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家族羣裏隔三差五就會有人轉發《味精高溫致癌,你還在喫嗎?》之類的文章。

  文章裏把味精和雞精說成了毒藥,說兩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喫味精掉頭髮,喫雞精能致癌……

  家人對這種理論深信不疑,起初我也被唬的一愣一愣的。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央視爲味精闢謠,我急忙在家族羣告訴大家,雞精和味精都是安全的。

  可能是因爲解釋不當,大家各執一詞爭執不下,最後,我被踢出了家族羣。

  什麼是鮮?

  足足過了一天,我還是被重新邀請回了羣,畢竟“味精緻癌是謠言”的消息已經鋪天蓋地了。母親大人也表示她把我踢出去只是手滑了一下,果然是親媽了。

  家人紛紛表示我是對的,畢竟做菜不加味精沒有鮮味,不好喫。

  爲什麼菜裏沒有鮮味就不好喫?鮮到底是什麼呢?

  查閱資料我才知道,鮮指的就是滋味美好,鮮美,鮮甜,有的時候也特指魚蝦和水產物,畢竟人家叫海鮮,能不鮮嗎?

  鮮味的祕密

  從小我就覺得鮮這種味道特別神奇,哪怕是很普通的菜,加上一點味精就會變得特別好喫,那就是鮮的味道。

  畢竟本人飽讀詩書,所以在此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鮮”大家不知道的事情。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其實鮮有兩副面孔,鮮的第一副面孔就是天然之鮮

  蟹、魚子醬、野生竹蓀,這些都是自然的“鮮”,用這些食材烹煮出的食物,不用加任何鮮味掉料,菜品中自然而然帶着鮮味。

  第二副面孔則是必須要經歷腐敗,是腐敗之鮮

  奶酪、臭豆腐、火腿,想要喫到這些美食離不開等待與發酵,經歷過腐敗的食材會展現另外一種鮮。

  而味精的主要成分爲穀氨酸鈉,它最初是從自然中海藻裏提取製成的,也可以說,味精可以歸類爲鮮的第二副面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