言戰友"老黃狗"貝貝",這裏的戰友比家人還要親。儘管登上艦艇出海遠航,一直是劉達勇的夢想,此刻他卻更加留戀這個"家"、這裏的"親人"們。

"生命的黎明是樂園,青春纔是真正的天堂。"1989年,18歲的劉達勇登上擔杆島。"接兵幹部說去南海之濱當兵,我還沒見過海呢,跟着他頭也不回地來了。"說起當年上島時的興奮勁兒,劉達勇的臉上露出爽朗的笑容。

初上島時,島上生活條件遠不比現在,最讓劉達勇頭疼的是淡水緊缺,生活用水基本靠收集雨水。補給船一個月上島一次,一個月才能收到一次家書。但那段日子,他的人生之花綻放得最精彩。

幹活勤快、人也機靈,劉達勇被選派到技術崗位。裝備出了問題,他跟着師傅學,漸漸成了技術骨幹。生活中遇到難事,他就和戰友坐在礁石上聊天。

時至今日,他還會把老兵當年對自己說的話,說給年輕戰友聽:"凡事聊開了,心情就像眼前這片海。心海靜而無邊,人生萬里無雲。"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劉達勇技師觀摩導航雷達屏幕。王柯鰻攝

當一個人對雷達、對大海,比對家鄉還要熟悉、還要親密,心理上就會開始依賴、離不開了。

堅守的日子裏,劉達勇成爲丈夫、成爲父親。讓他愧疚的是,離家千里,家裏的事他想管也管不了。讓他感動的是,再難的事,家人都是最後一個讓他知道。劉達勇常說,是家人的理解,讓他有勇氣在擔杆島堅守下去,一守就是30年。

入伍第10年,劉達勇成了所在大單位的技術骨幹,上級多次要調他去條件更好的駐地。朋友勸他早點退役,還幫他聯繫好家鄉縣政府的工作,他也不是沒心動過。

每次面對"去留抉擇"的時刻,劉達勇的思路總是"轉了一個圈又轉回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但是島上的日子寧靜而純粹。"

"當你見過滄海橫流、潮起潮落,你也就擁有了一種豁達。"劉達勇的想法很簡單,再難的事堅持下去,把這件事做到極致,都會有收穫。守島30年,心情起伏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去看海,生命的喜怒哀樂就像眼前的風景,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

午飯後,劉達勇將掛滿軍功章的軍裝,小心翼翼地疊好放進行李箱,這位老兵思緒又一次飛回到自己剛穿上軍裝的那一天。

"那一天,好像就在昨天似的,30年過得太快了……"劉達勇說。

◆"你是地地道道的真海軍"

同爲一級軍士長,吳清傑的"職業"是"鑽飛機"。

11月16日,查干湖艦解纜啓航,站在甲板上,吳清傑望着天空劃過的戰鷹,直到它消失在自己的視線……他幽默地說:"要不是幹了海軍航空兵機務兵,天天在狹小的機艙裏鑽來鑽去,我肯定每天多喫幾碗飯,讓自己長得更壯些。"

有人說,機務兵的工作是枯燥的,不見碧海、藍天,只與扳手、鉚釘相伴。

與劉達勇的性格截然不同,吳清傑沒說幾句話就"抖起了包袱",開起了玩笑,讓人難以想象他堅守的崗位到底有多單調。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吳清傑參觀艦艇裝備。王柯鰻攝

日出前而作,日落後不息。伴着每次戰鷹翱翔海天,吳清傑30年的軍旅時光,就在這千萬次的機務工作中倏然而逝。看似簡單枯燥,卻不能有絲毫錯漏,因爲任何疏忽都可能帶來不可預知的險情,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工作的性質'雕琢'了我們嚴謹的性格。做人做事都要'嚴絲合縫',容不得半點差池。"就在啓程前一天,吳清傑還在向戰友傳授從軍心得、技術要點。要走了,他說,放不下他保障的戰機。

"每一次在放飛單上簽字,都有沉甸甸的感覺。"吳清傑說,他手中摸過成千上萬的零件,哪怕只是一顆螺絲,都有千鈞分量。

曾有人問吳清傑,幹機務那麼累心,你還堅持啥嘛?他的眼睛陡然一亮,說:"檢查飛機,就像喫飯,誰讓我就愛這一口呢!"

