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大师论坛

2018年11月12日,CISD第五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中国专家主题讲座在北京东苑戏楼举行,陈蔚、韩生、李锐丁、邢辛、严文龙、游暐之(嘉宾排名不分先后,以姓氏字母排序)六位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的工作领域,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独到的见解,为在场听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总编赵妍担任讲座主持。

严文龙

导演、舞美及剧场设计师。1985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美设计专业,现任中国国家话剧院舞美设计,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创作涉及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电视晚会、大型活动开幕式、户外商业演出、非标剧场设计。

从零开始,设计一个感动人心的演出

我认为演出是无法用文字来描绘的,舞台更是如此,舞台美术就像讲不通的道理,而一个讲不通的道理,可能是最好的道理。

虽然我没有看过波达先生的演出作品,但是看了一些图片,想起一个网络词汇——不明觉厉,意思是“虽然不明白但感觉很厉害”。我认为这是演出的魅力所在,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说明白了。

“从零开始,设计一个感动人心的演出”,这个题目我想了很久,有点高大上的感觉。因为这次讲座的主题带有“整体”,所以贴合这个主题,我想谈一个演出整体性的问题,恰好我也有这样的工作经验。

音乐剧《文成公主》

虽然这是部音乐剧,但却带有一点点歌剧的气质,跟英国或者美国的音乐剧不一样,它并不是载歌载舞的音乐剧的结构,也不是外国歌剧的制作方法,同时又不像中国的传统歌剧。

当初,我们做这部音乐剧时并不被看好,甚至有人质疑,“一帮不是专业做音乐剧的人怎么搞音乐剧”?我觉得任何艺术创作都不应该有框框,国内有很多做音乐剧的人总喜欢说美国音乐剧的结构、形式如何如何。

在我看来,以音乐的形式为主要手段的表演就叫音乐剧。歌剧也是音乐剧,音乐剧就是现代的歌剧,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很多人喜欢用理论框住一件事情,我觉得这是非常糟糕的,我也很不认同。

佛教有一句话:我们看不清一个事物的本质,就是因为我们固有的认知。对一个事物有“概念”,同时我们会被这个“概念”给框住,以此来进行好坏、对错的判断。其实世界上并没有纯粹的对和错,只有“他是他你是你”。

做音乐剧,像什么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它有没有真正打动当代中国观众的心,只要能打动人心,那么是什么形式无所谓,我觉得都是好的。

当时在创作这部音乐剧时,既没有剧本也没有音乐、舞美,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题材。一个16岁的女孩,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我认为真正精彩的是,她如何从长安走到拉萨。我画的第一张草图是“启程”,因为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长安城、宏伟的宫殿、金色的柱子、大大的石阶、送行的人与出发的队伍,这样一个完整的画面。

因为舞美设计和导演的双重身份,我比一般的导演多一个表现手段,我能够先把舞台的面貌画出来。而在做舞美设计时,我会把演员当做一个重要的元素放进草图里。我觉得舞美不能是一个空的景象,加上演员才是完整的画面,如果没有演员,舞美的魅力会大打折扣。

我在脑海里想象他们移动的方向、行进的过程。在合唱声中,巨大的布景的移动和演员的整体移动形成一个场景,相当震撼。而坐在前排的观众会产生一种错觉,感觉自己也在移动,我自己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效果。

在从大唐去吐蕃的路上,有一条倒淌河,这是大唐和吐蕃交界的地方。因为路途遥远,所以大家都开始思乡,不愿前行,因为一旦过了这条河就再也回不到大唐了。文成公主有一个宝镜,据说这个宝镜能映射出长安的景象。因为文成公主肩负着国家的使命,不能沉沦在思乡的感情中,所以就毅然决然地摔碎了宝镜,没想到这个宝镜化作成了山峰。

我设想的是舞台上搭一条绸布来象征河流,后面视频里的河流也不是写实的河流,是演员用布表演出来的河流,实景与视频结合,在视觉上营造出“河流”一直延伸到远方的样子,而且是倒淌而流的,“向东流”变成了“向西流”。

