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歐洲革新收費模式 全球投研變革呼之欲出)

投資研究業務目前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重塑。新的投資策略、監管規定、商業壓力和技術進步,正迫使業內重新思考分析師的工作內容、工作形式以及他們與客戶溝通的方式,一場投資研究的變革正在自內而外的影響着資產管理行業的未來。

歐洲革新收費模式

引發蝴蝶效應

投研模式的改變,最直接的推動因素是歐洲的歐盟《金融工具市場指令》第2版的規定。該規定迫使該地區的資產管理公司直接爲研究支付費用,而不是向提供投研服務的券商提供交易佣金的方式來變相支付。這正悄然改變全球投資研究的性質。

這種明碼標價的方式,對投研的考覈有了更易量化的標準,可以更方便的比較來自不同投研機構所提供的智力產品的價值。就像從“以物易物”的方式進化到以貨幣爲中介的商品社會,智力產品的公開流通會加劇競爭,也會對投研產品質量提出更高要求。

直接支付分析費用的做法,引發了資產管理公司對研究方面的支出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像海嘯一樣席捲了投資銀行的研究部門——包括美國和全球其它地區的研究部門。考慮到將歐洲業務與全球業務分離的實際困難,許多資產管理公司已將這種研究費用進行“拆分”的做法推廣到世界各地。

其他市場趨勢也對投資研究產生了巨大影響。過去10年,隨着廉價、被動的指數跟蹤基金和計算機驅動的投資策略的興起,加上不少投資公司開始主要面向私募市場而非公衆運作,這一切都促使資產管理發生了巨大變化,而爲資管服務的投資研究也必須與時俱進。

美銀美林研究部稱,投資方式的改變,尤其是被動投資的興起改變了客戶的需求。這對不少傳統分析師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歷來專注於爲基金提供股票建議、宏觀研究和固定收益策略的分析師們,現在需要有更廣闊的視野。不少機構開始成立專門的部門來應對這一變化 ,如美國銀行就成立了專門的ETF策略團隊。

數據挖掘成爲新投研標配

技術的革新正重塑着投資研究,幾乎每家投行現在都在探索新技術的應用,及如何增強它們的分析能力。瑞銀的證據實驗室(Evidence Lab)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去年,該實驗室從投研部門分離出來,成爲一個獨立於其主要研究部門的單獨部門,負責收集、清理和向客戶出售數據。

證據實驗室並不是業內唯一,不過作爲一家獨立的公司運營卻不多見。 它最初模仿的是摩根士丹利的AlphaWise,後者由大約100名數據科學家、程序員和分析師組成。

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數據主管指出,這是一個重要時刻,隨着越來越多的投資公司將數據科學與傳統的投資模型結合起來,分析師也越來越多地轉向前沿的數據科學,以更好地迎合電腦驅動的投資者,這是賣方業務發生深刻變化的開始。

如今,分析師們篩選衛星圖像和信用卡數據等非傳統信息,或者使用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技術從大數據中獲取新的見解。摩根大通研究部指出,如果你所做的只是傳統的基本面分析,那就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

產品形式日新月異

目前,冗長的報告仍然是投資銀行及券商分析師的主要工作,但投研報告的形式正在演變。投研報告越來越注重吸引讀者,而不只是專注內容。 如今的報告往往更短、更有力,研究可以以視頻、現場活動甚至直播的形式呈現,也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甚至App程序發佈。

瑞銀研究主管多德指出,投研從業者必須適應時代,需要以客戶希望的方式向他們提供內容。許多投行或券商建立了個性化的投研門戶,而不只單純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研究報告。更多的投研報告被公開,大多數大型投資銀行的網站現在看起來更像智庫的網站。

“華爾街的研究報告究竟有沒有用?”有關分析師價值的問題並不新鮮。一些基金經理私下會質疑分析師的價值,他們稱,許多最優秀的分析師已轉型基金經理,剩下的那些分析師過於注重投研能否抓人眼球,且容易產生集體思維。

資本市場的演變已將投資研究部門置於一個棘手的境地,這個行業在它的生產和銷售方式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過,市場的進化沒有改變投研人員最基本的工作:即提出有見地的投資見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