"我這個人有'強迫症',一件事不說上三遍,我自己都不放心。"與記者面對面,這位老兵說,他的幽默也是不得已,因爲這是緩解緊張情緒的"方法論"。

那天在甲板上,老兵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拍照留念,只有駐守深山的海軍某倉庫四級軍士長王榮亮,獨自一人出神地望着海面。

"除了這身軍裝,我哪裏像海軍呢?"兒子王健傑小時候,王榮亮經常和小傢伙開玩笑說,爸爸是"山頂洞人"。

有一年暑假,妻子帶着小健傑來山裏探親,剛上小學的小健傑臨走前,一臉認真地對他說:"爸爸,我現在知道了,你不是'假海軍',你是地地道道的真海軍!你守護着軍艦的'心臟''鎧甲'……你們保護着軍艦。"

這句話,王榮亮記了許久,也感動了許久。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王榮亮用手機拍攝下海景,記錄美好瞬間。周演成攝

王榮亮的手機裏,珍藏着一張兒子用電腦幫他"P"的照片。那是王榮亮和"大海"的合影。

"水兵愛大海,這張照片上的我老帥了!"王榮亮燦然地笑着,他身後的大海,藍得清亮炫目。

艦艇啓航前,王榮亮在甲板上站了許久,一直捨不得離開。他的手機裏,一下多了好幾百兆的"自拍照"。他說:"我得趕緊發給健傑,他得多高興啊!"

◆還沒脫下軍裝,已經開始想念

次日清晨,查干湖艦警鈴乍響,"艦艇官兵"們從戰鬥警報聲中醒來。

查干湖艦航行海上,艦上的訓練生活與以往沒有不同。19名老兵被安排到艦上各個專業班組,零距離體驗艦艇官兵的工作生活。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叢楠在賀卡上寫下對自己和對人民海軍的期望,併合影留念。周演成攝

由於對艙室通道還不熟悉,四級軍士長叢楠衝到駕駛室時,官兵們已經各就各位。

90後操舵女兵劉宸熙,口令鏗鏘有力,操作嫺熟迅捷,萬噸鉅艦在她的操縱下破浪前行。

正午,查干湖艦行駛在廣袤的南海海域。已經學了一上午駕駛的叢楠,在劉宸熙"手把手"的指導下,試着駕馭這艘鋼筋鐵骨的龐然大物。"舵在你手上,海面一望無際,內心緊張卻不能有絲毫畏懼……原來駕馭戰艦的滋味是這樣的。"叢楠連連感慨。

午休時,戰鬥警報聲再次響起,四級軍士長陳偉跳起來穿戴防護服,曾經在部隊穿戴防護服比武屢拿名次的他,這次沒能比得過艦上的小夥子們。"倒不是動作比他們慢,只是海上不比陸上,任務情況都得重新適應。"他說。

陳偉不服輸,卻也不得不爲艇上官兵點贊,"眼前是一片開闊的水域,危險隨時可能出現。雖然崗位不同,堅守的職責不同,但緊張的戰鬥意識,哪裏都一樣。"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正在認真向艦上官兵學習旗語。範賢明攝

"直升機起降部署!"聽到警報聲後,吳清傑連忙趕到起降平臺,隨航空班戰友一起參加直升機起降部署演練。

天已經完全黑了,夜幕中星光點點。

在起降平臺信號燈引導下,年輕的飛行員們將戰鷹停在晃動的甲板上,戰鷹一架架穩健起飛,消失在茫茫夜空中……星空下,這幅戰鷹騰躍海天的畫卷,吳清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夜幕低垂,浪濤卷着月光湧上船舷。

在機電艙室中,老兵馬春陽正隨電工班一起進行夜間設備巡查。作爲電氣技師,馬春陽決心當好艦艇上的"電工"。

多年前,馬春陽剛到海軍某部當兵,他沒想到自己會被分到陸勤部隊,更不情願當個"電工"。馬春陽中學時候成績不錯,如果不是高考"敗北",他也許已經到了哪個公司"賺大錢"。

後來馬春陽當了班長、帶了"徒弟",他的"直性子"經常"得罪人"。上艦這幾天,上等兵王睿一直跟着馬班長檢修裝備,小夥子笑說:"真幸運,我沒捱過馬班長罵。"說完,他調皮地吐了吐舌頭。

馬春陽說,這些年總有"涉世未深"的新戰士被他罵哭,而有些戰友罵着罵着卻成了一輩子的哥們兒。

窗外,無垠月光灑滿海面,馬春陽低頭不語。他說他特別擔心,擔心自己還沒脫下軍裝,就已經開始想念戰友了。

◆海軍老兵的人生哲理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把這片朝思暮想的海水裝瓶。周演成攝

出海最後一天,老兵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瓶來自祖國南海的海水。

"海水的滋味,不只是鹹的。"

