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一輩的人說,瓊瑤劇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火遍全國,那時候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基本上都是《在水一方》《梅花三弄》《鬼丈夫》以及《庭院深深》。

近乎完美的劇本再配上一衆俊男靚女的演繹,彷彿只要電視劇配上“瓊瑤”二字,就是收視率冠軍的保證。

可隨着時光的流逝,之前飽受稱讚的電視劇,如《情深深雨濛濛》,《一簾幽夢》等飽受詬病,甚至不少網友笑談,“真想回到過去,打自己三巴掌,當時怎麼看這種劇,還喜滋滋的。”

有人說,是因爲瓊瑤劇的劇情在當今社會略顯老套,年輕人不愛看。可之前於正抄襲她的《梅花三弄》所拍攝出的《宮鎖連城》,不是依舊很受大家歡迎嗎?

還有人說是因其“獨特”的三觀,導致大家的反感。話雖如此,但還是那句話,如果一部電視劇都能帶偏年輕人的三觀,那代表我們年輕人的思想本就有問題。

各有各的說法,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因爲當今社會,無論男女,再也沒有人相信或者期望傻白甜般的愛情了。”

瓊瑤塑造了不少“傻白甜”女主,從《窗外》開始,到後面的《新月格格》,《還珠格格》,基本上都是女主單純無心機,男主一門心思愛女主,也說不出理由。

但現在的年輕女孩子們,有幾個願意當“小白兔”的?我們成長的環境,氛圍,甚至包括家庭的教育,都在告訴我們,要成爲獨立自主的現代女性。

不需要男人保護,不需要男人憐惜,我們要的是勢均力敵,雙方互惠互利,能彼此攀附依靠的愛情。

可這種愛情,在瓊瑤劇中少之又少,也因此不受大家的喜愛。

愛情除了身體上的契合,更重要的是靈魂上的搭配。

當兩個人在一起,找不到共同語言,沒有相似的終極目標,在漫漫人生路上,又有幾個是能長久以往的相處下去呢。

也因此,很多人無法理解,算得上行業精英的楚濂,會喜歡無所事事的紫菱。

也無所理解,驍勇善戰,看透生死的努達海,會喜歡一個只會流淚裝柔弱,絲毫沒有智慧的新月。

這種搭配,在現在的年輕人看來,的確有些勉強“湊對”的嫌疑。

還有一點則是,瓊瑤所倡導的“愛情至上”理論。在她的筆下,所有人都圍繞着“愛情”兩個字打轉,除此之外,也找不到其他事情做。

這代表人物可就太多了,基本上她百分之九十的女主,都有這種屬性。

不用工作,不用學習,一心等着男主來愛就好。這可能是反映了那個年代女性的追求,但不同的年代,女性的追求也有所不同。

現在的女性,不是不要愛情,而是不僅僅只要愛情。她們更看重家庭與事業,要成就自己的價值。

而一個沉醉於愛情無法自拔的人,怎麼可能實現人生價值呢?更多的只會讓旁人厭煩。

“大姐,你年紀一把了,還指望轟轟烈烈的愛情,指望別人用愛澆灌,到底好不好意思啊?”

從這一角度看,也代表我國女性思想上的覺醒,是很好的發展趨勢。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瓊瑤熱衷寫姐妹之間,閨蜜之間的愛情糾葛。其中,《一簾幽夢》,爲其代表作,這是我最不喜歡看的她的一部小說。

爲什麼姐妹之間,要因爲一個男人撕裂鬧掰呢?多年的姐妹之情,卻不如平白冒出來的一個男人來的重要,這對親情之間的描寫,未免也過於脆弱。

前幾年,有好幾部特別火的劇,其中《歡樂頌》和《我的前半生》可排上名次。

但兩者評分卻千差萬別,網友們評價《歡樂頌》,“終於看到一部,閨蜜之間不用搶男友,而是努力奮鬥,一心拼事業的戲了。”

《歡樂頌》之所以能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勝“真實”二字上面,現實生活中真正的朋友,有幾個會去搶自己閨蜜男朋友的,是男人都死光了,還是手機不好玩。

而之所以17年熱播的《我的前半生》評分不斷下滑,也是因爲最終劇情落入了俗套,男主愛上女友的閨蜜,使觀衆感到厭惡。

在這方面,不少網友由衷地誇了誇前段時間熱播的韓劇《你好,再見,媽媽》,女主死去後,男主迎娶了女二,而女主復活後,反而和女二成爲了好朋友。

兩個人雖然愛同一個男人,但都持有自己的驕傲與底線,性格瀟灑且獨立,沒有強取豪奪,狗血奪愛,不是也很受大家的歡迎嗎?

不過好在,近幾年有關女性題材的電視劇,慢慢地也有所進步與轉變。給女孩子們的選擇,不再僅是情情愛愛。

女孩們有了更深層次的追求與目標,這也算是一種進步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