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耀,又名鄧永輝,1912年1月出生於茶陵縣腰陂鎮大沖村(今腰潞鎮珍武村)。家庭生活貧苦,後父母因病去世,他很小就成爲孤兒。

1927年“馬日事變”後,鄧永耀在共產黨員鄧有禹的啓迪下,開始從事革命活動。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在共青團茶陵縣代表大會上,當選爲祕書長。後任茶陵縣蘇維埃政府總務處長。1933年參加紅軍。曾任軍團政治部文書、總務處處長、軍團宣傳隊隊長、軍政治部宣傳部長等職。

1934年8月,鄧永耀隨紅六軍團西征。1936年7月,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合,他隨蕭克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任師政治部主任。在長征中,鄧永耀注重在部隊及羣衆中宣傳鼓動,注重社會調查,注重擴大新兵,對敵鬥爭堅決勇敢。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鄧永耀調任八路軍第129師騎兵團政治委員,率部轉戰冀南一帶,爲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做出重要貢獻。在剛進入冀南的戰鬥中,他帶領400名新兵,擊退了由40多輛汽車運載的日寇,從此以驍勇善戰著稱。後調任冀南第5支隊政治委員,率部轉戰於武邑、阜城、棗強一帶,粉碎了日、僞軍多次“掃蕩”。

1939年初,鄧永耀調任第129師東進縱隊政治部主任。3月3日晨,率部在武邑東南徐村與日軍遭遇,他命令一部分戰士掩護羣衆轉移,一部分戰士撤向鄧莊村南設伏,自己帶領30多名戰士擔負阻擊任務。

在激戰中,鄧永耀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衝鋒,正準備向伏擊地段轉移時,不幸頭部和腿部中彈昏倒在地。他在片刻的甦醒過程中,敦促戰士趕快將敵人引入伏擊圈,並舉槍向敵人射擊。最終,因流血過多犧牲,時年27歲。

點擊查看高清大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