端起裝滿海水的小瓶子,老兵劉向明輕抿一口,奇特的味道刺激着味蕾,瞬間在他腦海翻騰,他試着描述這種滋味……

"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畫的不是皮,畫的是骨。當你經歷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歲月,你已經很難用一個形容詞、一個感嘆詞來描述這段歲月。"劉向明望着大海,眼神柔和而晶亮。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徐朝旭第一次品嚐海水周演成攝

有些滋味,會隨着歲月、心情的更迭而失真,但澎湃的激情熱血、堅守的信念和拼搏的毅力,會勾勒出人生的另一種特殊輪廓--那種滋味令人何時咀嚼,何時都有回甘。

陽光灑在海面上,反射出粼粼金光。老兵們對着湛藍的海水,在祝福卡片上寫下對年輕艦員的心裏話。

"請記住水兵的責任。"老兵彭晏鵬的寄語,飽含期望。

一位年輕戰士問彭老兵:"您回家後想做什麼?"

彭晏鵬淡淡地說:"快樂地生活。"

"尋找快樂,堅守快樂。安妥地完成人生的堅守,以前守着海,以後守着家。"彭晏鵬這樣解釋。這是守護高山海島的海軍老兵的人生哲學。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林立徵開心地向衆人展示自己剛學會打的繩結成果。王柯鰻攝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胡長庚等老兵在前甲板站泊,體驗艦艇離港。王柯鰻攝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們在查干湖艦後甲板一起等待日出,觀看海上日出的美景。周演成攝

說起海軍,你會想到什麼?

是目光堅定、縱橫四海的從容不迫;還是劈波斬浪、走向深藍的壯美航跡?

有這樣一羣海軍老兵,他們日夜與海相伴卻從未出過海,身穿浪花白卻從未馭艦遠航。駐守在大山島礁,他們用智慧爲遠方的戰艦護航。擠在狹小的方艙,他們用電波引導戰鷹翱翔海天。

當海軍這麼久,到了說再見的時刻。這一天,老兵們萬般不捨,卻像第一次穿上軍裝般開心--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的"老機務""老山溝""老觀通"登上戰艦,向着更遠的深海解纜啓航。

海明威說,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不能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

老兵們說,海水五彩斑斕,守着這片海、看到這片海,人生再沒有遺憾。

--編者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在艦艇前合影留念。周演成攝。

當海軍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軍艦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周演成通訊員範賢明

◆愛之深,夢之切

11月10日,駐守擔杆島的海軍某觀通雷達站一級軍士長劉達勇收到了一份邀請函:他將跟隨查干湖艦出海參加遠航訓練,來一次"圓夢藍色航程"。

當日,像劉達勇一樣,19名堅守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的"老觀通""老機務""老山溝",都收到了這樣一份邀請函。

這19名老兵,大多都已入伍22年以上。再過幾天,就是劉達勇和吳清傑、徐朝旭穿上軍裝整整30年、10950天的日子。在即將脫下軍裝的惜別時刻,他們收穫了這份特殊的離別紀念,老兵們驚喜又感動。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在查干湖艦後甲板合影。周演成攝

11月12日,劉達勇即將啓程前往湛江某軍港。一大早,觀通站的戰友們整齊列隊,爲他們的"老班長"劉達勇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送別儀式。

觀通站幾十個兵,每人爲他錄製了一段"離別心語"。緊握着戰友的手,在島上守了30年的劉達勇哭得稀里嘩啦。

擔杆島和家鄉重慶相隔千里,這裏卻是劉達勇的另一個"家"。

守島30年,這裏有他熟悉的裝備、相伴8年的"無言戰友"老黃狗"貝貝",這裏的戰友比家人還要親。儘管登上艦艇出海遠航,一直是劉達勇的夢想,此刻他卻更加留戀這個"家"、這裏的"親人"們。

"生命的黎明是樂園,青春纔是真正的天堂。"1989年,18歲的劉達勇登上擔杆島。"接兵幹部說去南海之濱當兵,我還沒見過海呢,跟着他頭也不回地來了。"說起當年上島時的興奮勁兒,劉達勇的臉上露出爽朗的笑容。

初上島時,島上生活條件遠不比現在,最讓劉達勇頭疼的是淡水緊缺,生活用水基本靠收集雨水。補給船一個月上島一次,一個月才能收到一次家書。但那段日子,他的人生之花綻放得最精彩。

