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君雄主,他出道后,求贤若渴,广纳贤才于麾下,最终打下了一片属于他的天地。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和手下一位超级名谋荀彧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轶事。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字文若,“王佐之才”之美誉,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第一功臣,多次为曹操制定战略方针,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荀彧更为曹操举荐了大量的人才,如钟繇、荀攸、陈群、郭嘉等, 曹操常说:“吾之子房也”,把荀彧比作刘邦的张良,可见对他的器重。

荀彧志向很单纯:匡复汉室。原因是荀彧家族世受皇恩,他个人也是极重气节,矢志不渝。

他之所以选择相助曹操而不助刘备,这是因为曹操最初的志向是和他一样的。曹操述志令中说到:”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可见两人志同道合。荀彧则是希望曹操能国家重新平定下来,让汉室延续下去。也正是因为这样,荀彧选择了曹操。

随后,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略让自己的实力和势力越来越大。而曹操的欲望也越来越大,以至于达到了加封魏王,加九锡,乘天子龙撵,假节,带斧钺……曹操的做法显然已到了要“取而代之”的地步了。

这显然出乎了荀彧的承受范围,曹操所做的一切让他接受不了。

因此,在曹操被汉献帝敕封为魏公的时候,荀彧力劝曹操做一个忠臣,而不是一个篡位的奸臣。然而,曹操做出了两个令人震惊的举动。

第一个举动,拒绝绝见荀彧。史书记载:“至董昭建立魏公之议,彧意不同,欲言之于太祖。及赍玺书犒军,饮飨礼毕,彧留请间。太祖知彧欲言封事,揖而遣之,彧遂不得言。彧卒于寿春……”

曹操让荀彧吃了闭门羹,没有给他当面游说的机会。

第二个举动,送一件礼物给荀彧。

什么礼物呢?一只空碗。空碗代表什么意思呢。

其实,曹操弄哑迷已经不是一次二次了,他是这方面的高手。

杨修就是其中的受害者。当年,曹操收到别人送来的一盒酥饼,拿起笔来,题了三个字“一合酥”。

杨修看到后,拿起来分给众人吃掉了。曹操责备杨修:放肆,杨修却回答说:我丞相不是写下一人一口酥嘛,所以我分给大家吃掉了。

曹操表面上夸奖他才思敏捷,心中却厌恶他。随后,杨修又力助曹植争储,进一步触怒了曹操。最后,在出征途中,杨修因“鸡肋”而卖弄小聪明,曹操以此为把柄把他送上了斩头台。

此时,对荀彧,曹操同样是爱恨交织。爱那就不用多说了,荀彧拥有不世之才,并为曹操打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做为爱才的曹操来说,没有不爱荀彧的道理。

而恨就是荀彧和他道不同志不合。荀彧一心只想匡复汉室,而曹操则想自立为皇了。

同时,曹操也知道荀彧的脾性,他有自己的政治操守,有政理想和底线,既然他只愿为汉臣,就算是九头牛也拉不回。

荀彧既然不愿支持自己,那么留着就是一个祸害。特别是曹操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曹丕扫清称帝道路上的所有障碍,他深知决不能留荀彧。

于是,曹操送给了荀彧一件礼物,《魏氏春秋》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可见当时的曹操送了个空碗给荀彧。空碗是什么意思呢?

要知道 “碗”在古代写作“盌”,读音是一样的,曹操送碗的目的还是想挽留荀彧的。

而 “空”是指无物,寓意的大汉王朝只剩下一具空壳,已经名存实亡了。

曹操送空碗给荀彧,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想让他回心转意,跟着他去享荣华富贵。另一方面是如果你心里只有汉室,想再食汉禄,我就无法再满足你的愿望了。

荀彧是聪明人,才情更高于杨修,个中道理岂能不知,他一心只想匡扶汉室,可是又阻止不了曹操的野心,不想跳到他的碗里去,和他同流合污,只能服毒自杀了。

当然,关于荀彧的死,除了自杀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忧郁而死。

其实,无论荀彧是见空碗而自杀,还是寡欢而病死,都是为了理想而死,这样有骨气的人着实令人敬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