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指出,過去12年,佛山提出的口號就是建立和引進強大的工業服務和生產性企業服務,來幫助傳統的製造業轉型升級。佛山市市長朱偉指出,製造業是佛山經濟發展的根與魂。

(原標題:下一個躋身萬億GDP俱樂部的城市,很有可能是它)

在中國,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有一座城市躋身萬億GDP俱樂部。雖說不唯GDP論英雄,但GDP也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經濟實力。

率先破萬億的城市是上海、北京、廣州;2011年,深圳、重慶、天津、蘇州的GDP總量跨進萬億行列……截至目前,中國共有16個城市GDP突破萬億。

下一個躋身萬億GDP俱樂部的,很有可能是佛山。

2018年,佛山GDP高達9935.88億元,離萬億隻有一步之遙。今年前三季度,佛山GDP達到7931.79億元,實際增速7%,相比去年全年的6.3%,增加0.7個百分點。這意味着,佛山GDP破萬億指日可待。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既不是省會,也不是特區,既不靠海,也不沿邊,更沒有任何資源稟賦。但就是這樣一座僅佔國土面積0.04%的城市,創造了全國經濟總量的1.1%。

製造興市

在廣東,佛山是僅次於廣州和深圳的第三大城市,同時也是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如果要尋找佛山經濟發展的祕訣,那麼答案就是“製造業”。

佛山市市長朱偉指出,製造業是佛山經濟發展的根與魂。佛山在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取得成就,是佛山一直堅守“實業興市、產業強市”發展理念的回報。

早在明清時期,佛山就是中國製造業重鎮。經過數百年的發展,佛山仍然堅持“製造業立市”。可以說,佛山人的骨子裏都蘊含着“製造業情節”。

30多年前,佛山正是憑藉家電製造業切入全球產業鏈條,一躍成爲中國製造大城。很多人第一次聽說佛山,是從購買家電開始的。

據統計,全世界25%的電飯煲、33%的抽油煙機、43%的熱水器、48%的微波爐都在佛山生產。因此,佛山被譽爲中國“家電之都”。

除了家電,佛山還擁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涵蓋了幾乎所有制造業行業,尤其是傢俱、陶瓷、裝備製造、金屬加工等傳統行業優勢突出。

2017年,佛山實現工業總產值2.4萬億元,位居全國第六,超過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東莞被稱爲“中國製造業之都”,但它與佛山的不同之處在於,一個靠招商引資,一個靠本土培養企業,佛山就屬於後者。

“佛山作爲全國民營經濟最爲發達的地區之一,製造業發展歷來有紮根本土、向內集聚的傳統,逐步形成了自我造血功能強的特點。這種內源型經濟在保證佛山經濟內生增長的同時,也充分激發了企業家發揮才能、釋放了企業經營活力。”佛山市市長朱偉指出。

中國白色家電龍頭企業美的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大約50年前,在佛山北滘小鎮上成立的美的,如今成爲中國收入、利潤與市值最高的家電企業,營收超過2000億元,利潤超過200億元。

美的董事長兼總裁的方洪波坦言,企業發展壯大之後,肯定會有慣性和傳統經驗路徑的依賴,這就是“中年危機”。企業要克服“中年危機”,必須不斷挑戰自己、自我否定、自我顛覆,才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011年,美的開始轉型。方洪波指出,當時壯士斷臂做了幾個“大手術”,付出的代價也非常巨大。如2012年總銷售收入下降了30%,一年有300多億元的收入不見了。

“事實證明,當時轉型方向與國家後來倡導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神是高度吻合的。如果當年不做變革轉型的決定,今天美的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美的。”方洪波說。

正因爲佛山本土企業的主動思變,促成了中國製造每一次跨越,總有佛山企業的身影。因此,甚至有人將這裏稱爲中國製造發展的縮影。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佛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3%,其中,先進製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增長8.9%;高技術製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增長6.2%。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指出,過去12年,佛山提出的口號就是建立和引進強大的工業服務和生產性企業服務,來幫助傳統的製造業轉型升級。

“佛山經濟增長的業績,可能更多體現在傳統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所帶來的製造業轉型升級。”張燕生說。

新的機遇

處在轉型升級中的佛山,目前製造業的格局是,傳統產業佔70%,新興產業佔30%。其中,佛山先進製造業總產值從2010年的4558.77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0238.73億元,超過了傳統制造業。

在此背景下,佛山給自己設立了更高的目標——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不過,和國內外先進發達地區相比,佛山在製造業發展方面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製造業科研投入力度有待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尤其是科創型企業支持還不夠充分等。

面對這些問題,佛山開始狠抓創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世界科技+佛山製造+全球市場”的創新發展之路。

張燕生指出,當前佛山最缺的是技術,佛山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深圳的區位優勢,很難獲得一些大項目帶動。

”國家應當在佛山佈置一些重大的科學項目,給佛山帶來基礎研究的機構和人才,改變佛山的創新的環境和條件。”張燕生說。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自身下功夫外,佛山同時也擁有新的機遇。作爲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市羣的重要一員,佛山與國家中心城市廣州正在加速融合,發揮極點帶動作用。

自2009年《廣佛同城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簽署以來,廣佛同城已走過整整十年。如今,國內首條城際地鐵——廣佛線已開通運營9年,日均客流量從開通之初的10萬人次,上升至目前的54萬人次,打通了廣佛兩市交通大動脈,實現廣佛同城30分鐘生活圈目標。

中新社記者 孫秋霞 攝

因爲有了廣佛地鐵,真正出現了”新廣佛人",他們每天在廣州和佛山兩座城市之間來回切換,工作和生活兩不誤,廣州和佛山交界已經成爲跨城創業的福地。

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指出,廣佛兩地軌道交通打通後,將增進城市之間的產業協同,以及生產要素和人才的跨市流動,進一步拉動區域經濟發展。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廣佛融合的速度和程度仍然與預期效果有差距。站在第二個十年的起點,廣佛同城將進一步深化。

廣東省委和省政府印發的《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加快廣佛同城化發展,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樞紐型基礎設施、世界級產業集羣和開放合作高端平臺,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產業基地,打造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國際大都市區。

去年12月,廣佛兩市正式簽署《深化廣佛同城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聚焦先進裝備製造、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等產業,兩市將共同打造若干個萬億級產業集羣,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全面上新臺階。

張燕生指出,廣州是廣東的省會城市,擁有更多的資源。廣州開始主動跟佛山合作,推動廣佛同城化以及高質量發展,對佛山的轉型升級是非常有幫助的。

王寧 本文來源: 國是直通車 責任編輯:王寧_NB12468
相關文章