幹活勤快、人也機靈,劉達勇被選派到技術崗位。裝備出了問題,他跟着師傅學,漸漸成了技術骨幹。生活中遇到難事,他就和戰友坐在礁石上聊天。

時至今日,他還會把老兵當年對自己說的話,說給年輕戰友聽:"凡事聊開了,心情就像眼前這片海。心海靜而無邊,人生萬里無雲。"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劉達勇技師觀摩導航雷達屏幕。王柯鰻攝

當一個人對雷達、對大海,比對家鄉還要熟悉、還要親密,心理上就會開始依賴、離不開了。

堅守的日子裏,劉達勇成爲丈夫、成爲父親。讓他愧疚的是,離家千里,家裏的事他想管也管不了。讓他感動的是,再難的事,家人都是最後一個讓他知道。劉達勇常說,是家人的理解,讓他有勇氣在擔杆島堅守下去,一守就是30年。

入伍第10年,劉達勇成了所在大單位的技術骨幹,上級多次要調他去條件更好的駐地。朋友勸他早點退役,還幫他聯繫好家鄉縣政府的工作,他也不是沒心動過。

每次面對"去留抉擇"的時刻,劉達勇的思路總是"轉了一個圈又轉回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但是島上的日子寧靜而純粹。"

"當你見過滄海橫流、潮起潮落,你也就擁有了一種豁達。"劉達勇的想法很簡單,再難的事堅持下去,把這件事做到極致,都會有收穫。守島30年,心情起伏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去看海,生命的喜怒哀樂就像眼前的風景,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

午飯後,劉達勇將掛滿軍功章的軍裝,小心翼翼地疊好放進行李箱,這位老兵思緒又一次飛回到自己剛穿上軍裝的那一天。

"那一天,好像就在昨天似的,30年過得太快了……"劉達勇說。

◆"你是地地道道的真海軍"

同爲一級軍士長,吳清傑的"職業"是"鑽飛機"。

11月16日,查干湖艦解纜啓航,站在甲板上,吳清傑望着天空劃過的戰鷹,直到它消失在自己的視線……他幽默地說:"要不是幹了海軍航空兵機務兵,天天在狹小的機艙裏鑽來鑽去,我肯定每天多喫幾碗飯,讓自己長得更壯些。"

有人說,機務兵的工作是枯燥的,不見碧海、藍天,只與扳手、鉚釘相伴。

與劉達勇的性格截然不同,吳清傑沒說幾句話就"抖起了包袱",開起了玩笑,讓人難以想象他堅守的崗位到底有多單調。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吳清傑參觀艦艇裝備。王柯鰻攝

日出前而作,日落後不息。伴着每次戰鷹翱翔海天,吳清傑30年的軍旅時光,就在這千萬次的機務工作中倏然而逝。看似簡單枯燥,卻不能有絲毫錯漏,因爲任何疏忽都可能帶來不可預知的險情,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工作的性質'雕琢'了我們嚴謹的性格。做人做事都要'嚴絲合縫',容不得半點差池。"就在啓程前一天,吳清傑還在向戰友傳授從軍心得、技術要點。要走了,他說,放不下他保障的戰機。

"每一次在放飛單上簽字,都有沉甸甸的感覺。"吳清傑說,他手中摸過成千上萬的零件,哪怕只是一顆螺絲,都有千鈞分量。

曾有人問吳清傑,幹機務那麼累心,你還堅持啥嘛?他的眼睛陡然一亮,說:"檢查飛機,就像喫飯,誰讓我就愛這一口呢!"

"我這個人有'強迫症',一件事不說上三遍,我自己都不放心。"與記者面對面,這位老兵說,他的幽默也是不得已,因爲這是緩解緊張情緒的"方法論"。

那天在甲板上,老兵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拍照留念,只有駐守深山的海軍某倉庫四級軍士長王榮亮,獨自一人出神地望着海面。

"除了這身軍裝,我哪裏像海軍呢?"兒子王健傑小時候,王榮亮經常和小傢伙開玩笑說,爸爸是"山頂洞人"。

有一年暑假,妻子帶着小健傑來山裏探親,剛上小學的小健傑臨走前,一臉認真地對他說:"爸爸,我現在知道了,你不是'假海軍',你是地地道道的真海軍!你守護着軍艦的'心臟''鎧甲'……你們保護着軍艦。"

這句話,王榮亮記了許久,也感動了許久。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王榮亮用手機拍攝下海景,記錄美好瞬間。周演成攝

王榮亮的手機裏,珍藏着一張兒子用電腦幫他"P"的照片。那是王榮亮和"大海"的合影。

"水兵愛大海,這張照片上的我老帥了!"王榮亮燦然地笑着,他身後的大海,藍得清亮炫目。

艦艇啓航前,王榮亮在甲板上站了許久,一直捨不得離開。他的手機裏,一下多了好幾百兆的"自拍照"。他說:"我得趕緊發給健傑,他得多高興啊!"

