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時代的進步,人們生活的節奏也越來越快,而古代的生活節奏卻很慢,尤其是交通通訊時,更是不方便。古代傳遞信息時最快的就屬:“八百里加急”,看過古裝劇的大家都知道,傳信士兵要跨越幾千裏的路程。在這期間可能會遇上意外,但是土匪卻從不劫八百里加急,一位土匪說:看他腰間是何物?

說起“八百里加急”,曾有一個關於唐玄宗和楊玉環的”荔枝“典故,這一典故被一位唐代詩人寫成了一首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而當時唐玄宗給楊玉環送的荔枝,正是用的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用的,一般只用在緊急情況時用來傳遞信息的,比如邊關報告軍情等。而在唐朝卻成了博愛妃歡心的工具,這也正是盛唐敗在他手上的重要原因。

而且在古代,管道的兩旁都有設有驛站,各相距二十里左右,而且驛站裏都養有馬匹,而且還是日行500裏的優良馬匹。其目的主要是爲了保證傳信人不受馬匹的影響,可以隨時更換馬匹,避免信息不能及時的上報給皇帝。雖然朝廷在管道會設有驛站,要知道,傳信人要從邊關趕過來是要經歷很多關卡的,在這途中如果遇到土匪,那麼統治者將如何解決呢?

對於”八百里加急“的信件,自然是非常要緊又着急的,不允許有一絲耽誤。因此傳信人在傳遞信件時,往往會在腰間綁上一面黃色的旗子,爲了讓別人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提前爲他打開關卡。土匪看到綁有黃旗的人,更是不敢搶,爲什麼呢?那是因爲在歷朝歷代都有一個明確的法律規定:凡是八百里加急,都御賜金牌,阻擋者將必死無疑。有着這樣的規定,土匪自然也就不敢上前打劫。而且一般八百里加急的傳信人,身上是沒有什麼錢財的,只有着需要傳遞的文書,自然也就沒有了打劫的意義。對此,你們有什麼更好的看法?歡迎作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