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北京发展过程

  感受北京发展成果

  融入北京发展大势

  

  北京林业大学师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2018年,北林6支团队项目入选市级“双百行动计划”,15支团队项目入选校级“双百行动计划”。

  

  今天,跟着小编走近“首都非遗燕京八绝的传承和保护”项目~

  背景

  01

  北京作为首都及六朝古都,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主要可分为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其中“燕京八绝”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首都京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带有北京特有的皇家风范与文化底蕴,更是一条宝贵的中华文脉。

  02

  意义

  本调研立足于北京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燕京八绝”的传承和保护现状,旨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中的创新方法,该研究不仅可以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模范作用,为全国其他非遗的保护提供范本;还能推动文化创新产业发展,在“一带一路”的政策下,为其他国家非遗的创造性转化提供借鉴,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树立民族自信,打造我国的国际形象。

  调研方法

  03

  文献研究

  现场观摩

  问卷调查

  专家访谈

  归纳分析

  04

  调研内容

  景泰蓝

  景泰蓝其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也经常被称为“珐蓝”,在我国乃至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到了明景泰年间,这项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当时多用宝石蓝或者孔雀蓝做底色,因此得名“景泰蓝”。

  为更进一步了解景泰蓝工艺传承及保护现状,调研组成员去到北京市珐琅厂进行考察,参观了景泰蓝博物馆,并采访了我国景泰蓝工艺非遗传承人钟连盛大师,非遗传承人钟连盛大师介绍工艺的同时,还展示了许多馆藏景泰蓝工艺品,在钟大师的安排下调研组成员现场进行了制作体验。

  

  ←

  学生参与体验景泰蓝工艺

  

  玉雕

  玉石雕刻(简称玉雕)是我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史料证明,北京玉雕产生于元代,至今已有近750年历史,北京玉雕是在元、明、清三代宫廷玉雕风格的基础上,工匠艺人借助工具将玉石原料雕琢成工艺品的过程、技艺以及玉器的总称。

  为更进一步了解玉雕工艺传承及保护现状,实践组成员对玉雕大类中的金镶玉工艺传承人杨根存大师进行了详实的访谈,并参观了杨大师位于河北省涿州市的工作室,同时调研组成员还参观了首都博物馆玉雕常设展和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牙雕

  牙雕是在象牙材料上进行雕刻的一种传统工艺,北京地区的象牙制品,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为详实、准确的了解牙雕工艺传承及保护现状,实践组成员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同时发放了大量调查问卷。调研组成员一起前往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还参观了百工坊的牙雕工作室,并采访了牙雕工作人员。

  

  雕漆

  雕漆工艺是中国漆艺的一个重要门类,距今约有1500年的历史。北京雕漆技艺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更进一步了解雕漆工艺的传承及保护现状,实践组成员一行参观考察了位于怀柔的海成雕漆公司并对公司二代掌门及员工进行了详实的访谈。

  

  金漆镶嵌

  金漆镶嵌工艺相较于雕漆的古朴沉稳,有着富贵华丽的显著特点。金漆镶嵌主要是将“金漆”与“镶嵌”两种技艺结合在一起,工艺流程大致概括为设计、制胎、修饰漆胎、装饰,其中装饰又包括镶嵌、雕填、刻灰、断纹、虎皮漆等工序。

  为更加详实的了解金漆镶嵌工艺,调研组成员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参观了金漆镶嵌责任有限公司和与金漆镶嵌有关的展览,仔细的研究了金漆镶嵌的工艺。

  

  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工艺是我国金属细金工加工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制作工艺极其复杂,精妙繁复,主要分为花丝和镶嵌两个部分。

  为更深入了解这门独特的技艺,调研组成员来到了程氏金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还专门采访了花丝镶嵌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程淑美大师,并由程大师针对花丝镶嵌的发展史、工艺特点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度讲解,并近距离参观了花丝镶嵌工艺和錾银工艺。

  

  宫毯

  北京手工地毯旧称官坊毯,又称宫毯。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因在宫廷长期织造使用而得名。作为我国一项传统手工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承袭了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的织毯技艺之精华,又加入了诸多中原文化特色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为进一步研究宫毯织造这项传统手工艺,调研组成员通过研读文献、发放收集问卷、参观学习,还原了北京宫毯的生产过程。

  

  京绣

  京绣又称宫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民间高档的宫绣大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京绣以北方民间绣为基础,深受宫廷绣艺术风格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为进一步调研京绣的传承及保护现状,调研组成员采访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京绣的传承人刘秀花老人,与此同时,又来到了广顺北大街的静东京绣工作室,采访了京绣工作者于静老师。

  

  ←

  京绣作品展示

  

  调研成果

  054

  结论

  通过调研分析,目前以“燕京八绝”为代表的非遗手工艺,虽然有国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上的帮扶,但是现状仍然不容乐观。问题基本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人员储备不足和技术成熟的手工艺人流失问题

  精湛技艺失传的问题

  原材料缺少、好料难寻、价格昂贵的问题

  传统工艺特点和现代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

  现代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感不足的问题

  建议

  通过总结现有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多年来对于以“燕京八绝”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的学习和研究,并对传统工艺进行可持续设计的经验,主张通过发展的策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在今后的保护、传承和发扬上有以下几点建议: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培养传统工艺的继承人

  联合相关机构,辅以资金支持,提升从业人员文化底蕴和专业能力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互联网+的优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保护

  依托传统工艺特色,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06

  成长与收获

  “燕京八绝”团队的石洁教师说,“参加这次活动让我们明晰了以后的研究方向和行业发展趋势。纸上得来终觉浅。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闭门造车则发展受限。只有笃行,才能远观。”

  “实践团队加强了与政府、企业之间良性互动。平时也许此类机会较少,通过这种调研实践方式,构建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桥梁,路也能更顺畅。”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新媒体联盟

  来源 |宣传部

  执行编辑 | 张涵

  责任编辑 | 添翼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