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計劃”小學語文骨幹教師素養提升項目是深圳市寶安區和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通力合作打造的精品項目。該項目預計持續兩年,旨在針對深圳寶安區小學語文現狀,結合北京師範大學乃至全國最優質的語文教育資源,爲其量身定製全方位培養計劃,並致力於提升種子教師的教育理解力和教育全局觀、專業知識及技能及科研能力與學科視野,爲寶安區打造出一支具有一流教育視野、一流教學能力和一流研究能力的語文教師隊伍,從而帶動寶安教育的整體發展。

“導師制”是項目中獨具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位種子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研究方向的導師,組成導師組,導師針對每位教師的研究課題進行個性化指導,最終形成論文、精品課堂等研究成果。

今年“導師制”項目開展以來,在文學院和寶安區教育發展事務中心的支持下,在導師們的傾力指導和種子教師們積極熱情的響應下,種子教師們的《研究意向書》均已完成。繼上次推送後,本次我們邀請了古代漢語組的學術導師王立軍教授和現當代文學組的學術導師張國龍教授,對本組種子教師所交意向書中比較突出的兩篇,做出簡要點評。

古代漢語組

魏錦珠老師《研究意向書》部分摘錄

研究題目

小學語文低段課外閱讀卡的開發與運用

研究目標

利用學校的語文教師團隊,嘗試運用閱讀卡片幫助學生梳理和記錄他們在閱讀中的理解與感悟,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感知、閱讀理解、閱讀評鑑和閱讀表達,力求能讓學生做到自主閱讀。

研究內容

(1)閱讀卡的開發

根據不同的閱讀策略及不同體裁的書目設計不同的閱讀卡,在閱讀卡上體現方法的指導,不同的板塊難易程度不同,並且考查學生多維度的閱讀能力。

(2)以閱讀卡爲“引子”,指引學生閱讀方向,拓展大量閱讀。

根據低段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爲學生推薦適當的課外閱讀書籍,利用閱讀卡,記錄學生實際課外閱讀的過程,引導學生有序閱讀,大量閱讀,既有主題性相同寫法不同的閱讀書目推薦,又有主題性相同寫法一致的書目推薦,既有不同主題的橫向對比書目推薦,又有不同主題的縱向對比書目推薦。

(3)以閱讀卡爲“支架”,培養學生閱讀的方法,掌握閱讀策略。

根據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能力,利用導讀推薦的讀書方法,教給學生讀不同類別的書,用不同的方法,以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培養基本鑑賞能力。指導學生做好閱讀卡,記錄閱讀收穫,小結讀書方法,習得閱讀策略。

(4)以閱讀卡爲“載體”,指導學生閱讀思考,沉澱閱讀積累

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好自己的思考積累,根據學生的閱讀實際,在班級共讀一本或一類書後,教師指導學生做好閱讀卡,在課堂上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探討閱讀疑惑,激發想象,提升閱讀能力和綜合能力。甚至以年級爲單位,收集優秀的閱讀卡,做成獨具個性的冊子,又形成校本的“課外閱讀卡”,從而加以推廣,更好地營造閱讀氛圍,形成系統化的閱讀方向。

針對一年級學生閱讀《七色花》和《昆蟲記》設計的閱讀卡:

學生的《七色花》閱讀卡

學生的《昆蟲記》閱讀卡

預期成果的創新之處

我們的研究摒棄了閱讀卡主要停留在對詞句摘錄或心得上,相當於做讀書筆記的這種現狀,立足於有針對性、科學性、指導性和趣味性的閱讀卡的開發和運用。我們的閱讀卡,不僅會針對不同的書籍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性的設計,還有教師精心設計的導讀,幫助孩子迅速理清書本脈絡,內容上側重讓孩子通過完成這個閱讀卡提升自身的閱讀素養,並以一種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方式來設計和呈現閱讀卡,讓孩子在讀寫繪的過程中愛上閱讀。這樣不僅符合低段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更能有效激發低段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真正成爲閱讀的主人。

導師王立軍教授點評

魏錦珠的研究意向書《小學語文低段課外閱讀卡的開發與運用》寫作認真,內容充實,目標清晰。特別是作者提供了較多的閱讀卡設計實例,體現了自己對閱讀卡功能的創新性理解。作者打破以往閱讀卡僅僅相當於做讀書筆記的現狀,充分發揮閱讀卡在閱讀活動中的“引子”“支架”“載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感知、閱讀理解、閱讀評鑑和閱讀表達,有效激發低段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真正成爲閱讀的主人。這些探索都是很有意義的。

