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丈夫走后,吴秀真独自担负起家庭重担,一边照顾年迈的母亲与年幼的女儿,一边还要劳动糊口。虽然年事已高,可吴秀真依然坚持当初的愿望找到自己的丈夫。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自古中华有许多婉转凄凉的爱情故事,有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也有为爱双双化蝶的梁祝。
而今这个故事,虽无颠荡起伏,却暖人心扉。事情要从一张老照片说起,这是一张黑白的老旧照片,照片上是一对母女。
寒冬腊月里女儿穿着厚厚的棉袄,带着一顶小小的毡帽,许是有些紧张对着相机有些拘束,故而抿着嘴站得直直的。
母亲坐于身旁,穿着破旧的棉袄,想必家中拮据。可她却双手揣进袖子面带微笑,生活虽然艰苦,可是有女儿就有着盼头。
照片上母亲右侧似乎还坐着一名男子,可照片有明显被撕扯的痕迹,说明有人故意扯掉。正是这张破旧的照片,牵扯出了一个长达68年寻夫的凄美故事。
多情自古伤离别
1950年,诞生之初的新中国就面临超级大国美国的威胁: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登陆仁川,介入战争,并将战线延伸至我国鸭绿江边。
面对硝烟,我党成立"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拉开战争的序幕。
时年25岁的冯世杰,作为一名战士、一名优秀的党员,奉命参战。由于保密协议,冯世杰无法与妻子吴秀真详细说明自己此次任务,只说任务大概一年左右,自己便会归来。
草草说了几句他便远赴朝鲜。命运从不是一位仁慈的人,两人均不知道,此次离别竟成永别。
自丈夫走后,吴秀真独自担负起家庭重担,一边照顾年迈的母亲与年幼的女儿,一边还要劳动糊口。一次次深夜哭醒,虽然艰难,但是只要想到丈夫与女儿,也要咬牙坚持。
一年后,本应归来的丈夫还是杳无音信。坚强的吴秀真坚持不住了,她以为丈夫抛弃了这个家,远走高飞,一气之下把那张丈夫离去前拍的全家福拿出,怒撕全家福,然而她却不知,他已在战场牺牲。
"从此夫妻成陌路"是吴秀真心中唯一的想法,殊不知一见情郎去,悔恨终身留。
众里寻他千百度
时隔两年,当吴秀真以为丈夫抛妻弃子不会回来时,"丈夫"却回来了,不过回来的却是一张烈士证。
得知丈夫已经牺牲的吴秀真犹如晴天霹雳,瘫坐在地,原来一直都是自己胡思乱想,丈夫虽舍小家,却顾大家,保家卫国壮烈牺牲。
吴秀真想询问丈夫葬于何处,得到的结果却是由于战事紧急,没有骨灰,也不知其安葬地点。
吴秀真痛苦不已,可是她明白,自己作为烈士家属,不能倒下,她要替丈夫支撑起这个家。
此时的吴秀真已不像一年前的彷徨无措,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年迈的婆婆因得知儿子壮烈牺牲,万念俱灰哭瞎了双眼,吴秀真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面对女儿,吴秀真既当爹又当妈,抚养女儿长大。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68年,吴秀真除了照顾家庭,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寻到丈夫安葬于何处,她坚信丈夫一定在某个地方安静的等着她,她也想到丈夫的坟前对他说明,是自己错怪了他。
这68年的日日夜夜,曾今照片上笑容可掬的妇人,如今已成满头白发的老妪。虽然年事已高,可吴秀真依然坚持当初的愿望找到自己的丈夫。
最终,吴秀真女儿在前往韩国寻找父亲埋葬地信息时,偶遇帮助寻亲的志愿者。她详细描述了父亲在离开前的信息,与所在部队番号。志愿者在详细查找后,在朝鲜志愿军公墓上找到了父亲的名字。
原来当时因战事焦灼,冯世杰所在连队在抗击美军过程中全部壮烈牺牲,故无法找到遗体。朝鲜人民为感激解放军战士为其做出巨大贡献,建立公墓,把烈士名字一个个刻在上面,以供后人瞻仰。
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草
得知丈夫安葬于何处的消息,吴秀真百感交集,年过九十的她在家中整整哭了一个下午。
68年的寻找,生活的种种艰辛如幻灯片一般一幕幕从眼前划过。坚持自己走下去的信念,最终让自己找到了丈夫。
吴秀真本想亲自前去,可是由于年事已高,她无法踏上去往朝鲜的列车。"想念却不能相见,爱着却又几番离愁,无人可诉...唯有这落寞,悄悄地发芽生长,终是撒了遍地的愁,无人收。"可能这就是吴秀真的心情。
家人们收拾行李时,吴秀真想到那个心心念念之人,嘱咐他们,多带一些衣物,不要让他在那边着凉。
女儿听着,默默流泪,母亲对父亲的思念,如同山海。临行前,佝偻身躯的吴秀真哆哆嗦嗦从抽屉中拿出那张珍藏了68年的全家福,让女儿带到丈夫坟前。她紧紧盯着手中的照片,嘴里喃喃说着"如果修复那该多好"。
这一句话在68年的时间里,她说了无数遍。如果不是因为当初自己的胡思乱想,这张全家福本应是自己心中最美的回忆。
虽然照片中丈夫的形象已经消失了68年,可自己心中,丈夫依然是当初离家前的模样。不管光阴流逝,岁月在自己身上打下多少烙印。自己依然等待着,等待着丈夫回家。
"如果他死了,我会第一个感知到。"吴秀真的故事让人想起《漫长的婚约》中那个为爱寻找未婚夫的玛蒂尔德。
"我要找到你,不管南北东西,直觉会给我指引,若是爱上你,别问什么原因,第一眼就能够认出你。"当面对爱人的离去,生活的苦难,吴秀真并未选择一了百了,而是负重前行,坚强地走了下去。
爱情不就是一个漫长的执着么?脑海中想起柳永写的那首《雨霖铃·寒蝉凄切》"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