◆還沒脫下軍裝,已經開始想念

次日清晨,查干湖艦警鈴乍響,"艦艇官兵"們從戰鬥警報聲中醒來。

查干湖艦航行海上,艦上的訓練生活與以往沒有不同。19名老兵被安排到艦上各個專業班組,零距離體驗艦艇官兵的工作生活。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叢楠在賀卡上寫下對自己和對人民海軍的期望,併合影留念。周演成攝

由於對艙室通道還不熟悉,四級軍士長叢楠衝到駕駛室時,官兵們已經各就各位。

90後操舵女兵劉宸熙,口令鏗鏘有力,操作嫺熟迅捷,萬噸鉅艦在她的操縱下破浪前行。

正午,查干湖艦行駛在廣袤的南海海域。已經學了一上午駕駛的叢楠,在劉宸熙"手把手"的指導下,試着駕馭這艘鋼筋鐵骨的龐然大物。"舵在你手上,海面一望無際,內心緊張卻不能有絲毫畏懼……原來駕馭戰艦的滋味是這樣的。"叢楠連連感慨。

午休時,戰鬥警報聲再次響起,四級軍士長陳偉跳起來穿戴防護服,曾經在部隊穿戴防護服比武屢拿名次的他,這次沒能比得過艦上的小夥子們。"倒不是動作比他們慢,只是海上不比陸上,任務情況都得重新適應。"他說。

陳偉不服輸,卻也不得不爲艇上官兵點贊,"眼前是一片開闊的水域,危險隨時可能出現。雖然崗位不同,堅守的職責不同,但緊張的戰鬥意識,哪裏都一樣。"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正在認真向艦上官兵學習旗語。範賢明攝

"直升機起降部署!"聽到警報聲後,吳清傑連忙趕到起降平臺,隨航空班戰友一起參加直升機起降部署演練。

天已經完全黑了,夜幕中星光點點。

在起降平臺信號燈引導下,年輕的飛行員們將戰鷹停在晃動的甲板上,戰鷹一架架穩健起飛,消失在茫茫夜空中……星空下,這幅戰鷹騰躍海天的畫卷,吳清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夜幕低垂,浪濤卷着月光湧上船舷。

在機電艙室中,老兵馬春陽正隨電工班一起進行夜間設備巡查。作爲電氣技師,馬春陽決心當好艦艇上的"電工"。

多年前,馬春陽剛到海軍某部當兵,他沒想到自己會被分到陸勤部隊,更不情願當個"電工"。馬春陽中學時候成績不錯,如果不是高考"敗北",他也許已經到了哪個公司"賺大錢"。

後來馬春陽當了班長、帶了"徒弟",他的"直性子"經常"得罪人"。上艦這幾天,上等兵王睿一直跟着馬班長檢修裝備,小夥子笑說:"真幸運,我沒捱過馬班長罵。"說完,他調皮地吐了吐舌頭。

馬春陽說,這些年總有"涉世未深"的新戰士被他罵哭,而有些戰友罵着罵着卻成了一輩子的哥們兒。

窗外,無垠月光灑滿海面,馬春陽低頭不語。他說他特別擔心,擔心自己還沒脫下軍裝,就已經開始想念戰友了。

◆海軍老兵的人生哲理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把這片朝思暮想的海水裝瓶。周演成攝

出海最後一天,老兵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瓶來自祖國南海的海水。

"海水的滋味,不只是鹹的。"

端起裝滿海水的小瓶子,老兵劉向明輕抿一口,奇特的味道刺激着味蕾,瞬間在他腦海翻騰,他試着描述這種滋味……

"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畫的不是皮,畫的是骨。當你經歷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歲月,你已經很難用一個形容詞、一個感嘆詞來描述這段歲月。"劉向明望着大海,眼神柔和而晶亮。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徐朝旭第一次品嚐海水周演成攝

有些滋味,會隨着歲月、心情的更迭而失真,但澎湃的激情熱血、堅守的信念和拼搏的毅力,會勾勒出人生的另一種特殊輪廓--那種滋味令人何時咀嚼,何時都有回甘。

陽光灑在海面上,反射出粼粼金光。老兵們對着湛藍的海水,在祝福卡片上寫下對年輕艦員的心裏話。

"請記住水兵的責任。"老兵彭晏鵬的寄語,飽含期望。

一位年輕戰士問彭老兵:"您回家後想做什麼?"