高潮部分是文成公主率领所有人跪别长安,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特别很感人的剧情,编剧老师的配词很切合,“走不到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整个演出的核心思想也在于此。

我们设想出一个剧情,在行走过程中,文成公主会想象松赞干布是什么样的人。这种不断的想象使她进入了一个梦境。虽然是政治婚姻,但我们把它描绘成美好的爱情传奇,这个梦就是她和松赞干布的相会。歌词也非常动人,“行走在寸草不生的荒野,我的心中开满鲜花”。在舞台上,我们使用大屏和转台来共同呈现鲜花盛开的样子。

在到达拉萨之前,和亲队伍途经一座雪山,历史上确有记载。故事发生了转折,文成公主一行遇到了雪崩(当然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事情),这意味着文成公主要接受生命的考验。

我们创作出一个带有玄幻色彩的情节,当文成公主被埋在雪山底下的时候,是歌队扮演的当代僧人穿越千年的历史,来到千年以前的雪山救出了文成公主,这是一个虚拟的穿越故事。我认为戏剧要有一些极端化的、意想不到的剧情,才会比较有意思。

当歌声再次响起,歌词变成了“走不到的地方是远方,回不到的地方是故乡”,因为她处于濒临死亡的边缘,所以远方也没有到达,故乡也回不去了。此时,人物、音乐、布景融合成一体,营造出震撼动人的场景。

最后是一个欢乐的结局,文成公主抵达吐蕃和松赞干布完婚。

为什么说从零开始呢?什么东西都没有,作为导演和舞美设计的我,以画草图的方式,把所有的剧情都表达了出来。

实景演出《嫦娥》

这是现场的施工图,修建的场景很宏大。在这个实景演出地,我们创造出一个嫦娥的“奔月基地”。舞台的LED屏幕有40米高,因为我想表现天空,所以必须得达到40米高。

我们不仅要想象远古时代的场景,也要设想服饰造型。后羿的服装,我们做了特别设计,以弥补演员身材上的不足。我们设计出“肌肉服装”,让他穿上之后看起来像后羿那么健壮。

这张照片很有意思。剧本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歌词,我希望是用当地原生态的音乐形式来演唱,于是我们找到了当地的一位农民,他唱得非常好。为了追求自然,我们在室外完成了录音。当他转身面对农田演唱时,我们就用录音笔录下了歌声。现在我越来越深刻感受到民间音乐的魅力。

剧中有一个表现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情节,我们专门设计了“生孩子”的场面,女演员在一分钟之内要生8个孩子,现场的观众看到这段就爆笑。其实,这个场面对服装和设计的要求都比较高,很有挑战性。

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星火。被后羿射掉的9个太阳变成了恶魔,然后来侵害月亮湾的生活,而且要熄灭掉祖先传下来的星火,我们做了一个巨大的星火,需要人力抬着,后羿率领着大家冲破大黑鸟的进攻,战胜了恶魔。

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改编成:嫦娥为了挽救族群,吃下仙丹飞到月亮上面,摇动月亮上的一颗桂花树,让月亮上的桂花飘到人间,治好大地上的瘟疫。但是,她要跟后羿永生永世的分离,一个人在月亮上孤寂的渡过几万年的时光。演出时,在他们分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都被打动了,潸然泪下。

最后,白发三千丈的后羿面对着月亮,他在地上,嫦娥在月亮上,他们两个人将一直分离下去,永世不复相见,此时老乡的歌声再次响起……演出结束。

我讲的两个剧目有一个共同的理念——我们从零开始,要设计一个感动人心的演出。然而现在的很多演出并不能打动人心,只是在单纯地炫耀声光电技术。感动人心的内容并不影响声光电的运用,但是只有声光电而没有精彩的内容,却无法打动人心。

我一贯的观点就是颠覆传统错了也是对的,没有对错,关键是要颠覆。

往期回顾:

·游暐之:歌剧需要怎样的舞台呈现

近期,学会微信公众平台将陆续推出更多中国专家主题讲座,敬请关注~

文字整理:张丽佳

摄影:刘钰莹

图片:严文龙提供

责编:张丽佳

媒体合作平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