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计划”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素养提升项目是深圳市宝安区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通力合作打造的精品项目。该项目预计持续两年,旨在针对深圳宝安区小学语文现状,结合北京师范大学乃至全国最优质的语文教育资源,为其量身定制全方位培养计划,并致力于提升种子教师的教育理解力和教育全局观、专业知识及技能及科研能力与学科视野,为宝安区打造出一支具有一流教育视野、一流教学能力和一流研究能力的语文教师队伍,从而带动宝安教育的整体发展。

“导师制”是项目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种子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组成导师组,导师针对每位教师的研究课题进行个性化指导,最终形成论文、精品课堂等研究成果。

今年“导师制”项目开展以来,在文学院和宝安区教育发展事务中心的支持下,在导师们的倾力指导和种子教师们积极热情的响应下,种子教师们的《研究意向书》均已完成。继上次推送后,本次我们邀请了古代汉语组的学术导师王立军教授和现当代文学组的学术导师张国龙教授,对本组种子教师所交意向书中比较突出的两篇,做出简要点评。

古代汉语组

魏锦珠老师《研究意向书》部分摘录

研究题目

小学语文低段课外阅读卡的开发与运用

研究目标

利用学校的语文教师团队,尝试运用阅读卡片帮助学生梳理和记录他们在阅读中的理解与感悟,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阅读评鉴和阅读表达,力求能让学生做到自主阅读。

研究内容

(1)阅读卡的开发

根据不同的阅读策略及不同体裁的书目设计不同的阅读卡,在阅读卡上体现方法的指导,不同的板块难易程度不同,并且考查学生多维度的阅读能力。

(2)以阅读卡为“引子”,指引学生阅读方向,拓展大量阅读。

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为学生推荐适当的课外阅读书籍,利用阅读卡,记录学生实际课外阅读的过程,引导学生有序阅读,大量阅读,既有主题性相同写法不同的阅读书目推荐,又有主题性相同写法一致的书目推荐,既有不同主题的横向对比书目推荐,又有不同主题的纵向对比书目推荐。

(3)以阅读卡为“支架”,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策略。

根据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利用导读推荐的读书方法,教给学生读不同类别的书,用不同的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培养基本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卡,记录阅读收获,小结读书方法,习得阅读策略。

(4)以阅读卡为“载体”,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沉淀阅读积累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自己的思考积累,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在班级共读一本或一类书后,教师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卡,在课堂上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探讨阅读疑惑,激发想象,提升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甚至以年级为单位,收集优秀的阅读卡,做成独具个性的册子,又形成校本的“课外阅读卡”,从而加以推广,更好地营造阅读氛围,形成系统化的阅读方向。

针对一年级学生阅读《七色花》和《昆虫记》设计的阅读卡:

学生的《七色花》阅读卡

学生的《昆虫记》阅读卡

预期成果的创新之处

我们的研究摒弃了阅读卡主要停留在对词句摘录或心得上,相当于做读书笔记的这种现状,立足于有针对性、科学性、指导性和趣味性的阅读卡的开发和运用。我们的阅读卡,不仅会针对不同的书籍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性的设计,还有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读,帮助孩子迅速理清书本脉络,内容上侧重让孩子通过完成这个阅读卡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并以一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式来设计和呈现阅读卡,让孩子在读写绘的过程中爱上阅读。这样不仅符合低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更能有效激发低段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导师王立军教授点评

魏锦珠的研究意向书《小学语文低段课外阅读卡的开发与运用》写作认真,内容充实,目标清晰。特别是作者提供了较多的阅读卡设计实例,体现了自己对阅读卡功能的创新性理解。作者打破以往阅读卡仅仅相当于做读书笔记的现状,充分发挥阅读卡在阅读活动中的“引子”“支架”“载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阅读评鉴和阅读表达,有效激发低段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这些探索都是很有意义的。

下一步在对研究意向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课外阅读卡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

(1)要强调导读性。

可以加一个简要的“导读”部分,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启发学生关注阅读对象,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对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的阅读材料,要采取不同的导读方式。如成语故事,往往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有其教育意义,设计导读时就需要让学生关注到这一点。

(2)要强调目标性。

论述课外阅读卡的功用时,需要阐释能完成《课标》中的哪些相关能力(如阅读能力)的训练,以突出语文学习的目标性。

(3)要强调有序性。

所设计的各种阅读卡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将这些阅读卡运用到教学中时,也要有层次性、有次序。

(4)要强调适用性。

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具体学情来设计阅读卡。

总之,在设计阅读卡时,要从理论上阐释其功能定位,在宏观上有一个总体思考,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有效的。要基于上述四个原则,对提交的阅读卡实例作进一步修改;针对目前阅读卡的不足之处,找到突破点,完善设计策略,保证阅读卡的有效性。

现当代文学组

庄玉芳老师《研究意向表》部分摘录

研究题目

小学生现代儿童诗歌写作能力培养探究

研究目标

(一)培养学生学习现代儿童诗歌的兴趣与爱好,养成在生活中事事、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现代诗歌魅力的好习惯。

(二)帮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诗歌仿写技巧,又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写作能力。

研究内容

(一)分专题点拨,了解诗歌特点。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分专题搜集中外经典现代儿童诗歌范例,在课内给予点拨、指导,使学生了解现代儿童诗歌的语言特点,能积累“语序倒置、成分省略、词性转变、语句凝缩、反常搭配”这些知识。

(二)课内外结合,有效进行仿写。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令仿写训练与现代儿童诗歌教学相结合,模仿与创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自信心。我们先从教材入手,现行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从内容、语言到表达形式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在此基础上,引进中外经典现代儿童诗歌作品,课堂中有意识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将“学——用”、“仿——创”紧密结合起来,降低习作难度。

(三)循思维特点,灵活开展创作。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逐步引导他们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写作,在“仿”中求“创”,“创”中求“活”,“活”中求“新”,从而提高了学生诗歌鉴赏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做到了愿写、能写、乐写。

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诗歌教学是学生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的文化遗产的途径之一。由于诗歌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比较少,学生已有的阅读积淀有限,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也就有了一定得难度,诗歌理解的障碍,使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偏差颇大。在教学中,大多语文老师注重其他体裁文章的教导,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现代儿童诗歌解读和鉴赏能力的培养,更不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创作小诗歌。由此,该选题应运而生,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导师张国龙教授点评

儿童即诗。儿童通常是反生活、反逻辑的,这与诗歌反叛世俗、庸常的品性天然契合。而且,如同儿童画之于成人画,儿童诗歌之于成人诗歌在美学规范上存在质的差异。儿童诗歌更多的强调“儿童趣味”和“无意思的意思”,而并不在意诗歌的意象、观念等恒定的审美观照。提升小学生的现代儿童诗歌的写作能力,无疑是培养小学生审美体验和经验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题有现实意义。始于阅读鉴赏,继而仿写,最终自主、自由写作。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恰当。前期积累的儿童诗歌文本和理论资料翔实,而且,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不过,对于儿童诗歌本体的研究尚需深化。此外,还应顾及小学生各个年龄的差异,遴选更适合的儿童诗范本,以期在儿童诗歌的写作实践中更具有“针对性”、“阶段性”和“递进性”。

看过这两位种子教师的“优秀作业”及两位学术导师的精彩点评,相信种子教师们一定有所收获,对接下来的研究也是更有信心了!期待有更多优秀的“薪火成果”继续推出,真正将语文教育的火种,薪火相传!

编辑 | 冯可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