彭晏鵬淡淡地說:"快樂地生活。"

"尋找快樂,堅守快樂。安妥地完成人生的堅守,以前守着海,以後守着家。"彭晏鵬這樣解釋。這是守護高山海島的海軍老兵的人生哲學。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林立徵開心地向衆人展示自己剛學會打的繩結成果。王柯鰻攝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胡長庚等老兵在前甲板站泊,體驗艦艇離港。王柯鰻攝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們在查干湖艦後甲板一起等待日出,觀看海上日出的美景。周演成攝

說起海軍,你會想到什麼?

是目光堅定、縱橫四海的從容不迫;還是劈波斬浪、走向深藍的壯美航跡?

有這樣一羣海軍老兵,他們日夜與海相伴卻從未出過海,身穿浪花白卻從未馭艦遠航。駐守在大山島礁,他們用智慧爲遠方的戰艦護航。擠在狹小的方艙,他們用電波引導戰鷹翱翔海天。

當海軍這麼久,到了說再見的時刻。這一天,老兵們萬般不捨,卻像第一次穿上軍裝般開心--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的"老機務""老山溝""老觀通"登上戰艦,向着更遠的深海解纜啓航。

海明威說,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不能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

老兵們說,海水五彩斑斕,守着這片海、看到這片海,人生再沒有遺憾。

--編者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在艦艇前合影留念。周演成攝。

當海軍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軍艦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周演成通訊員範賢明

◆愛之深,夢之切

11月10日,駐守擔杆島的海軍某觀通雷達站一級軍士長劉達勇收到了一份邀請函:他將跟隨查干湖艦出海參加遠航訓練,來一次"圓夢藍色航程"。

當日,像劉達勇一樣,19名堅守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的"老觀通""老機務""老山溝",都收到了這樣一份邀請函。

這19名老兵,大多都已入伍22年以上。再過幾天,就是劉達勇和吳清傑、徐朝旭穿上軍裝整整30年、10950天的日子。在即將脫下軍裝的惜別時刻,他們收穫了這份特殊的離別紀念,老兵們驚喜又感動。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在查干湖艦後甲板合影。周演成攝

11月12日,劉達勇即將啓程前往湛江某軍港。一大早,觀通站的戰友們整齊列隊,爲他們的"老班長"劉達勇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送別儀式。

觀通站幾十個兵,每人爲他錄製了一段"離別心語"。緊握着戰友的手,在島上守了30年的劉達勇哭得稀里嘩啦。

擔杆島和家鄉重慶相隔千里,這裏卻是劉達勇的另一個"家"。

守島30年,這裏有他熟悉的裝備、相伴8年的"無言戰友"老黃狗"貝貝",這裏的戰友比家人還要親。儘管登上艦艇出海遠航,一直是劉達勇的夢想,此刻他卻更加留戀這個"家"、這裏的"親人"們。

"生命的黎明是樂園,青春纔是真正的天堂。"1989年,18歲的劉達勇登上擔杆島。"接兵幹部說去南海之濱當兵,我還沒見過海呢,跟着他頭也不回地來了。"說起當年上島時的興奮勁兒,劉達勇的臉上露出爽朗的笑容。

初上島時,島上生活條件遠不比現在,最讓劉達勇頭疼的是淡水緊缺,生活用水基本靠收集雨水。補給船一個月上島一次,一個月才能收到一次家書。但那段日子,他的人生之花綻放得最精彩。

幹活勤快、人也機靈,劉達勇被選派到技術崗位。裝備出了問題,他跟着師傅學,漸漸成了技術骨幹。生活中遇到難事,他就和戰友坐在礁石上聊天。

時至今日,他還會把老兵當年對自己說的話,說給年輕戰友聽:"凡事聊開了,心情就像眼前這片海。心海靜而無邊,人生萬里無雲。"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劉達勇技師觀摩導航雷達屏幕。王柯鰻攝

當一個人對雷達、對大海,比對家鄉還要熟悉、還要親密,心理上就會開始依賴、離不開了。

堅守的日子裏,劉達勇成爲丈夫、成爲父親。讓他愧疚的是,離家千里,家裏的事他想管也管不了。讓他感動的是,再難的事,家人都是最後一個讓他知道。劉達勇常說,是家人的理解,讓他有勇氣在擔杆島堅守下去,一守就是30年。