下一步在對研究意向書進行完善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課外閱讀卡設計的幾個基本原則:

(1)要強調導讀性。

可以加一個簡要的“導讀”部分,給予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啓發學生關注閱讀對象,幫助學生理解閱讀對象,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同的閱讀材料,要採取不同的導讀方式。如成語故事,往往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有其教育意義,設計導讀時就需要讓學生關注到這一點。

(2)要強調目標性。

論述課外閱讀卡的功用時,需要闡釋能完成《課標》中的哪些相關能力(如閱讀能力)的訓練,以突出語文學習的目標性。

(3)要強調有序性。

所設計的各種閱讀卡之間,要有一定的邏輯順序。將這些閱讀卡運用到教學中時,也要有層次性、有次序。

(4)要強調適用性。

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根據具體學情來設計閱讀卡。

總之,在設計閱讀卡時,要從理論上闡釋其功能定位,在宏觀上有一個總體思考,這樣做出來的東西纔是真正有效的。要基於上述四個原則,對提交的閱讀卡實例作進一步修改;針對目前閱讀卡的不足之處,找到突破點,完善設計策略,保證閱讀卡的有效性。

現當代文學組

莊玉芳老師《研究意向表》部分摘錄

研究題目

小學生現代兒童詩歌寫作能力培養探究

研究目標

(一)培養學生學習現代兒童詩歌的興趣與愛好,養成在生活中事事、時時、處處都可以感受現代詩歌魅力的好習慣。

(二)幫助學生能掌握基本的詩歌仿寫技巧,又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詩歌鑑賞和寫作能力。

研究內容

(一)分專題點撥,瞭解詩歌特點。在課題的研究中,我們分專題蒐集中外經典現代兒童詩歌範例,在課內給予點撥、指導,使學生了解現代兒童詩歌的語言特點,能積累“語序倒置、成分省略、詞性轉變、語句凝縮、反常搭配”這些知識。

(二)課內外結合,有效進行仿寫。在課題的研究中,我們令仿寫訓練與現代兒童詩歌教學相結合,模仿與創造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自信心。我們先從教材入手,現行教材中的課文,文質兼美,從內容、語言到表達形式都爲學生的寫作提供了範例。在此基礎上,引進中外經典現代兒童詩歌作品,課堂中有意識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將“學——用”、“仿——創”緊密結合起來,降低習作難度。

(三)循思維特點,靈活開展創作。我們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逐步引導他們從機械仿寫過渡到變通仿寫,最後發展成創造性寫作,在“仿”中求“創”,“創”中求“活”,“活”中求“新”,從而提高了學生詩歌鑑賞和寫作能力,讓學生做到了願寫、能寫、樂寫。

理論和實踐意義

中國語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有生命力的語言。詩歌教學是學生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的文化遺產的途徑之一。由於詩歌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比較少,學生已有的閱讀積澱有限,學生理解和掌握詩歌也就有了一定得難度,詩歌理解的障礙,使學生在鑑賞詩歌時偏差頗大。在教學中,大多語文老師注重其他體裁文章的教導,卻忽略了對學生進行現代兒童詩歌解讀和鑑賞能力的培養,更不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創作小詩歌。由此,該選題應運而生,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導師張國龍教授點評

兒童即詩。兒童通常是反生活、反邏輯的,這與詩歌反叛世俗、庸常的品性天然契合。而且,如同兒童畫之於成人畫,兒童詩歌之於成人詩歌在美學規範上存在質的差異。兒童詩歌更多的強調“兒童趣味”和“無意思的意思”,而並不在意詩歌的意象、觀念等恆定的審美觀照。提升小學生的現代兒童詩歌的寫作能力,無疑是培養小學生審美體驗和經驗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課題有現實意義。始於閱讀鑑賞,繼而仿寫,最終自主、自由寫作。本課題的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恰當。前期積累的兒童詩歌文本和理論資料翔實,而且,在實際教學中積累了相當的經驗。不過,對於兒童詩歌本體的研究尚需深化。此外,還應顧及小學生各個年齡的差異,遴選更適合的兒童詩範本,以期在兒童詩歌的寫作實踐中更具有“針對性”、“階段性”和“遞進性”。

看過這兩位種子教師的“優秀作業”及兩位學術導師的精彩點評,相信種子教師們一定有所收穫,對接下來的研究也是更有信心了!期待有更多優秀的“薪火成果”繼續推出,真正將語文教育的火種,薪火相傳!

編輯 | 馮可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