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學術周:“漢語教學與研究”專題研討與對話

2018年11月13日,作爲“北師大文學院-韓國延世大學中文系學術交流周”活動的一部分,文學院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研究所、現代漢語研究所師生與韓國延世大學中文系師生代表團展開了關於“漢語教學與研究”的專題研討和對話,延世大學中國學研究院院長金鉉哲教授、原中文系主任金長煥教授、北師大張維佳教授、李晉霞教授、張和友教授、孫煒副教授、榮晶副教授、王慶副教授、周士宏副教授、汪高武副教授等與會交流。

讀而思

duersi

上午的專題研討由張維佳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紹了北師大文學院與會教師、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研究所研究方向,然後說明了本專題研討會的緣起和意義。延世大學金鉉哲教授介紹了韓國延世大學中文系、中國學研究院及代表團成員,明確表示希望未來能夠與文學院開展持續合作。

隨後,金鉉哲教授做了題爲“韓國漢語教學課程和語法研究的開發原理與實際情況”的彙報,介紹了韓文的歷史,韓國漢語學習人口、漢語教材、漢語教學類型、漢語能力考試等情況。參會教師就在中韓國留學生漢語學習情況、韓國學生二語習得教學方法、用語言學理論指導語言教學、韓國漢語教材編寫本土化等問題與金鉉哲教授進行討論,來自沙河校區的博士生也參加了研討,氣氛熱烈。

下午,是“中韓教授對談”環節,由現代漢語研究所李晉霞教授主持。金鉉哲教授以《韓國漢語語法的研究成果與展望》爲題進行匯,介紹了韓國語言類學科分類、韓國漢語學者及其研究的統計、目前韓國漢語語法學史的重要成果等。韓國漢語虛詞研究是韓國漢語語法學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金鉉哲教授用可視化的圖表展示了“韓國漢語虛詞研究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指出虛詞的詞彙/詞性是該領域研究的熱點。2010年至今,關於古代漢語介詞的研究比較多,語氣詞和語法化研究增多;現代漢語中韓比較、漢語教育的研究比重增加,類型學、方言等研究呈現出多樣化趨勢。

//////////

隨後,張維佳教授以《比較視閾:國家語言能力建設》爲題,從語言政策制定過程中的焦慮說起,分析了經濟全球化、政治區域化與國家語言能力的關係,並以國際化的比較視角,從國家通用語言和官方語言的選擇、科學對待各民族語言和方言、國家通用語的國際傳播、國家外語戰略和政策的制定、語言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語言服務業發展和AI人工智能時代的語言技術等七個方面來分析涉及到國家語言能力建設的諸多問題。北京語言大學張美霞副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張和友教授、王慶副教授、延世大學博士生明洋洋跟兩位教授就韓漢詞類、韓日漢字使用情況、學生培養計劃、語言退化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與會嘉賓合影留念

供稿丨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研究所 林晗

編輯丨洪羽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