入伍第10年,劉達勇成了所在大單位的技術骨幹,上級多次要調他去條件更好的駐地。朋友勸他早點退役,還幫他聯繫好家鄉縣政府的工作,他也不是沒心動過。

每次面對"去留抉擇"的時刻,劉達勇的思路總是"轉了一個圈又轉回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但是島上的日子寧靜而純粹。"

"當你見過滄海橫流、潮起潮落,你也就擁有了一種豁達。"劉達勇的想法很簡單,再難的事堅持下去,把這件事做到極致,都會有收穫。守島30年,心情起伏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去看海,生命的喜怒哀樂就像眼前的風景,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

午飯後,劉達勇將掛滿軍功章的軍裝,小心翼翼地疊好放進行李箱,這位老兵思緒又一次飛回到自己剛穿上軍裝的那一天。

"那一天,好像就在昨天似的,30年過得太快了……"劉達勇說。

◆"你是地地道道的真海軍"

同爲一級軍士長,吳清傑的"職業"是"鑽飛機"。

11月16日,查干湖艦解纜啓航,站在甲板上,吳清傑望着天空劃過的戰鷹,直到它消失在自己的視線……他幽默地說:"要不是幹了海軍航空兵機務兵,天天在狹小的機艙裏鑽來鑽去,我肯定每天多喫幾碗飯,讓自己長得更壯些。"

有人說,機務兵的工作是枯燥的,不見碧海、藍天,只與扳手、鉚釘相伴。

與劉達勇的性格截然不同,吳清傑沒說幾句話就"抖起了包袱",開起了玩笑,讓人難以想象他堅守的崗位到底有多單調。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吳清傑參觀艦艇裝備。王柯鰻攝

日出前而作,日落後不息。伴着每次戰鷹翱翔海天,吳清傑30年的軍旅時光,就在這千萬次的機務工作中倏然而逝。看似簡單枯燥,卻不能有絲毫錯漏,因爲任何疏忽都可能帶來不可預知的險情,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工作的性質'雕琢'了我們嚴謹的性格。做人做事都要'嚴絲合縫',容不得半點差池。"就在啓程前一天,吳清傑還在向戰友傳授從軍心得、技術要點。要走了,他說,放不下他保障的戰機。

"每一次在放飛單上簽字,都有沉甸甸的感覺。"吳清傑說,他手中摸過成千上萬的零件,哪怕只是一顆螺絲,都有千鈞分量。

曾有人問吳清傑,幹機務那麼累心,你還堅持啥嘛?他的眼睛陡然一亮,說:"檢查飛機,就像喫飯,誰讓我就愛這一口呢!"

"我這個人有'強迫症',一件事不說上三遍,我自己都不放心。"與記者面對面,這位老兵說,他的幽默也是不得已,因爲這是緩解緊張情緒的"方法論"。

那天在甲板上,老兵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拍照留念,只有駐守深山的海軍某倉庫四級軍士長王榮亮,獨自一人出神地望着海面。

"除了這身軍裝,我哪裏像海軍呢?"兒子王健傑小時候,王榮亮經常和小傢伙開玩笑說,爸爸是"山頂洞人"。

有一年暑假,妻子帶着小健傑來山裏探親,剛上小學的小健傑臨走前,一臉認真地對他說:"爸爸,我現在知道了,你不是'假海軍',你是地地道道的真海軍!你守護着軍艦的'心臟''鎧甲'……你們保護着軍艦。"

這句話,王榮亮記了許久,也感動了許久。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王榮亮用手機拍攝下海景,記錄美好瞬間。周演成攝

王榮亮的手機裏,珍藏着一張兒子用電腦幫他"P"的照片。那是王榮亮和"大海"的合影。

"水兵愛大海,這張照片上的我老帥了!"王榮亮燦然地笑着,他身後的大海,藍得清亮炫目。

艦艇啓航前,王榮亮在甲板上站了許久,一直捨不得離開。他的手機裏,一下多了好幾百兆的"自拍照"。他說:"我得趕緊發給健傑,他得多高興啊!"

◆還沒脫下軍裝,已經開始想念

次日清晨,查干湖艦警鈴乍響,"艦艇官兵"們從戰鬥警報聲中醒來。

查干湖艦航行海上,艦上的訓練生活與以往沒有不同。19名老兵被安排到艦上各個專業班組,零距離體驗艦艇官兵的工作生活。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叢楠在賀卡上寫下對自己和對人民海軍的期望,併合影留念。周演成攝

由於對艙室通道還不熟悉,四級軍士長叢楠衝到駕駛室時,官兵們已經各就各位。

90後操舵女兵劉宸熙,口令鏗鏘有力,操作嫺熟迅捷,萬噸鉅艦在她的操縱下破浪前行。

正午,查干湖艦行駛在廣袤的南海海域。已經學了一上午駕駛的叢楠,在劉宸熙"手把手"的指導下,試着駕馭這艘鋼筋鐵骨的龐然大物。"舵在你手上,海面一望無際,內心緊張卻不能有絲毫畏懼……原來駕馭戰艦的滋味是這樣的。"叢楠連連感慨。

午休時,戰鬥警報聲再次響起,四級軍士長陳偉跳起來穿戴防護服,曾經在部隊穿戴防護服比武屢拿名次的他,這次沒能比得過艦上的小夥子們。"倒不是動作比他們慢,只是海上不比陸上,任務情況都得重新適應。"他說。

陳偉不服輸,卻也不得不爲艇上官兵點贊,"眼前是一片開闊的水域,危險隨時可能出現。雖然崗位不同,堅守的職責不同,但緊張的戰鬥意識,哪裏都一樣。"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正在認真向艦上官兵學習旗語。範賢明攝

"直升機起降部署!"聽到警報聲後,吳清傑連忙趕到起降平臺,隨航空班戰友一起參加直升機起降部署演練。

天已經完全黑了,夜幕中星光點點。

在起降平臺信號燈引導下,年輕的飛行員們將戰鷹停在晃動的甲板上,戰鷹一架架穩健起飛,消失在茫茫夜空中……星空下,這幅戰鷹騰躍海天的畫卷,吳清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夜幕低垂,浪濤卷着月光湧上船舷。

在機電艙室中,老兵馬春陽正隨電工班一起進行夜間設備巡查。作爲電氣技師,馬春陽決心當好艦艇上的"電工"。

多年前,馬春陽剛到海軍某部當兵,他沒想到自己會被分到陸勤部隊,更不情願當個"電工"。馬春陽中學時候成績不錯,如果不是高考"敗北",他也許已經到了哪個公司"賺大錢"。

後來馬春陽當了班長、帶了"徒弟",他的"直性子"經常"得罪人"。上艦這幾天,上等兵王睿一直跟着馬班長檢修裝備,小夥子笑說:"真幸運,我沒捱過馬班長罵。"說完,他調皮地吐了吐舌頭。

馬春陽說,這些年總有"涉世未深"的新戰士被他罵哭,而有些戰友罵着罵着卻成了一輩子的哥們兒。

窗外,無垠月光灑滿海面,馬春陽低頭不語。他說他特別擔心,擔心自己還沒脫下軍裝,就已經開始想念戰友了。

◆海軍老兵的人生哲理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把這片朝思暮想的海水裝瓶。周演成攝

出海最後一天,老兵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瓶來自祖國南海的海水。

"海水的滋味,不只是鹹的。"

端起裝滿海水的小瓶子,老兵劉向明輕抿一口,奇特的味道刺激着味蕾,瞬間在他腦海翻騰,他試着描述這種滋味……

"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畫的不是皮,畫的是骨。當你經歷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歲月,你已經很難用一個形容詞、一個感嘆詞來描述這段歲月。"劉向明望着大海,眼神柔和而晶亮。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徐朝旭第一次品嚐海水周演成攝

有些滋味,會隨着歲月、心情的更迭而失真,但澎湃的激情熱血、堅守的信念和拼搏的毅力,會勾勒出人生的另一種特殊輪廓--那種滋味令人何時咀嚼,何時都有回甘。

陽光灑在海面上,反射出粼粼金光。老兵們對着湛藍的海水,在祝福卡片上寫下對年輕艦員的心裏話。

"請記住水兵的責任。"老兵彭晏鵬的寄語,飽含期望。

一位年輕戰士問彭老兵:"您回家後想做什麼?"

彭晏鵬淡淡地說:"快樂地生活。"

"尋找快樂,堅守快樂。安妥地完成人生的堅守,以前守着海,以後守着家。"彭晏鵬這樣解釋。這是守護高山海島的海軍老兵的人生哲學。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林立徵開心地向衆人展示自己剛學會打的繩結成果。王柯鰻攝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胡長庚等老兵在前甲板站泊,體驗艦艇離港。王柯鰻攝

南部戰區海軍組織"圓夢藍色航程"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來自一線保障崗位和偏遠艱苦地區,從未出海的19名擬退役中高級士官代表隨艦出海,親眼見證人民海軍的發展,親身感受新型艦艇的風采。圖爲退役士官代表們在查干湖艦後甲板一起等待日出,觀看海上日出的美景。周演成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